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高职专科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况探究

2015-02-01王亚薇吴学峰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个体主体

王亚薇,吴学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内地高职专科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况探究

王亚薇,吴学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内地高职专科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既是教育研究必须追问的问题,也是民族融合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调查发现,目前内地高职专科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现况表现为:部分民族生出现个体自我意识缺失、自我主体评价模糊、主体的自我选择混乱等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既有客观因素影响,也有民族生个体主观因素的存在,为此需要学校、教师以及民族生个体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内地高职专科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现况;探究

自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及关于内地高校支援新疆第六次协作计划会议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联合召开以来,国内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以下简称“民族生”)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目前的研究遍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科学等领域,但是以“同一性”为视角聚焦内地高职专科学院民族生的“自我”主题的研究鲜有出现。那么现实图景中,置身于内地高职专科学院的少数民族生能否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发现自己”?能否找到自己的定位?是否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目标?要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当前内地高职专科学院少数民族生的自我同一性现况进行梳理分析,为了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文中所涉及调查对象为少数民族预科返校生。

一、自我同一性现况

在西方心理学史上,自弗洛伊德开创一个综合性的人格理论之后,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尔波特(G. W. Allport)、马斯洛(A. H. Maslow)、罗杰斯(C. R. Rogers)等人阐述了各自的自我概念,其中埃里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提出以自我为核心的人格发展理论,并在其著作《同一性与生命周期》(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1959)中分析同一性意识(identity consciousness)时指出,“……,不断增加的同一性感(sense of identity)是一种对心理幸福感的前意识体验。最突出的是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knowing where one is going)的感觉,一种从所信赖的人处得到期待的认可的自信”。[1]为了深入地展示内地高职专科学院民族生的自我同一性的现况,文章采用埃里克森量表对内地四所高职专科学院民族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16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4份。其中男生90人占总人数62.5%,女生54人占总人数37.5%;来自于维吾尔族90人占总人数62.5%,柯尔克孜族21人占总人数14.6%,哈萨克族33人占总人数22.9%。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当前部分民族生在自我意识、自我主体评价以及主体的自我选择方面情况不容乐观。

(一)“我是谁”

“自我同一性的特征则可说成在社会现实范围内确实达到了的但却永远需要修正的一种自身的现实感”[2],而“同一性扩散(identity diffusion)意味着自我意象的分裂、中心的丧失和消散(dispersion)”[3]。调查发现,置身于内地高职专科学院的部分民族生找不到“一种自身的现实感”,自我意象中心丧失,生活中喜欢独处或只喜欢和本民族的学生在一起。具体在问卷调查中,对“人们对我的看法与我对自己的看法差别很大”,这是一道反向题,选“偶尔符合”和“完全不符合”只占总人数的40.5%;而对“当周围没有熟人时,我感到能更自由地成为真正的我自己”,这也是一道反向题,选“偶尔符合”和“完全不符合”只占总人数的17.4%。由此可见,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不能给自己很好地定位,内心深处很难回答“我是谁”,从而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缺失。

(二)“自己究竟是什么人”

对于很多到内地求学的高职专科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他们第一次远离自己的父母独立生活,“虽然远离自己父母的权威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痛苦的心理成就之一”[4]。随着生活的改变,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于对内地陌生环境的适应,更多的是来自于同龄人异样的目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我的评价以及自我同一性的构建。正如托德和玛西亚(Nancy L. Toder & James E. Marcia)所云:“……通过价值观的规划和内化,同一性的获取主要来自同龄群体的压力。”[5]在自我主体评价的调查中,对“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反向题),选“偶尔符合”和“完全不符合”只占总人数的31.2%;而对“大多数人对我是哪类人的看法一致”,选“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只占总人数的52.1%。可以说民族生自我主体评价的模糊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自我统一性的丧失,体现在现实校园生活中就表现为自卑、缺乏自信、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等。

(三)“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同一性令人拥有前进的方向;给人以前进的理由。埃里克森明确地指出拥有一种稳固的同一性的感觉对进一步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地完成这一发展任务。”[6]主体的自我选择是追求自我实现的表现,它要求个体为了某种可能更大的满足,放弃目前思想和行动上的包袱,通过主体的抉择促使个体主体不断进取,从而通过个体的创造力、生命力的全面调动使人占有自身。在问卷调查中,少数民族学生对“我知道自己应该怎样生活”,选“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占总人数的77.1%;而对“我为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感到骄傲”,选“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占总人数的68.8%。由此可见,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内心深处想去实现自我的价值,想对未来的自我进行积极的探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民族生中还有部分学生很难进行思想的突围,主体的自我选择还处在混沌状态,不能充分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现实中表现为学习缺少目标,厌学,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等。

二、自我同一性现况的几点思考

那么,是什么导致目前内地高职专科学院民族生的自我同一性的现况?艾丽西娅和弗洛伦斯(Alicia Fedelina Chávez & Florence Guido-DiBrito)曾指出:“对于许多少数民族、跨国学习者而言,当他们企图跨越基于不同价值观、行为、信仰和行事方式的学习环境时,困难出现了。不幸的是,这些学习过程中的种族和民族的差异性表征通常被教育工作者和同龄人不经意间使用,令其难以对自我进行识别、审视和修正。”[7]

(一)校本制度对自我主体的异化

自2010年起,内地高职专科学院严格执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各符合接纳条件的内地高职专科学院都按要求积极地接纳民族生的到来,不仅专门建设了清真餐厅,还统一标配了教学用具、教室多媒体设备,可以说校园的硬件设施得到了不断完善。但是,在完善的设施背后,部分高职专科学院的校本制度建设和管理上没有考虑到民族生的特殊性,缺乏学习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单一。校本制度方面的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族生学校归属感的建立,从而引起个体主体性的错位,在内心深处产生被异化、边缘化的错觉,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加强学校顶层设计,制定和完善校本制度,缩短民族生的自我疏离感,就成为内地高职专科学院民族生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主体失联

由于历史、地理、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高职专科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教师普遍使用当地民族语言教学,甚至有调查显示,许多民族生到高中毕业还不太会说普通话。语言方面的障碍导致很多民族生在内地高职专科学院校园里不同程度地出现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困难、心理不适应等情况。可以说,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客观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民族生保守、自封、内敛,引发自我发展连续性的中断,主体很难打开视野、提高境界。因此,对于高职专科学院教师来说,承认民族生个体的差异性、包容与尊重民族生学习能力不足和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客观学情,是提高民族生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

(三)时空变化对自我主体性的削弱

自我主体性是在其生活的特定的社会活动场域来实现的。个体只有在自我特定的时空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超出这一时空,就会失去自我的确定性,从而使自身的同一性感丧失。来到内地高职专科学院之前,少数民族大学生长期处在民族地区的社会活动场域下,受本民族固有的宗教观念、行为习惯等的影响已经形成特定的自我范式,并在与外界接触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已存在的自我范式视角观察问题、体验人生。但是到了内地高职专科学院之后,之前熟悉的着装、饮食、风土人情已移易迁变,全新的社会活动场域造成民族生自卑感强、心理压力大、缺乏自信心、缺乏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表现在学业上就是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易产生厌学情绪,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等等。因此,鼓励民族生从自身个体出发,克服外界环境的影响,重新树立自我的主体性是高职专科学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自我同一性建构

面对高职专科学院民族生自我同一性建构过程中出现的自我意识缺失、自我主体评价模糊、主体的自我选择混乱等客观现实,各相关高职专科学院都在积极探索对策。基于上文原因探析的基础上,下面拟从学校、教师、个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自我同一性建构建议。

(一)顶层设计

作为学校,除了“教书”之外还秉承了“育人”的重任,为了更好地服务民族生,针对民族生自我同一性现况,内地高职专科学院相关部门在不断完善相应的校本政策的同时,更应注重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首先,建议校方形成具有高职专科学院特色的民族生生涯规划指导制度。民族生入校伊始,通过校友会,邀请毕业的优秀民族生回校与学生交流,向学生介绍个体成功的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亲身感受成功个体的发展路径,有效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增强学习效能,提升自我认同度。相关高职专科学院可以结合各自办学特色形成相应的校本制度,从制度层面进行确立实施。其次,构建多元评价机制。为激发民族生进行自我同一性的构建,学校应解构传统单一评价机制并积极建构多元化、科学、规范的学生评价体系,摒弃以成绩论成败的传统,在评价机制中照顾到民族生的个体特殊性,在教学管理之外,开展多项活动,为民族生彰显个性提供平台,令其在感受成功的同时,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帮助民族生找到个体发展的方向与信心。

(二)教师引领

对于教师而言,应尊重民族学生、鼓励和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提升教师自身人格魅力,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承认民族间教育文化差异的存在,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学艺术、节庆典礼、文化仪式、生活习俗、教育习俗等,这些都是各民族特定历史与文明的枳淀,在这个民族中具有独特的意义且能在社会发展中维持相对的稳定性并营造出一个富含民族精神和物质底蕴的社会性个体成长空间”[8]。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直面民族生学习特点的差异性,并以包容与尊重的态度对待民族生的学习习惯,不断的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习惯,真正做到与民族生的平等对话。另外,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提倡公平竞争,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增强集体荣誉感、缩小个体疏离感,进而形成良好的学校归属感,促进民族间的融合。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服务民族生使其能更加有效地适应内地高职专科学院的生活和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和班级的引领作用,促使不同的民族生个体之间相互融合。

(三)个体主体性重塑

“人必须充当主体,才谈得上主体性。在人确立或造成自己与他物、他人的主客体关系时,他的人性才构成他的主体性。”[9]个体作为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当个体自我同一性出现角色混乱时,个体本应发挥其内含的主体意识,排除外部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积极主动的正确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避免由于某些错误的选择而丧失发展过程中的控制、支配能力。内地高职专科学院的民族生,在面对个体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时,应积极排除在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性对自我同一性干扰,内化因外部环境的更替带来的自我迷惘感,控制个体自我发展的方向,明确个体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彰显个体内在主体性。同时,民族生个体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与他人相互交换自我意识空间,在追求个体自我发展的方向选择和目标设定的过程中,鉴别与比较各种外在因素,注重个体自我的主导能力的塑造,维护个体的发展权利,发挥个体自我优势,巩固个体的核心地位,使个体真正成为自己的主宰者,形成清晰的和牢固的个体主体观。

结语

内地高职专科学院民族生自我同一性问卷调查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有其文化差异、教育地域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也有民族生个体主观因素的存在。这需要学校、教师以及民族生个体多方共同努力,逐渐构建民族生的个体主体性,实现民族生自我同一性的建构,以便更好地执行和落实国家民族教育政策,以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和民族大团结。由于被试群体数量有限以及问卷量表由汉语成文,这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调查效果,因此对于民族生的研究,本文仅作引玉之砖。

[1]Erikson, E. H. 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M].New York: W. W. Norton., 1959.118.

[2]E. 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 孙名之,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02.

[3]E. 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 孙名之,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03.

[4]Jacobson. Adolescent moods and the remolding of psychic structures in adolescence[J].The Psychoanalytic Study of the Child,1961,(16):164-183.

[5]Toder, N. and Marcia, J. Ego identity status and response to conformity pressure in college wome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3, 26(2): 287-294.

[6]Sokol,Justin T.Identity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Lifetime: An Examination of Eriksonian Theory[J]. Graduat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2009, (1):139-148.

[7]Alicia Fedelina Chávez and Florence Guido-DiBrito. Racial and Ethnic Identity and Development[J].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 Continuing Education, 1999, 99 (84):39-47.

[8]孙杰远.少数民族学生国家认同的文化基因与教育场域[J].教育研究,2013,(12):91-96.

[9]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1.

Inquiry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go-identity in Inl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a-wei,WU Xue-feng

(Jiangsu Jianzhu Institute, Xuzhou , Jiangsu 221116)

The ego-identity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inl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not only a key issu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but also a basic practical point for ethnic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go-identity in inl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es in the aspects as follows:some of them are found to lack of self-awareness, to confuse the subjective self-evaluation and to be fuzzy self-choice, for the reason of both objective factors and the existence of individual subjective factors, which needs educators and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work together.

Inl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Ego-identity;Current situation; Inquiry

2015-03-04

王亚薇(1982-),女,江苏徐州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

本文系2012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重点科研项目“江苏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融合研究”(编号:JYA312-41)、2013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资助科研项目“学分制背景下民族生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模式研究”(编号:JYA13-63)、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一般项目“高职院校民族教育政策执行现状调查研究”(编号:201410849015Y)的研究成果。

G715

A

1008-8156(2015)02-0038-03

修回日期:2015-03-12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个体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