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阶段性康复护理

2015-02-01姚张栓马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
关键词:阶段性康复训练下肢

姚张栓 马芳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阶段性康复护理

姚张栓 马芳

目的 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之后的临床效果, 为下肢骨折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护理提供参考。方.100例下肢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采用阶段性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均未出现压疮, 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阶段性康复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下肢骨折;阶段性康复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 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多导致了撞车事故的不断发生, 同时也导致了骨折情况的增多。下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骨折后若患者缺乏康复锻炼, 可使肢体肿胀, 瘢痕挛缩, 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等, 并会导致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1]。在医护人员对患者手术之后的恢复过程采用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后, 根据患者的实时情况采用合适的护理方案, 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100例下肢骨折患者, 其中男65例, 女35例, 平均年龄(42.37±12.42)岁。交通事故伤61例, 高处坠落伤5例, 摔落伤24例, 外力打击伤10例。患者在参与此项活动时都已被提前告知并取得了同意和理解, 参与此项活动的患者均已排除身体患有其他类型的疾病等干扰因素。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①心理疗法:下肢骨折的患者在手术后因为对下肢愈合的担忧而焦虑, 护士应积极开导患者, 消除其心理压力;②压疮的预防:护士在患者身体允许情况下每2个小时帮助患者翻身1次;③饮食以清淡为主;④预防并发症。

实验组的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骨折位置的不同和患者术后的愈合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恢复训练方法。术后先做术肢踝关节的主动运动来逐渐活化关节;5 d后可通过助力完成直腿抬高运动, 在床上进行髋关节运动;5 d后可进一步加强术肢的直腿抬高运动;5 d后可做下肢肢体的内收、外展运动;5 d后应扶拐练习行走。同时也可做一些物理性的康复训练, 例如用超短波和紫外线对患处进行照射来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

1.3 评价标准 在术后1个月后对患者的恢复程度进行调查, 对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关节僵硬、压疮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压疮, 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疾病之一, 对人类的行动容易造成障碍, 若在患者手术后的康复中不及时正确的对患肢进行必要的训练和促进血液流通的适当按摩[2], 将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例如下肢肿胀、疼痛、关节僵硬、褥疮、静脉血栓等。如果病情持续恶化, 下肢血液回流受阻, 下肢肌肉坏死, 会引起严重的危害, 同时也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一定的影响。

对患者下肢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是应注意关心患者心理的想法。有些患者对手术有一种天然的畏惧, 在手术前担心手术不成功、担心手术在麻醉的过程中出错, 甚至对医生的不肯定。手术后要及时疏导患者压力, 从患者的角度出发, 积极耐心的回答患者的问题, 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焦虑, 帮助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手术之后的康复训练。因为患者的情绪对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护士在患者下肢术后康复时应积极疏导患者的焦虑情绪,以提高治疗效率。

在下肢骨折的术后康复训练中, 骨的固定与运动可同时进行[3],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降低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也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骨的阶段性康复护理可以在骨愈合的不同阶段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来帮助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在骨折固定期即骨愈合的早期, 可以通过将患肢抬高, 患肢的远端必须高于近端, 近端要高于心脏平面来促进肿胀消退。同时还可以采用物理疗法, 主要包括:①每日用紫外线对患者下肢骨折处照射以促进钙盐沉积;②用超短波对患者下肢骨折处, 在术后第1周内, 无热量, 照射10 min/次;1周后, 微热量.15 min/d;③每天对骨折部位的近心端进行按摩.15 min/次。

在骨折愈合后期, 应正确判断骨折愈合的时间以去除固定。若骨骼未愈合完全就去除固定, 很可能会导致骨骼畸形。在骨骼愈合后期可以通过下肢做助力运动和被动运动来松动僵硬的关节。同时还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法:①每日用紫外线对患者下肢骨折处照射, 促进钙盐沉积;②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活化关节。

综上所述, 患者在术后采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后, 手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并发症的发病率。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通过采用分阶段性康复护理的方法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康复率, 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 有利于患者术后下肢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1] 段淑萍, 齐文华, 任丽娟. 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的康复护理.吉林医学.2008.29(22):2064-2065.

[2] 程锦珍, 邱雪, 周仲辉, 等.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当代医学.2012.18(9):11-12.

[3] 周丽丹, 韩碧园, 冉召康.西乐葆复合PCEA的多模式镇痛用于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临床观察.临床医学工程.2014.3(11):46-4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62

2015-05-11]

450003 郑州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阶段性康复训练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