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慢”教学“三字经”
2015-02-01彭兴健
中职数学“慢”教学“三字经”
彭兴健
摘要:慢生活这个概念在现代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享受,只有“慢”才能对生活有透彻的理解与感悟。学习是一种生活,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中职数学教学更需要“慢”。围绕奠基础、激发内动力、细化过程三个方面,以及“深、长、细”三个特点,漫谈中职数学之“慢”教学。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慢”教学
作者简介:彭兴健,男,浙江省温岭市太平高级职业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黄帝内经》曾指出,人体应根据“五十营”调节呼吸节奏,慢呼吸养生,要做到4个字:深、长、匀、细。深,深呼吸,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指时间要拉长、放慢;匀,要匀称;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放。本人在实践中职数学“慢”教学中也总结出了“深、长、细”三字经。
一、“深”:“深呼吸”
(一)要做好初高中的数学衔接教学,奠实学生“深呼吸”的基础
认知结构理论把学习看作是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有意联系与重新组织。数学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安排,和其他学科有着内在的不同。笔者所教的学生中不乏有不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众所周知,高中数学少不了要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那我们就有必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重新熟悉解方程,并会熟练地解方程。笔者安排二至三课时复习用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力争让所有学生都会解方程。考虑到函数思想也是高中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且函数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其中二次函数是贯穿于高中数学的一条主线,例如:由于二次函数具有二种单调性,所以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时是一个典例;在研究数列时也常常用到二次函数的性质;在解析几何中研究直线与二次曲线关系时,用代数的方法去研究几何交点问题,都会用到二次函数或二次方程的知识。所以,二次函数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建立起函数、方程、不等式及解析几何之间的联系,可以编拟出层出不穷、灵活多变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知识是学习高中数学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而中职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对此一知半解,我们有必要花点时间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至少达到不惧解方程,不惧函数并会用二次函数。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初高中知识衔接能为以后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特别安排了一个多月的课时,对初高中的衔接内容复习教学,相比匆忙进入高中数学新知识的教学,在后面的教学效益上有明显的改观。
(二)要重视数学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发展联系,为“主动呼吸”提供内动力
众所周知,学习动机是促进学习的先决条件。当学生了解到他们的现实的目的和学习的目标一致时,就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只有体会到学习对其自身的意义,才会产生学习动机。弗莱登·塔尔认为: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又应用于现实。他主张“数学教育体系的内容应该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数学,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应用。”而我们的中职数学教育就是要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使得数学教育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又满足中职教育的需要,同时还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中职教学纲要要求,文化课的学习要为专业学习服务,并能为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服务。所以,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体会学习意义的促进者。
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专业案例,引导学生还原专业应用中的数学面目,解决专业问题,从而使数学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以专业的角度看数学,在解决专业问题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动力。在教平面解析几何的直线一章节时,笔者教学设计如下。案例一: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让学生按要求设计数控程序加工一个前端平滑的零件(纵截面如右图),已知球冠高2cm,半径5cm,球冠切面直径长6cm,中间圆柱直径长20cm;在设计程序时,需要建立坐标第,切点坐标、斜线纵深等。或根据加工要求,让学生模拟计算设计程序。案例二:在一张乡镇行政图上有二个村庄和一条直线形公路,通过GPS定位可测得村庄及公路上二处的坐标,现要在公路上设置一个公交车站,请你帮助确定车站位置。如果要使车站到二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又该怎么确定位置?实践中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主动参与程度都要比以往单纯的以数学题为例好得多。像这种把数学知识结合专业案例、生活场景、生产管理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益。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日常生活需要数学,你的职业需要数学,数学是学习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是我们所处时代中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必备文化。当然,现在的教材中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能与学生的专业直接结合、呈现。如形象设计专业,数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并不紧密,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目标,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内容,或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等。
二、“长”:适当拉长、放慢教学进度,提高吸收率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知识不能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也就是说,教师所教的数学,必须经过学生的主体感知、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他们自己的数学结构,才能被理解、掌握,并且经过反思与环境的交流,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数学结构。[2]基于中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安排上放慢进度,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授课内容及学期教学内容。平常认为很简单的数学过程,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一道坎,需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领悟、消化,与已有的知识整合、提高。
譬如,在教高一上册内容,书本(基础模块)安排有5章,根据实际情况,学期安排学习前4章内容,我们放慢进度,减少课时容量,避免填鸭式教学,尽可能让学生有时间去消化、掌握知识。另一原因是第四章是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第五章是三角函数,我们暂时放下三角函数的学习,分散了学生“讨厌”的函数内容,减少学生的课程负担和心理负担,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笔者尝试在鞋样班教学“等差数列”一节时,把课本安排的3课时放慢进度,变为5课时,中间让学生的方程思想能熟练应用,暂时没有增加课外知识。课堂教学后,有一位成绩平平的学生用了一节自修课时间解出了这一题并让笔者批改是否正确。在笔者肯定了她用自己的方式得出正确的过程和结论后,直呼:“我有数学天份唉,我爱上数学了”,这让笔者也很是激动,因为笔者有好久没听到学生这样信心满满了。正是这种慢教学,让学生吃透、学懂、学出快感,相信这位学生的数学成绩会有很大飞跃。
在教学中,多留时间让学生去“悟”,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才能使学生逐渐巩固最初的求知感,重拾信心。
三、“细”:要细微,不能粗放
如前所述,多数的中职生数学素养、能力低,在课堂教学中,少有普通高中学生那样反应敏捷,在知识构建、在旧知识的联系应用中,他们常常会处在“迷茫”之中,这就需要我们细致地点拨,把每个步骤与过程板书与分析。在课堂上,笔者在讲解板演中经常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比如式子的化简或以前的数学性质的应用,笔者认为它很简单,没必要去过多的分析,直接写出结果,却发现学生瞪着一双迷茫的眼睛看着黑板,经验告诉笔者:学生对这一步化简或变形没反应过来、知识“转动”不过来。于是笔者就停下来,先让他们自己悟一悟、写一写,领会不了笔者再作提示,而后会听到一片“哦”声不绝于耳。在笔者授课基础相对好的机械班里,因为部分学生有高考的需求,课堂容量相对大一点点,有时在教学上显得有点粗枝大叶,有几个薄弱的学生就感觉吃不消,教学效益不如鞋样班学生来得高。笔者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课堂容量,注意细节,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教学需要细微,中职数学教学中更加需要,只有细微,才会让学生理解贯通,掌握到位,减少负面的沉淀。
参考文献:
[1]庞心宇.浅谈提高职业学校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25):55-57.
[2]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EB/OL].[2014-04-23].http://wenku.baidu.com/view/afe1422e4536106
61ed9f4c1.html.
[责任编辑陈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