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5-02-02王军
王军
我校作为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分制第一批试点学校,至今已走过了三年的实施历程。三年来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也发现了一些需要完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1.制定方案,全面展开
学校把学分制试行工作作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以解决实施学分制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突破口,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重新构建了弹性、灵活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我们根据《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指导意见》,制订了《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学分制实施方案》,对课程与学分、学习年限、选修课与免修课、成绩考核、课程设置、学籍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我们出台了《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社会实践学分试行方案》《选修课管理规定》《学生休学制度》等教学管理文件。
我校采用学年学分制。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非课程学分。学生在三年内如无重大违纪现象,修满170分以上(含170分)者可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时间不超过半年,提前毕业人数不超过学校该届应毕业学生人数的2%。例如,我校从2010年9月开始推出学年学分制,2010级共有毕业生631人,根据毕业时的情况,学校认定符合条件的13名学生为优秀毕业生,并为他们颁发了证书。
2.加强宣传,全员参与
为推行学分制的实施,我校加强了学分制工作的全员培训,使管理人员、一线教师以及学生和家长都能明确实施学分制的意义和学分制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要求。2010年以来我们召开多次教研活动和经验交流会,大力宣传和深入学习学分制,使广大师生了解和熟悉学分制。
3.适应需求,课程创新
目前我们推行的学分制是以学年制为基础,采用学分制管理。对每门课按学时规定相应的学分,并用相应的考核予以认定,这种模式不仅顺应了现行学年制的惯性,同时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为适应学分制需求,我校积极创新课程模式,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综合拓展课程共四大模块。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必修课,要符合国家规定的课时、要求和内容,集中开设,按班级管理;专门化方向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按选修模式组织,专业部内选修,开设在二年级;综合拓展课程包含两类,一是限选课程,如心理健康、礼仪、就业指导;二是任选课程,每周开设2课时,每周一下午跑班上课,综合类全校范围内选修,专业拓展类在专业部内选修,任选课程按教学班级进行管理,在一年级开设。这种依托学分制进行的课程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起点,以学生参与为基础,以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良好人格为目的”的目标,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受学生欢迎。
4.精心开设选修课,发展潜能
实行学分制的核心是开设选修课。三年来,根据学校情况,充分挖掘教师资源,开设了57门选修课。课程根据学生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发展学生潜能而开设。
我们将任选课分为四类:一是文化基础类,如数学辅导班、英语辅导班;二是人文、自然科学、艺术等综合素质类,如影视欣赏、摄影、瑜伽、漫画、手工纺织、葫芦丝、古筝、形象设计等;三是专业拓展类,如机器猫制作、手机原理与维修、影视编辑、影视动漫、幼儿游戏玩教具制作、服装材料、服装主题设计等;四是实践、研修类,如社区援助(电子专业)、青年志愿者(义工)等。据统计,我校学生对各门选修课的欢迎程度为 89.41%。
5.建立机制,科学考核
实施过程中,我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一是严格控制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标准。我们对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严格把关。会考不及格和技能鉴定不过关者,必须重修及格方能顶岗实习,不可进行学分替代。二是完善开放性考核。针对以往书面考核的情况,我校逐步甄选确定开放性考核的课程,并建立了开放性考核的申报、执行制度,不少课程的开放性考核经不断完善、改进,将理论、实践、研讨、作业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各具特色。如服装专业的服装营销的考核包含了一次社会调查和调查报告、一次模拟产品推销介绍和一次课堂市场营销案例。
二、学分制运行初见成效
1.推动了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
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一环,在学分制管理平台上,学生可以采取先就业创业、再学习,也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校学习、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的矛盾,为真正落实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弹性学制等办学模式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同时,这有利于建立富有弹性的学校管理制度,使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都更加灵活,对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出现的转学、转专业、休学、延迟毕业等问题,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2.探索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学分制的实施,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校内学习、兴趣特长学习、企业实训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等形式极大地活跃了校园和课堂,不仅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就业前教育与就业后培训、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更有利于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在学分制的有力支撑下,学校积极开展送教入企,把教学班设在企业,对企业员工实施中等学历教育,企业员工按规定修满学分即可获取毕业证书。可以说,学分制已经成为我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点。
3.促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
试行学分制后,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局面全面改善,学生被赋予了自主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的权利。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给任课教师提供了不断改进和优化课程的压力和动力,调动了教师教学改革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对就业市场的高度关注,积极参与教材编写,业务进修、自主学习、提高技能已成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
4.构建了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实行学分制后,课程类型改变了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局面,选修课程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课程结构实行了模块化组合,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课程内容也向小型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5.实现了对学生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学分制的实行使得考试分数不再作为学生唯一的评价方式,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潜能挖掘和素质培养,淡化了优生与差生的评价差别,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最佳教育和全面发展。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学生可以灵活选择,获得规定学分,实现了考核的多元化。
6.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校试行学分制过程中,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学习,其兴趣、爱好得到保护和尊重,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学生们认为,学习不再是件枯燥的事,因为选的课是他们喜欢的,学起来就轻松。同时这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在问卷调查中,有39.31%的学生认为“可以学习更多课外知识”, 43.80%的学生认为“感兴趣”,49.10%的学生认为“收获很多”。
三、存在的问题
1.管理机制尚需探索
一是补偿机制亟待构建。学生因某种原因未能按规定修完计划所规定的课程(未获得相应的规定学分),如何通过其他方式修完规定课程,用新获得的学分来弥补不足,目前还没有形成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管理机制。
二是学分预警机制尚待健全。学分预警机制目前存在时间范围不足、过程管理欠缺情况。如寻求科学、合理的日常预警机制构架的抓手、方式是摆在面前的一个课题。
三是课程体系的构建滞后。学分制试行以来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如何构建凸显学校特色、适合学生发展的完整课程体系,还存在诸多困难。例如:课程认识窄化、课程开发等同于编写教材及对学分制认识不足等现象还制约着课程体系的建设。
2.管理手段尚需规范和精细
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对所有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了解、接受、掌握、适应、习惯的过程。学分制实施过程中新的操作要求和办法,教师需要适应和熟练过程,同时,在规范和精细化方面还要不断加强管理。如选修课中走班上课产生的学生管理、中途随意转班等问题都有待形成制度并不断完善。
(作者系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教学副校长)
(责编 赵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