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2015-02-01王学智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结合部淋巴管几率

郭 峰 王学智

5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郭 峰 王学智

目的 对5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病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5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 对其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管侵犯率、N分期、T分期、大体类型、组织型类型、肿块长径、淋巴结个数等临床病理情况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 5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2.69%, N+患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最大, T3期肿瘤患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最大, 大体类型主要包括早期癌、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4种, 组织型类型主要分为分化好组、分化差组、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5种, 52例患者的肿块长径和淋巴结个数分别为(5.28±3.02)cm、(7.14±7.29)个。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较为复杂, 其病变结果与N分期、T分期、大体类型、组织型类型、肿块长径、淋巴结个数等病理结果密切相关, 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应充分了解其病理特点, 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治疗依据,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减少相关的医疗事故。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理;分析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病理较为复杂和独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又被称为贲门癌, 主要原因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长于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与胃单层柱状上皮呈锯齿状交界处, 也就是贲门部附近。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与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密切相关[1,2]。为了更好地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进行治疗, 了解去淋巴结转移规律, 本研究特选取2011年3月~2014年4月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5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 对患者病理特点进行总结, 现报告如下, 供研究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4月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5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 对其淋巴结转移率、N分期、T分期、大体类型、组织型类型、肿块长径、淋巴结个数等临床病理情况进行探讨和总结。5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 男23例, 女29例, 年龄32~82岁, 平均年龄(64.32±10.29)岁。经确认, 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的临床检验确诊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 并具有完整的病历资料, 且排除其他严重病变及意识障碍患者, 符合本次研究的基本条件。

1.2 方法

1.2.1 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对52例研究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特点、疾病类型、影像资料、病理特点等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 资料分析结束后, 由专业的临床专家及医师召开相关的研讨会, 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进行专业的分析。

1.2.2 专家分析结束后, 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对其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记录, 最后将记录结果汇集成表, 以便研究人员查阅和分析, 记录过程保持客观真实, 谨慎认真。

1.3 观察指标 对5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结果进行观察, 具体的观察指标包括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管侵犯率、N分期、T分期、大体类型、组织型类型、肿块长径、淋巴结个数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 5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2.69%。N+患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最大, 共有22例患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现象, 占总比的42.31%;N1患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为21.15%, 共11例;N2患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为17.31%, 共9例;N3患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为19.23%, 共10例。T3期肿瘤患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最大, 占总比的42.31%, 共22例;T2期肿瘤患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为40.38%, 共21例;T1期肿瘤患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为17.31%, 共9例。大体类型主要包括早期癌、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4种, 分别占总比的53.85%、25.00%、15.38%、5.77%。组织型类型主要分为分化好组、分化差组、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5种, 分别占总比的48.08%、23.08%、9.62%、11.54%及7.69%。52例患者的肿块长径和淋巴结个数分别为(5.28±3.02)cm、(7.14±7.29)个。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 52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82.69%, N+患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最大, T3期肿瘤患者发生淋巴管侵犯的几率最大, 大体类型主要包括早期癌、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4种, 组织型类型主要分为分化好组、分化差组、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及印戒细胞癌5种, 52例患者的肿块长径和淋巴结个数分别为(5.28±3.02)cm、(7.14±7.29)个。

综上所述,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较为复杂, 其病变结果与N分期、T分期、大体类型、组织型类型、肿块长径、淋巴结个数等病理结果密切相关[3-6], 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应充分了解其病理特点, 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治疗依据,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 减少相关的医疗事故。

[1] 钱涛, 周松阳.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山东医药, 2013, 53(34):72-73.

[2] 张彦军.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因素分析.河北医科大学, 2014.

[3] 薛英威, 于雪峰.提高对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认识.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3, 16(2):125-127.

[4] 邵永胜, 张应天, 彭开勤, 等.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1, 28(9):1574-1576.

[5] 张红丹, 崔燕海, 谢松喜, 等.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23):4367-4369.

[6] 王奕军, 杨勇, 周勇杰, 等.60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病例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12):1572-157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20

2015-05-11]

024000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

猜你喜欢

结合部淋巴管几率
中医药对淋巴管新生与回流功能的作用研究进展
啁啾激光场对电离及解离的影响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路基结合部处治技术在改扩建工程的应用研究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