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材料处理

2015-02-02刘贞娟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儒家伦理历史

刘贞娟

材料题是一种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试题,此种题型旨在考查考生运用已学知识从历史材料中发现、汲取、整理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价的学科能力。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材料题已经成为考查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一种理想题型。

一、试题分析

2013年的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视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中第21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例 21.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

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 ——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

(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

(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从这道材料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材料题的命题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主题鲜明;引用多则材料;针对材料层层设问,问题梯度性强;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抓住这几个特点,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材料处理的能力。

二、培养解题能力的措施

1.传授材料阅读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材料的方法。首先是泛读,即通读材料,把握材料基本内容,标出关键点,概括材料中心意思。其次是精读,即针对问题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挖掘材料间的隐性联系,这实际上是对史料进行整理的过程。除了阅读正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按语和尾注。这些要素可以帮助我们把史料还原到相应的历史环境中,正确获得相关的历史信息。

2.加强思维训练。

解答材料题的关键是材料处理,而材料处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历史思维能力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引导作用,明确教学目标,搜集材料,论证教学,达到历史教学基本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使用历史资料,问题的设计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问题的设计应把握重点、难点,否则只会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的心理负担。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因素,学生的认识是不成熟的,教师要遵循鼓励性原则,仅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给予肯定,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严格的约束和统一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加工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3.规定答题的规范。

材料题的答题有许多规范,如答案的要点、语言的准确、卷面的整洁、书写的工整等都会影响得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使用学科语言,答题要点化、序列化。

总之,影响学生材料处理能力培养的因素有很多,只要教师采取正确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有效的训练,学生材料处理能力的提高还是大有希望的。

猜你喜欢

儒家伦理历史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新历史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