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分析
2015-02-01王洪亮
王洪亮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分析
王洪亮
目的 分析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HDN)实验室检测结果。方法 9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 均在患儿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 并抽取母体静脉血, 新生儿血液标本实施ABO、Rh血型鉴定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液抗体试验及游离液体检测等。母体血液进行免疫球蛋白G(IgG)抗A(B)抗体效价, 对比分析各指标。结果 根据送检标本检测得出, 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为60.0%(54/90), 其中ABO-HDN发生率为98.1%;Rh-HDN发生率为1.9%。53例ABO-HDN患儿中A型患儿22例, 占总数的41.5%;B型患儿31例, 占总数的58.5%。且高效价组患儿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低效价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 ABO新生儿溶血病最为常见, 及时诊断确诊, 并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
新生儿溶血病(HDN)主要是因母体内有着与胎儿红细胞不一致的IgG血型抗体造成的一种同种被动免疫疾病, 主要出现在胎儿时期及新生儿早期患儿中, 是引发高胆红素的主要因素, 严重患儿可并发胆红素脑病, 可造成患儿出现遗留智力发育障碍、听力受损等症状, 若不能及时给予有效治疗干预, 可导致患儿死亡[1]。本文主要对2014年收治的9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 均在出生1 h~3 d内接受检查, 主要是因发现新生儿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染, 怀疑其存在溶血症状而进行检查。90例患儿及其母体均在其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2 ml静脉血备用。
1.2 试剂与方法
1.2.1 检测试剂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试剂主要包括抗-D、抗-A(B)血清、单克隆IgG、抗人体球蛋白试剂、单抗C3、谱细胞以及筛选细胞等, 以上试剂均来自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1.2.2 检测方法 ABO标准红细胞为本院实验室自行制作,患儿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 根据其具体情况对母体血液标本进行检测, 在选择ABO、Rh血型鉴定法对新生儿及母体血液检测时, 需要根据患儿与母体ABO血型是否符合对患儿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液抗体试验及游离液体检测等;母体血液标本进行ABO外的抗体检测。
1.3 HDN血型血清学诊断标准[2]根据患儿红细胞是否放散出和自身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作为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依据。新生儿与母体ABO血型不合, 新生儿血浆或(和)红细胞放射液中存在可致敏新生儿红细胞的ABO血型抗体者, 可确诊为ABO-HDN;新生儿血浆或(和)红细胞放射液中存在和母体血浆一致的特异性, 并且致敏新生儿红细胞不规则抗体者, 可诊断为非ABO-HDN。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观察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测结果 在本次研究的9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 根据送检标本检测得出, 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为60.0%(54/90), 其中ABO-HDN患儿53例, 占总数的98.1%;Rh-HDN患儿1例, 占总数的1.9%, 未出现其他血型系统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其中53例ABO-HDN患儿中, A型患儿22例, 占总数的41.5%(22/53);B型患儿31例, 占总数的58.5%(31/53)。
2.2 患儿母体ABO抗体效价和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析ABO抗体效价<256为低效价组;≥256为高效价组。低效价组患儿总胆红素为(235.8±22.7)μmol/L, 高效价组患儿总胆红素为(263.7±25.6)μmol/L, 高效价组患儿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低效价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21, P=0.012<0.05)。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高发疾病, 主要与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过快、过多及肝细胞对未结合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密切联系。母体抗红细胞抗体致敏作用造成新生儿红细胞受到异常破坏, 进一步损害其红细胞功能, 导致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严重患儿可出现核黄疸, 易导致多种后遗症出现,预后较差。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一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液抗体试验及游离液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测诊断确诊,被称为“三项试验”[3]。
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症一般有ABO血型不合与Rh血型不合两种, 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一般出现在第一胎;因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一般出现在第二胎。人体均有免疫球蛋白M(IgM)、IgG的ABO血型抗体, 因此与其他类型相比, 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也就相对较高[4]。
Rh血型抗体是一种免疫性抗体, 因此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在多次输血后产妇及多胎产妇中发生率最高[5]。Rh血型包括多种抗原, 免疫性最强的为D抗原, 无论母体是Rh阳性或Rh阴性, 由于母婴Rh血型相关抗原不合, 在一定刺激下, 母体均可出现抗体, 胎儿有出现溶血症的可能性;且效价越高其发生率也就越高, 并且其溶血程度也就越重。
综上所述, 加强对疑有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进行“三项试验”, 早期诊断确诊, 给予有效治疗干预, 是改善患儿预后、降低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内容。
[1] 史换玲, 周英英.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3):167-168.
[2] 李保才, 黎海澜.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诊断.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23):2886-2887.
[3] 王彬.ABO新生儿溶血病血型检测结果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3):381-382.
[4] 张勇萍, 杨世明, 安宁, 等.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及其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3, 29(11):1229-1231.
[5] 陈华, 伍燕, 王娇华.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26):3079-308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7.016
2015-05-07]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