APP下载

职业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就业

2015-02-02杨奇红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价值观职业大学生

杨奇红

近年来,“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大学生的普遍热点问题。导致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影响、个人认知等。但在多方面的原因中,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他们的合理职业定位、确定职业目标的影响是深远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4年5月在天津考察时强调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他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的地方,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总书记的讲话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指导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重要因素之一是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倾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模式逐步由单一维度向多元维度转变,导致各种思想的迸发与冲突,造成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迷茫,职业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倾向。

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个人本位倾向

当代大学生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价值观念的侵蚀,部分大学生奉行“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念,他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往往追求个人利益,看重个人价值,强调个人目标的实现,忽视了个人对社会、集体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职业选择中,表现为自我倾向增强,突出个人本位,容易忽视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的实现。

2.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拜金功利倾向

受市场经济中趋利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越来越看重实效和利益,加之西方价值观和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有些大学生认为重精神轻物质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会“享受生活”,表现出明显的拜金主义和实惠功利倾向,甚至夸大金钱的作用,产生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在职业选择中,表现为一味追求高薪酬,不愿去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就业,把物质条件的优劣作为职业选择的重要标准,忽视了职业理想和社会责任的融合。

3.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短期多样的倾向

多元文化是21世纪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多元文化的繁荣与激荡,使当代大学生在开拓视野、活跃思维的同时,也受到了多元文化冲突的影响,尤其是在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与资本主义文化的交汇中,大学生形成了多样的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中,表现为只图眼前短期效益,不考虑未来发展;部分大学生受多样价值观的影响,在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的抉择中,往往出现复杂的矛盾心理,难以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影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改革发展的背景下成长的,既表现出健康向上、开拓进取的职业价值取向,也存在价值偏离、观念模糊的问题,究其形成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尊重个人利益、寻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合理结合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市场经济的主体性、效益性和优胜劣汰、竞争原则,激发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成功欲望、奋斗目标和人生动力,但也滋长了他们追逐名利、崇尚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导致集体意识的淡化和社会责任的缺失。在就业过程中,体现出缺少理想信念,职业价值观功利务实的趋向。

2.学校职业价值教育的缺乏

高校是实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的合格人才,是高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当前,职业价值观教育主要在学生毕业阶段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讲授,而此时的毕业生正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注重就业政策、择业技巧、就业信息等满足其自身需要的内容摄取;加之,职业价值观教育往往被认为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责任,导致日常教学环节中注重知识的传授而疏忽思想的启迪。

3.家庭教育氛围的偏差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除了给予孩子生活的供养和情感的依赖外,更应当发挥其教育的特殊作用。随着家长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唯智教育”的观念偏离了家庭教育的本质;加之少数家长无意间表现出来的强烈的追求个人地位、权势的思想以及言行不一的行为,很多孩子虽然认同社会主导的价值观念,但在行动上往往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造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偏差。

培养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正确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是大学生自我发展与职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要前提:是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真正融入社会,适应时代要求的重要基础;也是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结合,实现人生追求,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目标。职业价值观的培育主要来自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及各类活动,而校外的实习、实训、实践、社会服务等环节的作用也不可低估。搭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平台,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凝聚大学生积极就业的共识,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1.借助产学合作平台树立职业理想

产学合作教育是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途径,也是大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主动参加社会定岗工作,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培育职业价值观的方法。在产学合作教育的过程中,笔者所在学院通过企业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来院为学生进行职业引入指导、行业发展讲座、前沿信息发布、择业就业教育,同时精心安排学生进企业见习、顶岗实习,实现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实践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实际锻炼和培养。

2.借力社会实践平台培养职业精神

发挥社会力量、借助社会资源,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贯穿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笔者所在学院就是在与周边社区、学校、单位通过长期开展发挥学生优势专长的实践活动,以及邀请阅历丰富的社区人员与学生共话世情、国情、民情热点话题等活动中,提升了大学生关注、关心社会公共生活的强烈责任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职业价值观的深刻认识、理解和体会,逐步建立起敬业、勤业、创业、立业的职业精神。

3.发挥志愿服务平台改变职业评价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运用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笔者所在学院以“红色1+1”共建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前往农村、社区、学校等地开展志愿服务。其中与北京盲人学校开展的志愿服务,被北京之窗《爱心公益行》栏目组进行了报道宣传。志愿服务精神的传送使大学生在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同时,增长了才干、砥砺了品格,体会到在奉献中的快乐!

4.建立自我教育平台明确职业选择

自我教育需要创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需要搭建充分激发大学生主体精神的平台。笔者所在学院通过创建“微党课”大舞台活动载体,让学生党员自主选择擅长的领域,结合自身经历、兴趣专长、实践感悟、实习体会等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交流学习。在“微党课”的讲台上,讲身边人、说身边事,道寻常理的做法吸引了广大学生。信息的共享、心灵的碰撞、观点的共识,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界齐抓共管与密切配合。加强与改进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意义深远、任务重大,每一位高教工作者都应以引导大学生敢于、乐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为己任,鼓励大学生在奋进中谱写人生壮丽的诗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要求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http://news.sina.com.cn/o/2013-05-16/073027137858.shtml.

[2]陈艳华.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J].才智,2014(19).

[3] 王翠艳,张照行,杜伟胜,等.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1) .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价值观职业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爱的职业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五花八门的职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