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源性糖尿病38例临床观察

2015-02-01任建勋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1期
关键词:肝病肝功能肝硬化

任建勋

肝源性糖尿病38例临床观察

任建勋

目的 探讨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经护肝及控制饮食, 2周内血糖正常, 肝功能明显好转, 4周后血糖及肝功能均正常。26例患者经护肝及胰岛素治疗4周后血糖及肝功能均恢复正常。4例患者经多次调整胰岛素剂量, 血糖始终未恢复正常。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肝功能反复异常, 经积极治疗多数患者的肝病与糖尿病的病情均能得到有效控制。血糖的变化与慢性肝病的变化有关, 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应该肝病与糖尿病的治疗二者兼顾。

慢性肝病;肝源性糖尿病;胰岛素

肝源性糖尿病是指肝功能因各种肝病受损时影响糖的正常代谢而导致的糖尿病, 与原发性糖尿病相比, 其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上均有不同。现将本科近年收治的38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04年2月~2014年2月收治38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 其中男30例, 女8例。年龄31~79岁,平均年龄48.5岁。其中慢性乙型肝炎12例, 乙型肝炎肝硬化8例, 慢性丙型肝炎9例, 丙型肝炎肝硬化6例, 酒精性肝硬化3例。慢性肝病的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以美国糖尿病学会1997年修定的诊断标准为依据[2], 即空腹血糖≥7.0 mmol/L, 餐后2 h血糖≥11.1 mmol/L。所有患者肝病均发生在糖尿病之前或同时发生;无糖尿病家族史,无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的病变;排除药物等其他因素引起的糖代谢异常。

1.2 临床表现 38例患者均有慢性肝病的表现, 主要包括:乏力、腹胀、饮食量减少、肝区不适、下肢浮肿、黄疸、肝掌、蜘蛛痣等。其中27例(71.05%)患者在确诊糖尿病之前从未检测过血糖;有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症状者2例(5.26%), 有多饮、多尿者4例(10.53%),有单一口渴症状者5例(13.16%), 无任何糖尿病症状者26例(68.42%), 表现为顽固性腹水者2例(5.26%), 入院前并发细菌性腹膜炎者3例(7.89%)。

1.3 实验室检查 本组病例空腹血糖7.0~18.7 mmol/L, 平均空腹血糖9.5 mmol/L;餐后2 h血糖11.1~27.8 mmol/L, 平均餐后2 h血糖17.1 mmol/L。肝功能检查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胆红素(TBIL)、白蛋白(A)、球蛋白(G)、甲胎球蛋白测定(AFP)、凝血四项、腹部彩超;另外根据病情测HBV-DNA定量、HCV-RNA定量。

1.4 治疗及转归 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包括慢性肝病的治疗及糖尿病的治疗。肝病的治疗包括护肝、降酶、利尿、补充白蛋白及血浆、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另有16例患者HBV-DNA>1.0×105拷贝/ml, 服用拉米夫丁或恩替卡韦抗HBV治疗, 有11例患者HCV-RNA阳性, 给予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HCV治疗。糖尿病的治疗首先控制饮食, 通过饮食控制血糖下降不理想者应用胰岛素每日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 并根据血糖和尿糖测定结果, 每隔3 d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直至效果满意为止。

2 结果

7例患者经护肝及控制饮食, 2周内血糖正常, 肝功能明显好转, 4周后血糖及肝功能均正常。26例患者经护肝及胰岛素治疗4周后血糖及肝功能均恢复正常。4例患者经多次调整胰岛素剂量, 血糖始终未恢复正常。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

3 讨论

肝脏的糖代谢不仅为自身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还为其他器官的能量需要提供葡萄糖。肝脏维持糖代谢的途径主要有:糖原贮存、糖原异生生成葡萄糖、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糖类转化为脂类。当肝功能因各种肝病受损时, 常影响糖类的正常代谢, 甚至发展为糖尿病。有学者认为在慢性肝病患者中有50%~80%出现糖耐量减退, 有20%~30%最终发展为肝源性糖尿病[3]。多数学者认为肝源性糖尿病归属于2型糖尿病, 其主要病因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及胰岛素抵抗, 另外还有肝功能损伤、肝炎病毒及其免疫复合物毒性作用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代谢紊乱等因素。本组病例观察结果显示肝源性糖尿病的大致特点有以下几点。

3.1 临床发病特点 ①肝源性糖尿病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患者, 这可能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多发生于男性患者有关;②肝硬化患者的肝源性糖尿病发病率大于慢性肝炎患者;③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有68.42%的患者无任何糖尿病的症状, 临床表现以肝病为主, 偶有多尿、口渴;④血糖的变化随肝功能的变化而变化, 糖尿病的轻重与肝功能的受损程度有关。

3.2 肝源性糖尿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 这是由于大多数患者以肝病的临床表现为主, 而缺乏糖尿病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有报道称70%以上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在确诊之前从未检测过血糖。临床上应该将血糖的检测作为慢性肝病的常规检查, 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 以避免漏诊, 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3.3 一旦确诊为肝源性糖尿病, 应在有效的肝病治疗基础上, 积极进行糖尿病治疗, 尽早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大部分患者经用胰岛素治疗后可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 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肝细胞的进一步损害[4]。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 8(6):324-329.

[2] 陈颢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1: 944-970.

[3] 韩硬海, 李树桐.临床肝脏病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4:322-324.

[4] 李莉, 成军, 纪冬.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4, 12(7):1659-166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1.119

2015-01-23]

450041 郑州市十五人民医院感染科

猜你喜欢

肝病肝功能肝硬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治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