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2015-01-31张红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达尔文虫子老虎

张红君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

一、情境,让词语“动”起来。

教师抓住学生喜爱自我表现的特点,把抽象的词语还原成鲜活的画面,能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捕捉词语的内涵。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第6自然段讲老虎被狐狸的话蒙住了,跟着狐狸向森林深处走去。文中通过“神气活现、大摇大摆”表现了狐狸的得意狂妄和装腔作势,通过“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表现了老虎的纳闷无知和上当受骗。理解这组词语时,教师如果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词义,教学过程会显得十分枯燥,学生也难以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内涵。教学时,教师依据文本设计了一个情境表演:两名学生戴着头饰扮演狐狸(简称“甲”)、老虎(简称“乙”)向森林深处走去。甲面无表情、慢吞吞地走着。乙眉头紧皱,东瞧瞧,西望望,紧随其面。教师问乙:“你会相信狐狸的话吗?”乙摇头:“狐狸畏畏缩缩,一定是骗我的,我要吃了它!”甲听了,把手叉到背后,摇头晃脑地走着。乙还是不相信。甲想了想,装出傲慢的样子呵斥乙:“愚蠢的家伙,快走啊!进了深林里,一切都会明白的。”说完,甲哼着小调,装出得意的样子,一摇三晃地向前走去。教师指着甲告诉全班学生:“狐狸这个样子,就是‘神气活现,大摇大摆。”乙摸着脑袋嘀咕:“难道……狐狸说的话是真的?唉,还是进深林看看再说吧!”教师点拨,此时的老虎是“半信半疑”。学生们会心地笑了。

片段中,学生通过表演领悟了“神气活现”“半信半疑”等词语的意思。这样教学,词语在学生眼中不再是苍白的文字,而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绘画,让词语“活”起来。

教师通过绘画等方法教学词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词语的内涵。

教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孩子考科学家》中的“怪模怪样”时,教师设问,“兄弟俩知道达尔文爷爷要来家里做客,高兴极了,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考达尔文爷爷?”学生很快从第7自然段找到了答案:兄弟俩到树林里捉回了许多虫子,用胶水粘成一只怪模怪样的虫子,准备考达尔文爷爷。教师趁势问:“怪模怪样的虫子是怎样的?你能画出来吗?”学生根据文意,发挥想象,练习画这只用知了的身子、蝴蝶的翅膀、蚱蜢的大腿、天牛的长角须粘成的“怪模怪样的虫子”,并涂上了颜色。教师展示了一名学生的作品,板书“怪模怪样”,解释说:“样子奇特怪异,就是‘怪模怪样。”学生心领神会地点点头,随后又列举出很多例子: “《画蛇添足》里的人画了一只怪模怪样的蛇。”“我和妈妈去东方山游玩,在庙里看到了许多怪模怪样的罗汉。”“我在街上,看到了一个怪模怪样的乞丐,他披着毛毯,戴着红花。”

片段中,教师用绘画法把“怪模怪样”这个词语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词语的意思融入到学生的心中。

三、挖掘,让词语充满情感。

有些词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样的词语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不有意挖掘,学生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表层。

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电脑棋手》中“彬彬有礼”这个词,学生联系上下文很容易理解。教学时,教师没有让学生止步于“说话和气,有礼貌”这个表层意义上,而要求他们“夸夸班上彬彬有礼的好同学”。“杨琪不打架,不骂人,跟我们说话总是笑眯眯的,他真是个彬彬有礼的孩子!”“昨天,一位老奶奶来到学校,曹青红很有礼貌地同老奶奶打招呼,并带她找到了她的孙女。曹青红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孩子!”“黄玉打饭时不插队,不拥挤,她是个彬彬有礼的好孩子!”

片段中,学生对“彬彬有礼”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教师没有就此放手,而是顺势引导,挖掘出词语的人文内涵,这样的教学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达尔文虫子老虎
住在砖底下的虫子
躲描猫的大老虎
虫子的信
达尔文与进化论
老虎不在家
老虎变成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