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在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中的干预效果

2015-02-01孙德礼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瓣膜延续性抗凝

孙德礼

延续性护理在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中的干预效果

孙德礼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 60例实施心瓣膜置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瓣膜置换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依从性, 评定两组出院后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2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依从性, 改善其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瓣膜置换术;延续性护理;抗凝治疗

瓣膜性心脏是心脏瓣膜的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而导致心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瓣膜置换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根本措施。但置换术后患者需要终生性的抗凝治疗, 否则容易出现血栓形成及出血等并发症, 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此类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干预至关重要[1,2]。本文选择本院此类患者, 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心瓣膜疾病需要实施心瓣膜置换术患者, 患者均能够和医护人员进行正常的交流沟通, 均同意参与本实验过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观察组中男14例, 女16例, 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44.1±5.5)岁;观察组中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双瓣置换术分别为17例、4例、9例。对照组中男13例, 女17例, 年龄19~57岁, 平均年龄(46.2±6.1)岁;对照组患者中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双瓣置换术分别为18例、4例、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出院指导、患者打电话到院复诊时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 包括:①为患者建立随访登记档案。出院时为患者建立随访登记档案, 除了姓名、单位、地址等基本信息外, 还包括患者的凝血功能、抗凝药物用量、访问情况等。②成立访问小组。在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带领下, 成立访问小组, 并对相关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访问小组为患者制定随访计划、随访内容、访问方法及访问过程中用到的调查问卷等。③随访内容。随访时选派心脏外科护理知识扎实及护理能力高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内容, 包括出院时登记患者信息、出院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家访或电话随访), 对患者进行出院后抗凝治疗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让患者掌握瓣膜置换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抗凝治疗的目的和具体的临床意义。在随访期间, 护理人员可向患者发短信提醒患者按时、按量服药等。

1.3 观察指标 调查两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 自设问卷调查表, 本调查表包括5个项目(坚持服药、定时定量服药、定期复查、合理饮食、自我监测), 上述5个项目中的每个项目进行4级评分, 分为1分(做不到)、2分(偶尔做到)、3分(基本做到)、4分(完全做到)。本调查表总分共20分,评定后得分越高提示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的依从性越高。评定后得分>18分提示患者抗凝治疗完全依从;评分为12~18分为一般依从;评分<12分为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一般依从)/总例数×100%。采用QOL-C30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 调查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 本量表是评定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方面, 总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完全依从24例、一般依从5例、不能依从1例, 依从率为96.7%;对照组完全依从15例、一般依从6例、不能依从9例, 依从率为75.0%;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出院时的生存质量评分为(9.33±1.46)分、出院12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为(16.44±2.82)分;对照组出院时的生存质量评分为(9.31±1.66)分、出院12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为(12.57±2.11)分;观察组出院时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对照组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12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终生性的抗凝治疗,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有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漏服抗凝药物, 或者随意增加或减少服用抗凝药的用量, 甚至有的患者停止服用抗凝药物, 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低, 从而导致此类患者出血及血栓发生率高[3,4], 影响到治疗效果。延续性护理干预是患者出院后为患者制定的详细院外护理干预计划和具体措施。研究表明, 随着出院后时间延长, 心瓣膜置换术后实施抗凝治疗的患者依从性逐渐降低。所以对此类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是必要的[5,6]。本文中, 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后, 观察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这与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心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抗凝治疗依从性, 改善其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周中新, 王国祥, 姜波, 等.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4, 7(6):766-769.

[2] 圣利.护理延伸服务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术后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3, 9(22):1-3.

[3] 陈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6(8):42-43.

[4] 孟凡芝.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2(6):451-453.

[5] 王列红.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护理干预指导的效果.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 4(3):303-304.

[6] 张文, 付莉, 任晋红.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出院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0, 9(11):865-86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193

2015-08-25]

473000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猜你喜欢

瓣膜延续性抗凝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烂”在心里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