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临床分析
2015-02-01张成书
张成书
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临床分析
张成书
目的 分析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面部缺损患者, 采取菱形皮瓣修复治疗, 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42例面部缺损患者经菱形皮瓣修复治疗, 优40例, 占95.2%;良2例为患者皮瓣尖端表皮坏死, 局部用药后创面愈合良好。患者面部修复组织与周围组织色泽、质地相近, 未形成明显瘢痕, 外形满意。结论 对面部缺损患者采取菱形皮瓣修复治疗, 操作简单方便, 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良好, 安全有效。
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缺损
面部缺损在医院美容整形外科较为常见, 如肿瘤、外伤、瘢痕等, 面部损伤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自卑、焦虑、抑郁等情绪, 颜面部是患者外貌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所有患者对面部缺损的修复有着极高要求。菱形皮瓣修复是面部缺损中常用手段, 根据患者病变大小选择皮瓣类型取得一定效果。现作者以42例面部缺损患者为例, 采取菱形皮瓣修复治疗,其效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就诊面部缺损患者42例, 男24例, 女18例;年龄18~50岁, 平均年龄(32.1±5.9)岁;色素痣20例, 脂溢性角化病11例, 炎性肉芽肿5例, 创伤性缺损6例;创面范围0.4 cm×0.5 cm~2.9 cm×3.1 cm;创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缺损部位:面颊部30例, 鼻部5例, 额部7例。患者均知情此次研究, 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患者行全身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根据缺损形状行圆形切除或椭圆形切除, 切除深度需透过肿瘤侵犯层次至正常组织层,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明确切缘、基底是否残留肿瘤, 若切缘阳性, 适当扩大切除范围至切缘阳性。根据设计改良菱形皮瓣, 在缺损部位较为隐蔽一侧, 设计与皮损直径等长的菱形皮瓣, 用手捏起两边, 在较小张力下拉拢缝合。根据皮纹方向选择创面直径, 按照周围有无重要血管、神经等因素选择蒂在创面的上方或下方, 相对隐蔽的部位作为皮瓣切口。游离皮瓣与缺损周围组织, 旋转皮瓣至创面内, 取4-0无损伤线分层精细缝合皮下和皮肤, 严密对位。先行封闭继发缺损, 不可用血管钳夹持组织, 局部稍加压包扎, 可促进静脉回流, 预防皮瓣肿胀。术后若遗留“猫耳”,无需处理, 创口愈合后可自行消失。若“猫耳”过大, 适当修剪, 不可减少皮瓣基底宽度。若术后皮瓣出现苍白、青紫色,可采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1]优:皮瓣完全成活, 创口愈合完全,皮肤平整, 未遗留“猫耳”;良:皮瓣成活或皮瓣尖端部分坏死,经处理后完全治愈或皮肤存在“猫耳”;差:皮瓣大部分坏死,需二次手术。
2 结果
42例面部缺损患者经菱形皮瓣修复治疗, 优40例, 占95.2%;良2例, 占4.8%。2例患者皮瓣尖端表皮坏死, 局部用药后创面愈合良好, 未发生并发症。患者面部修复组织与周围组织色泽、质地相近, 未形成明显瘢痕, 外形满意。
3 讨论
面部是人们基本外貌, 是代表着患者美观的基本外形,而面部缺损后, 患者因外貌缺损极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 通常皮肤基底细胞癌、色素痣等疾病易发生在面部等部位, 影响了患者美观。在修复面部缺损时不仅需要关闭创面, 也要考虑到美观, 避免修复后形成瘢痕。在切除小创面后直接缝合, 包括皮片移植、岛状或菱形皮瓣等方法。皮片移植会发生色素沉着、皮片痉挛等情况;岛状、游离皮瓣移植难度大, 无法鉴定操作, 易出现继发性创伤[2]。菱形皮瓣在面部缺损中的修复, 供瓣区可直接拉拢缝合, 操作简单方便, 血运可靠, 菱形皮瓣和创面区皮肤的色泽、质地、厚度等相似, 可提高患者修复效果, 相应改善患者美观, 提高患者对外形的满意度。在此次研究中, 42例面部缺损患者经菱形皮瓣修复治疗, 40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 创口愈合完全,皮肤平整, 未遗留“猫耳”;2例患者皮瓣尖端表皮坏死, 局部用药后创面愈合良好。所有患者的面部修复组织与周围组织色泽、质地相近, 未形成明显瘢痕, 外形满意。由结果可以看出, 菱形皮瓣修复治疗面部缺损取得显著效果, 可根据患者组织皮肤松动确定皮肤张力方向, 以松弛组织皮肤修复缺损的皮肤区域。
菱形皮瓣修复时, 所设计的皮瓣面积是圆形缺损面积,若圆形缺损面积较大, 可实施多个菱形皮瓣修复。菱形皮瓣边长设计时, 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弹性, 边长为缺损直径的2/3, 即可修复创面[3]。皮瓣设计时, 应沿着自然轮廓线和皱折线行切口缝合, 使切口缝合线得以隐藏。菱形皮瓣修复手术操作简单, 供瓣区创面较小, 术后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旋转皮瓣角度小, 可缩短皮瓣推进距离, 避免猫耳的形成;修复皮瓣的色泽、质地、厚度等情况与周围组织皮肤几乎相同, 使患者对外形恢复较为满意;菱形皮瓣修复避免正常器官组织被牵拉。在修复期间, 在满足直接缝合基础上, 设计的皮瓣面积要大, 避免皮瓣转移转移所造成的创面缝合张力。切取皮瓣有足够深度, 到达层次超过肿瘤层次, 逐层对应缝合;需对皮瓣和创面周围皮肤组织充分游离, 减少缝合张力;在满足皮瓣设计基础情况下, 设计皮瓣时需根据患者创面对菱形皮瓣的角度和边长进行适当调整;皮瓣转移时, 先行固定张力线上张力2个最大的点, 以此转移最小化的张力对缺损创面进行修补, 减少皮瓣的牵拉次数, 提高了手术效果;皮瓣修剪时, 蒂部需具有足够宽度, 尽量减少皮瓣蒂部缝合张力, 皮瓣血运良好[4]。手术操作期间, 注意止血, 避免形成血肿, 使皮瓣成活质量受到影响;不可强行牵拉和钳夹皮瓣, 尽量降低张力, 对缺损创面进行修复。
综上所述, 对面部缺损患者采取菱形皮瓣修复治疗, 操作简单方便, 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良好, 安全有效,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姚明山.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的应用.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2):82-83.
[2] 魏述强.改良菱形皮瓣和旋转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效果比较.齐鲁医学杂志, 2012, 27(6):509-602.
[3] 周平辉.菱形皮瓣在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蚌阜医学院学报, 2010, 35(1):20-22.
[4] 金培生.菱形皮瓣在扩张软组织修复缺损中的应用.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7, 27(3):17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62
2015-05-25]
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整形烧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