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射频消融和单纯放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对比

2015-02-01林香花郑素歌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4期
关键词:消融射频电极

林香花 郑素歌

射频消融和单纯放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对比

林香花 郑素歌

目的 对比射频消融和单纯放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效果。方法 8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局部症状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症状改善率为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65.91%(29/44)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64%(39/44)高于对照组的56.82%(2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原发灶的局部复发率27.27%(12/44)高于对照组的47.73%(21/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 但均治愈或消失。结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射频消融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降低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复发率, 值得推广。

射频消融;单纯放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近年来, 肺癌作为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在其发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到晚期, 射频消融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患者痛苦小, 安全性高, 有动物实验研究表示射频消融可望成为治疗肺内肿瘤的新方法[1]。不过有关于射频消融方面的研究暂且不足。为针对射频消融和单纯放疗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展开疗效分析与对比,本院对8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比射频消融治疗和单纯放疗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4例。88例患者中男67例, 女21例, 年龄38~74岁, 平均年龄55岁;其中肺腺癌48例, 肺鳞癌35例, 组织学上未进行分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例, 肿瘤直径2.5~6.5 cm。临床上分期为ⅢA期42例, ⅢB期46例。所有患者在选取过程中均排除年龄<18岁及>80岁的患者, 且排除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60分的患者, 以及能进行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北京维尔福电子公司生产的射频消融发生仪(型号WE7568)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经CT扫描确定穿刺点及进针方向。首先进行全身麻醉, 给予一定的镇静剂, 患者取仰卧、侧卧、俯卧位置, 将射频消融仪器的电极板紧贴患者的双下肢。经过CT扫描后明确肿瘤的位置, 重复CT扫描过程来确定位置无误, 将从针鞘推出后的十枚微电极呈现伞状植入肿瘤内部, 连接EVB电极, 并在电脑程序下控制加温情况。将每次的治疗范围控制在2 cm的半球形范围内, 根据肿瘤的大小、立体构象来进行多次、重复治疗, 首次消融功能设定为30 W, 随后根据患者的耐受力进行适当增减, 进而将肿瘤完全热消融。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取仰卧位休息24 h。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单纯适形放疗来进行治疗, 照射总剂量50~70 Gy。

1.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治疗前后利用KPS评分结果来对患者的行为状态进行评价。治疗后的KPS评分对比治疗前提高了≥10分, 为症状改善;治疗后的KPS评分对比治疗前的变化<10分, 为症状稳定;治疗后的KPS评分对比治疗前的减少≥10分, 为症状恶化。总有效=完全缓解(肿瘤完全消失)+ 部分缓解(肿瘤两个最大垂直径线乘积缩小≥50%)。局部病症复发率为治疗6个月后原发灶射频或单纯放疗后的复发的比率。观察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KPS评分及缓解情况比较 观察组症状改善率97.73% (43/44)高于对照组的65.91%(29/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972,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64%(39/44)高于对照组的56.82%(25/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29, P<0.05)。观察组原发灶的局部复发率为27.27%(12/44), 高于对照组的47.73%(21/4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 P<0.05)。

2.2 经皮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消融治疗方式的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过程中以及术后, 4例患者出现少量气胸, 未进行处理自行消失, 1例患者出现中量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后3 d即恢复正常。5例患者出现了少量胸腔积液, 未给予处理自行消失。5例出现发热、胸痛,经术后药物治疗3~4 d后症状消失。6例患者出现少量咯血, 4例患者在治疗后仍痰中带血, 经过CT检测均显示这4例患者肿瘤内部出现了空洞。

3 讨论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 放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单纯放疗患者生存率低, 5年生存率为3%~10%, 而且常有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等并发症, 患者的生活质量低。集束电极射频消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 其病理作用在于利用波长460 kHz的射频电流来对组织中的离子产生震荡摩擦的作用, 进而加热肿瘤组织, 产生高温固化现象, 一般可达90~100℃, 进而达到灭活肿瘤细胞的微创治疗目的[2], 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本组进行综合研究后发现,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皮穿刺微波射频消融术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中, 其治疗效果较佳, 可替代单纯放疗控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肿块。

射频消融术能够通过消融电极顶端的高频交流电射入患者的电极周围组织, 进而改变组织中的离子游离方向, 将波长的电磁波转化为热量, 改善患者肿瘤组织的损伤程度。当射频消融治疗的温度达到65°以上时, 能量较强, 对于患者的病灶破坏能力也较大。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射频消融技术, 经CT检查结果显示, 患者的肿瘤明显缩小, 同时也并未发现有新的病灶出现。

综上所述, 射频消融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式, 能够有效降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局部复发率。虽然术中出现了少量发热、胸痛、气胸等并发症症状, 不过并发症情况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射频消融技术在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不过临床上熟练操作消融电极针的穿刺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减小对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1] 马连君, 程庆书, 刘锟, 等.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兔肺内VX2肿瘤. 中国肺癌杂志, 2002, 5(2):115-118.

[2] 黄立军, 程庆书, 王云杰, 等. 高温射频消融治疗周围型肺部恶性肿瘤.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1, 8(6):101-10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057

2015-07-07]

450000 河南省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消融射频电极
消融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针对电极事故的控制系统方案应用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肝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