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5-02-02葛恒巧
葛恒巧
初中地理教材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地理插图是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载体,通过地图等形象直观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地理教学中,利用形象直观的材料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智力,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能力
初中的地理教材具有大量的地理插图,这些插图和材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也是地理教学中形象思维的源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主要有三类:一是实物、模型等地理教学用具;二是具体的地理情境,如黄河水系、西北草原等教学情境;三是用简洁的线条符号描绘的地理示意图形以及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是地理教学中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就要利用好地理教材中的能给学生带来感性认识的感性材料。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变化,引导学生认识黄河上、中、下游的区别和特点。黄河上游是高山,中游是黄土高原,下游是华北平原。由于黄河上、中、下游的落差较大,黄河中游的黄土容易流失,造成下游流域面积不断扩大的这种奇特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黄河水系的变化,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认识到: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插图、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思考,然后再去认识黄河水系的形成与特点,这样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学习效果也较好。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途径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结合地理教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例如,在“野生动物的种类与保护”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教材去认识野生动物的种类与保护的意义,另一方面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应该保护的野生动物?现在这些野生动物的生活状况怎样?如果我们不好好地保护那些野生动物,结果会怎样?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的塔基,现在比长江大堤要低9米,深深地陷在长江大堤的土里。学生发现这个现象后,感到很奇怪,古人为什么在低于长江大堤9米的地方建这个“万寿塔”呢?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现象来启发学生思考、验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和植被情况,学生就能明白,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具有很大的差别。长江的上游多是高山深峡,水流湍急,落差很大,植被也相对较好,很少有泥沙被冲下来,就算有少量的泥沙被冲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由于水流速缓慢,才有了泥沙沉积,逐步地抬高河床。很久以前建立的“万寿塔”就慢慢地被埋到了泥沙里,时间长了塔基就低于地面了。引导学生寻找我们身边的事例,启发学生联系身边的事例去思考地理现象,深入理解地理现象,就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
带着问题去学习是新课程地理教学的重要特征。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地理现象,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等。
地理教学要基于问题,地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例如,在对“我国南海诸岛”的教学中,有些学生对于南海诸岛认识不足,认为那些小岛一是不能住人,二是没有什么矿藏,对于我国的发展没有什么重大意义。对此,教师可以启发学生阅读课文,并展开讨论和思考:南海诸岛对于我国来说,有什么意义呢?在讨论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演示我国南海诸岛与我国的南海地形的情况,让学生根据我国南海的海域去思考,学生就会马上发现:我国的南海中分布着许许多的小岛,小岛是南海存在的标志,如果没有这些南海诸岛的存在,也就没有我国南海的存在。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岛,其意义远不在于小岛的本身,而在于它是国家拥有海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