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抗痛风药物

2015-02-01夏惠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黄嘌呤非甾体抗炎药

夏惠红

浅析抗痛风药物

夏惠红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本文综述了抗痛风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根据抗痛风药作用方式不同对五类抗痛风药进行分析 , 对抗痛风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抗痛风药物;血尿酸增高;排泄障碍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性关节炎[1]。目前, 根据作用方式, 临床上常用的抗痛风药可分为五类:抑制粒细胞浸润药、镇痛抗炎类(非甾体抗炎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类、促进尿酸排泄药、抑制尿酸生成药。

1 抑制粒细胞浸润药

秋水仙碱临床上通常作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2], 其抗炎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粒细胞浸润和乳酸生成实现的, 主要途径包括:①与中性白细胞微管蛋白的亚单位结合而改变细胞膜功能, 包括抑制中性白细胞的趋化、粘附和吞噬作用;②抑制磷脂酶A2, 减少单核细胞和中性细胞释放前列腺素和白三烯;③抑制局部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6(IL-6)等, 从而达到控制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急性痛风于口服后12~24 h起效, 90%的患者在服药24~48 h疼痛消失, 疗效持续48~72 h。秋水仙碱不影响尿酸盐的生成、溶解及排泄, 因而无降血尿酸作用。

2 镇痛抗炎类(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而发挥抗炎作用的。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有吲哚美辛、萘普生、舒林酸、双氯芬酸、保泰松、布洛芬等, 可以用于治疗急性痛风, 但是由于其引起的胃肠道出血穿孔、肾脏损伤、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多方面的不良反应, 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 以罗非考昔为代表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 虽然通过抑制COX-2[3], 从而减少了胃肠道的副作用, 但是这类药物在心血管方面的副作用依然显著。2012年陈俊辉等[4]报道, 依托考昔具有较好的胃肠道安全性, 短期使用无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 总体安全性及耐受性好, 是治疗急性痛风的有效药物。

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类

伴有全身症状的严重急性痛风发作, 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 可以选用或合用糖皮质激素, 但此类药物易引起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炎症、肾脏疾病的不良反应, 而且在停药后易发生反跳现象, 故临床上一般不推荐长期使用。

4 促进尿酸排泄药

这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肾小管中尿酸的重吸收, 增加尿酸的排出, 从而降低血中尿酸的水平而发挥治疗作用的,包括丙磺舒、磺吡酮、苯溴马隆等。

4.1 丙磺舒可缓解或防止尿酸盐结节的生成, 减少关节的损伤, 也可以促进已形成的尿酸盐溶解, 可用于慢性痛风的治疗, 但其无抗炎、镇痛作用。肾功能低下、对磺酸类药过敏者及肾功能不全者、2岁以下儿童禁用本品。

4.2 苯溴马隆为苯并呋喃衍生物[5], 系强力促尿酸排泄药,可用于反复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伴高尿酸血症。本品口服易吸收, 服药后24 h血中尿酸为服药前的66.5%。但由于本品会引起尿酸盐晶体在尿路的沉积从而导致肾结石, 因此服用时应保证饮水2000 ml/d或服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另外, 有报道称, 苯溴马隆有引起爆发性肝炎的危险[6]。

4.3 磺吡酮为保泰松衍生物, 可以竞争性抑制尿酸盐在近曲小管主动再吸收而降低血中尿酸浓度, 同时具有微弱的抗炎及镇痛作用, 可用于治疗慢性痛风, 减缓或预防痛风结节的形成和关节的痛风病变。

报道称, 作为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ATI拮抗剂的氯沙坦可以阻断尿酸重吸收的阴离子交换途径, 从而阻断尿酸在近曲小管的重吸收比例达40%。使尿酸排泄增加。达到降低尿酸的目的, 是一种降压兼纠正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另外,由于氯沙坦[7]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 从而有效的改善肾血流量, 减少尿蛋白的排泄, 可以防止高尿酸血症的肾脏损害, 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因此, 对于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可以在应用降尿酸药物的基础上加以使用。

5 抑制尿酸生成药

该类药物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 阻断次黄嘌呤向黄嘌呤和尿酸转化, 使尿酸合成减少, 进而降低血尿酸浓度,减少尿酸盐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沉积达到抑制痛风发作的治疗作用。

别嘌醇作为目前唯一能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 主要用于慢性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痛风性肾病等。本品服用初期可诱发痛风, 所以开始4~8周内可以合用小剂量秋水仙碱。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使别嘌醇在体内蓄积, 引起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及老年患者慎用本品。高尿酸血症的标准预防或治疗方案为使用别嘌醇治疗, 进行尿液碱化, 水合和渗透性利尿。别嘌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滞尿酸形成, 但会增加肾脏排泄尿酸前体(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负荷。与次黄嘌呤不同, 黄嘌呤在尿中比尿酸难溶。有时别嘌醇治疗的患者也可出现黄嘌呤肾病和结石[8], 据文献报道[9], 别嘌醇临床上经常导致严重药疹。此外, 对于患者体内存留的尿酸的排泄, 使用别嘌醇治疗无效。

奥昔嘌醇是一种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 作用机制与别嘌醇相同, 但作用稍弱于别嘌醇, 可用于高尿酸血症, 对别嘌醇耐受不良者的痛风发作有效。

作为新型非嘌呤类黄嘌呤氧化酶(XO)抑制剂, 非布索坦[10]作治疗痛风患者的高尿酸血症。非布索坦通过紧密结合钼蝶呤活性位点、使氧化还原态的钼辅因子保持孤立状态, 从而抑制XO与底物的结合, 用于预防和治疗高尿酸血症及其引发的痛风。且本品的不良反应轻微, 且具有自限性, 所以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近些年来, 虽然临床可使用的抗痛风药物品种繁多, 但由于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及痛风患者病情的复杂化, 导致急性痛风慢性化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也较多见, 所以研究痛风新靶点、开发新型抗痛风药物、多种类型抗痛风药物联合使用、中西药合理联用等方面仍需要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1] 叶任高, 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862.

[2] 丁云岗, 黄育新.秋水仙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安全性评价.中国基层医药.2006.13(7):1085-1086.

[3] 施桂英.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十年浮沉.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5):289-292.

[4] 陈俊辉, 陈韧, 孙瑛, 等.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副作用4417例临床分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5(3):94-196.

[5] 王雪君, 沈建军. 小剂量苯溴马隆与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60例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7.24(4):337-338.

[6] 朱深银, 周远大, 杜冠华.防治痛风药物的研究进展.医药导报.2006.25(8):803.

[7] 荆全荣.痛风合并高血压如何进行治疗.求医问药.2009(9).11-12.

[8] 谢建翔. 别嘌呤醇严重不良反应19例分析. 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21(1):94-95.

[9] 袁景桃, 李俊杰, 林绍华, 等.别嘌醇致重症药疹的临床分析.中华全科医学.2009, 7(5):537-538.544.

[10] 李宏超, 伍沪生.痛风和新型降尿酸药:非布索坦.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2(1):52-55, 62.

Brief analysis of anti-gout drugs


XIA Hui-hong.
Chaoyang City Central Hospital, Chaoyan.122000, China

Gout is a heterogeneous disease with increased blood uric acid, induced by purine metabolic disorder and (or) uric acid acatharsia. Its main manifestations include hyperuricemia and gouty arthritis. Progres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gout drugs wa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Analysis was made on five kinds of antigout drugs by their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and that provided important assistance for clinical rational use of anti-gout drugs.

Anti-gout drugs; Increased blood uric acid; Acatharsia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0.208

2015-01-09]

122000 朝阳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黄嘌呤非甾体抗炎药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药师教您正确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药用植物中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银杏酸单体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研究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黄嘌呤和尿酸在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测定研究
玉米须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及与Hp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