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2015-02-01谢立凯齐晨蕊孙亚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类似物糖苷酶降糖药

谢立凯 齐晨蕊 孙亚东

·综述·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谢立凯 齐晨蕊 孙亚东

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糖尿病的治疗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简要的综述了临床上常见的几类降糖药物, 即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新型降糖药物及传统中药, 以期为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选择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糖尿病;治疗药物;合理用药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而引起,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并伴有多种并发症的代谢性疾病, 是内分泌科的常见疾病[1]。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发病总数的95%以上, 其危害程度也最大, 可以引起包括神经系统病变、循环系统病变、肾病、眼病和足病多种急性和慢性并发症[2]。糖尿病本身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糖尿病的治疗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本文作者将对糖尿病现有治疗药物进行文献综合分析, 以期为临床上更加安全、有效、合理的选择降糖药物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在胃内会被消化酶及胃酸破坏, 从而失去活性,因此, 临床上应用胰岛素注射液[4]。胰岛素按照化学结构和来源不同, 可以分为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按照作用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效、中效、短效、超短效及预混胰岛素。如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降糖作用可持续24 h, 1次/d;中效胰岛素如优泌林N和诺和灵N等,作用时间可持续10 h以上, 建议在睡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如诺和灵R需要在餐前30 min注射;超短效如诺和锐和优泌乐等, 在注射5 min后就会发挥作用, 需在用餐前5 min注射;预混胰岛素是将中效和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临床上, 使用胰岛素应从低剂量开始, 然后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来调整胰岛素用量。

2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药物

相关研究表明,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若单纯采用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类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5]。因此, 双胍类及噻唑烷二酮类等能够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①双胍类: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包括二甲双胍、苯乙双胍、丁二胍等。此类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 降低葡萄糖生成, 增加葡糖糖摄取和利用, 从而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最终使胰高血糖素释放减少、降低血糖。双胍类药物适用于肥胖糖尿病患者, 不能降低正常人血糖, 使用时要剂量个体化, 并定期检测肝、肾功能。②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药物主要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为高选择性的PPAR-γ强效激动剂, 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同时具有降低血胰岛素和C肽水平的作用, 对血糖控制的作用持久;吡格列酮可以减少肝脏及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 从而减少肝组织中葡萄糖的输出, 因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浮肿及增加体重等不良反应, 在临床中应用较少。

3 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

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促进内源性胰岛素分泌, 从而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传统的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主要包括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

①磺酰脲类:磺酰脲类药物是应用最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之一, 品种繁多, 目前已有三代。第一代已基本被淘汰,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第二代和第三代, 常用的药物有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等。此类药物适用于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糖尿病患者, 在治疗初期应小剂量给药, 而后缓慢增加剂量。在应用过程中, 应严密观测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及低血糖等症状。②非磺酰脲类:此类药物也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药物来模拟人胰岛素的分泌过程, 控制餐后游离脂肪酸(FFA)水平, 从而有效降低患者血糖。临床常用的非磺脲类促泌剂主要有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等, 建议餐前使用。

4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葡萄糖的重要来源之一为碳水化合物, α-葡萄糖苷酶的主要作用是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葡萄糖, 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阻断该过程, 从而能够控制餐后血糖, 使血糖缓慢变化, 保持在一个平稳水平。临床上主要应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伏格列波糖、阿卡波糖和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适用于接受运动治疗及饮食治疗效果不佳者, 主要用于餐后高血糖的改善, 其作用强度为阿卡波糖的200倍;米格列醇的结构与葡萄糖接近, 可以有效减少单糖的代谢[6]。

5 新型降糖药物

除了传统的降糖药物以外,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 近年又陆续开发出了一些新型的降糖药物, 主要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DPP-IV)抑制剂两类[7]。GLP-1类似物目前上市的药物有依西那肽、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 此类药物在糖摄取时能够发挥促胰岛素作用, 也能预防不适当的高血糖发生;同时, 可以减少肝脏内的葡萄糖排出, 抑制胃排空, 从而增加饱腹感, 起到降低食物摄入量、控制体重的目的[8]。DPP-IV抑制剂目前市场上在售的药物主要有维格列汀和西他列汀两种, DPP-IV抑制剂无低血糖等副作用, 同时能够通过抑制内源性GLP-1水平的升高起到增加胰岛素分泌的作用[9]。

6 传统中药

中药应用历史悠久, 许多中药具有明确的降糖作用, 并且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消渴丸、生芪降糖颗粒、糖脉康等在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等方面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10]。

总之,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发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 为了给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 此类药物的研发及合理应用依然是摆在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1] Wild S, Roglic G, GreenA, et al.Glob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4, 27(5):1047-1053.

[2] Kahn SE.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beta-cell dysfunction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ype 2 diabetes .Diabetologia, 2003, 46(12):3-19.

[3] Zimmet P, Alberti KG, Shaw J, et al.Global and societal implications of the diabetes epidemic.Nature, 2001, 414(13):782-787.

[4] 马爱霞, 周丽丽, 李洪超.胰岛素类似物与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国药房, 2014, 25(2):97-103.

[5] 张二红, 黎小妍, 徐芬, 等.二甲双胍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中山大学学报, 2014, 35(6):839-843.

[6] 田维荣, 戴飞龙, 晏马成, 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药学实践杂志, 2002, 20(3):137-139.

[7] 贺星, 田红, 徐颂, 等.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现代药物与临床, 2009, 24(3):129-133.

[8] 宋智慧, 王璐, 纪立伟, 等.GLP-1类似物在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中国新药杂志, 2013, 22(5):542-555.

[9] 张瑞雪.2型糖尿病治疗新药西他列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中国新药杂志, 2012, 21(16):1833-1839.

[10] 张荻, 王旭.治疗糖尿病的中药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研究概述.中医杂志, 2011, 52(11):976-98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1.203

2015-01-20]

130000 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一科

猜你喜欢

类似物糖苷酶降糖药
茶条槭叶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一新型他达拉非类似物的含量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青蒿素及其类似物抗疟构效关系的DFT研究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木蝴蝶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