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医护理发展的难点与分析对策

2015-02-01温瑞斌潘亚敏郑振兰陈淑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

温瑞斌 潘亚敏 郑振兰 陈淑萍

浅谈中医护理发展的难点与分析对策

温瑞斌 潘亚敏 郑振兰 陈淑萍

本文根据中医护理的现状结合时代特点, 分析中医护理发展的难点并提出对策。

中医护理;发展;分析;对策

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蕴育着博大精深的中医护理文化底蕴。中医护理主张辨证施护与整体护理, 在适应着时代的步伐发展的同时尚有难于突破的瓶颈。作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 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医护理发展的难点作出分析提出自己的对策, 希望广大同仁互相参考。

1 发展的难点

1.1 没有融入国际大舞台 中医护理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 得到国际友人的青睐, 在现代社会国际舞台也有自己一片广阔的前景, 以中医为理论的中医护理虽称得上是世界文明的隗宝, 但是中医护理学科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科学研究是中医护理学继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1]。中医护理只是借鉴着人类文明的经验, 世界人民虽见证了它的神奇但是缺乏可靠的科学;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资料。在这个现代化科学化的时代, 缺乏强大科学依据的体系难以让国外医学从根本上接受并予以致用。然而政府对此并没有大力投入资金给予规划支持, 没有更多的科研基地及更大引领的平台而被局限困住。再者, 中医护理理论深奥, 宏观化抽象难懂, 护理人员知识框架不够全面, 没有多门语言的功底, 在基础的语言交流上存在着障碍。在平常的外国友人看病就医中没能将中医护理的技术让其领会又谈何接受。于此难于做到国际化与现代化。

1.2 现代人难于适应中医理念 中医护理中提到人体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有机整体, 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 结构上不可分割, 功能相互协调, 病理上相互影响, 主张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自然观与整体观。人生天地之间, 大到斗转星移,季节交替, 小到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适度温差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然现代社会这个有机体环境受到现代人各种各样的工业污染, 各种各样的生态改造已经难于实现天人合一。

现代人生活上的脚步紧凑, 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朝九晚五,更谈不上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上的节制。特别是年轻人忙于生活工作往往只有身体出现病症时才想到就医, 然这时他们容易因为工作、生活各种原因要立竿见影的效率与速度而不愿意接受中医的慢慢调理。病症消失后, 此时邪气渐退,正气渐复然而人们工作生活的“快餐式”模式往往容易忽略后期的调护。邪气残存身体气机无法正真恢复容易落下病根于此恶性循环。

1.3 各大医院没能完全体现中医特色 由于中医护理学科建设经历了短短几十年仍处于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 而且受传统医学医护不分思想的影响及现代西医护理理论的冲击, 中医护理理论的成熟和完善发展还需要深入探索[2]。作为一所中医院, 来本医院就医的患者相信的是中医特色,然而可以以中医取代的操作并未好好利用。比如对于手术产后的急性尿潴留, 可以利用针刺或指压关元穴或结合热敷听流水声使患者自行排尿以取代导尿术可能造成的不适感及有引起感染的危险。当患者发烧时并非只有简单的物理降温,中药泡脚所得到的疗效是不亚于物理降温的。这种可以实现减轻痛苦使患者感觉舒适又无风险的护理操作却没有频繁运用。以浙江省为例做队伍学历结构分析[3], 毕业于中医院校只有中医教育背景的仅占9.22%。中医院的非中医院校毕业的护理工作人员在碰到专业的中医护理操作时无法深刻了解中医理论知识, 没有熟练的中医护理操作水准无法实现一对一的责任制护理。在平时的基础护理中也不懂应用望、闻、问、切的辨证施护法。中医护理文书书写也是困难不解无从下手。无法适应优质护理服务强调的护理责任制实现一对一的护理, 无法深化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2 对策

2.1 做好宣传力度召集社会人群关注健康 媒体报道要加强宣传力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呼吁保护人类共同栖息地-地球, 为人类的健康提供客观的条件强调有质感的生活才是大家所追求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以乱治未乱……夫病以成而后药之, 乱以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说明古代医学已十分认识预防的重要性。电台节目、互联网可以经常播放类似专栏指导人们生活起居、情志改变及饮食情况。只有在平时生活中多接触多熏陶这类信息才能不容易忽略。患者就医时工作人员耐心把中医治疗特点告诉患者, 让广大群众理解中医理解欲速则不达的原理, 并做好后期四时气象护理, 鼓励适当锻炼, 劳逸结合, 调整情志。

2.2 加强中医专业人员的知识体系 中医院的人才队伍并非完全是中医专业的。对于非中医类毕业的护理队伍应该给予灌输中医知识, 请专业人士开课程设学时让他们扎根中医理论体系并运用于临床, 对于中医类护理人员应该加强操作,该考就考, 重重把关。中医专业护理人员与非中医护理专业人员应该相互切磋相互促进。虽然医务人员的工作心理、考试等增大压力, 但是医务人员的工作是关乎生命的关荣使命。只有扎实的学识才能避免临床出错。医院应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人才, 多组织中医课程学习, 中医院校要成为中医护理的墙头堡。大学应籍优良的研究资源和专业的师资团队而成为培养高级护理人才的主阵地[4]。鼓励护士及护生学习多种语言并给予机会让护士、护生有外出学习的机会, 做好对外交流并给予奖励, 全方位提升护理队伍素质。

2.3 加强中医的执行力度 作为以中医为特色的医院就应该把中医特色运用于临床, 医生做为下医嘱的人应该合理科学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中医项目, 护士应该熟练掌握中医操作技术。2006年12月10日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了《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明确将针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中医护理操作都列入护理操作项目, 可以由护理人员独立完成。医院应该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明确操作的权利给予护士, 让她们把一技之长运用于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应该使用中医整体护理电子病历、住院评估单、护理记录单、健康教育单、出院患者评估及指导等使用中医模式使用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这样既可以使患者满意认可中医院的专业技术还可以把中医知识发扬光大。

2.4 借鉴循证护理理论, 发展循证中医护理 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护理新理念和工作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5]。国家应该开设科研基地, 研发科研项目。借鉴循证理论随进双盲对照试验或至少一项随机控制实验性科研的方法, 开展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并保证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做出一套有科学依据的中医护理体系。筛选适合于临床研究的课题并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共享文献数据库中公开的研究路径进行设计, 借鉴循证护理理念, 把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和辨证施护完美的结合起来, 使得传统的医学理念和技术得到挖掘和整理。

中医护理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理应得到传承与挖掘, 时代在进步的同时也遗留了很多有待改善的缺陷。应该紧跟着人类文明的脚步运用时代带给医务人员的各种便利, 利用最新的最前沿的观点, 结合古老的智慧得到全方位的提升造福人类。

[1] 沈勤, 孙秋华, 沈梨芳. 影响中医护理学术继承与发展的因素及对策.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31-33.

[2] 陈文松, 陈维青. 中医护理溯源与应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9(3):172-173.

[3] 孙秋华, 沈勤. 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5):341-345.

[4] 陈燕, 朱正刚, 陈偶英, 等. 我国中医护理人才队伍发展的瓶颈与思考. 中医药继续教育新论.2013:64.

[5] 陈静. 循证中医护理发展设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9):78-7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213

2015-02-02]

361009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厦门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