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56”课堂模式的建构及实践

2015-01-31王顺安刘曲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教研组学案评价

王顺安++刘曲

沙洋县长林中学遵循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构建了“356”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内涵

“356”即三模块、五环节、六要素。

三模块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定向导学——通过教研组集体备课,明确学习目标、重难点,据此编制导学案下发给学生,并明确每个学习小组的预习任务。互动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质疑,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当堂反馈——通过听、说、读、演、写等形式检测预设的学习目标,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

五环节指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自研自探——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独自完成导学案上的任务。合作探究——教师将任务平均分配给小组,一般每组只完成一项任务;小组预习交流,并推举本组的中心发言人。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面向全班讲解本组对问题的理解。质疑评价——各小组结合他组的展示情况,或对有疑问的知识点进行质疑对抗,或对其作出中肯的评价。总结归纳——教师以电子白板投影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将导学案收上来检查。

六要素指目标的准确度、自学的明晰度、合作的参与度、展示的精彩度、拓展的合适度、反馈的有效度。目标的准确度——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自学的明晰度——学习任务以导学案的形式落实到人,到组。合作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示集体的智慧,每个小组发言人数的比例不小于80%。展示的精彩度——单位时间内,师生紧扣目标任务,采用多维互动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拓展的合适度——在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合理拓展,不必每节课都进行。反馈的有效度——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检测,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二、实施策略

“356”教学模式的建构采取“四步走”策略,即以模式建构的四个阶段为经,以形式多样的课改活动为纬,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不断地转变思想,提升操作能力,使模式日臻完善。

(一)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以学习为主,通过理论学习、高端讲座、外派研修、协作交流等方式更新观念,明确方向,形成动力。

理论学习。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学习《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等课改专著,把高效课堂的理念植入每位教师的心中。

高端讲座。利用“课改中国行”走进沙洋的机会,请专家给全校教师做《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如何高效优质》的专题报告,并解答教师在课改中的困惑。

外派研修。选派骨干教师到杜郎口、河南通许一中等学校跟班学习,让他们亲身感受高效课堂的魅力。

协作交流。学校与沙洋县另外五所课改模式创建试点学校建立了协作关系。在县教研室的组织下,协作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交流活动,每学期选派优秀教师到荆门市海慧中学、荆州市北门中学进行交流学习。

(二)草创阶段

这个阶段以实践探索为主,通过营造氛围、培训学生、制度保障、专家名师引领指导、全体教师参与教学比武等方式,梳理课改思路,搭建基本框架。

营造氛围。一是教室布置。在“班班通”设备的基础上,将教室后墙及两翼改造成展示墙,每班6-8块小黑板,对称排列;在教室前后墙黑板上端及走廊布置“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等标语,凸显课改理念文化。二是学生分组。将学生座位调整为小组对坐的形式,每个学习小组6-8名学生,分别编号并明确任务;各小组根据各自的特点确定组长、组名、口号、目标,每节课前学生起立呼出小组口号。

学生培训。一是培训移动的能力。新课改模式下的课堂,学生需要经常性地移动。如何让移动活而不乱,需要认真培训。二是培训发言的习惯。课堂上,学生可以直接站起来陈述观点,谁先站起来谁说。如果几个人同时站起来,谁的声音响亮谁说。三是培训展示的方法。展示的总要求是:你是一名小老师。展示时对站立的姿势、语言的组织、肢体语言等细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四是培训点评的技巧。一名学生展示完毕后,全班学生可以自由点评。点评分为初级点评和深入点评。初级点评包括声音的大小、普通话的好坏、站立的姿势等;深入点评包括展示内容的正误、拓展的深度、自己的见解等。五是培训鼓掌的习惯。课改开始时只要学生发言都要求鼓掌,课改深入后学生展示精彩处大家自发鼓掌。六是培训预习的习惯。这是一堂展示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导学案下发后,教师分配好预习任务,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完成预习任务。讨论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小组间进行,甚至允许学生下位讨论。

制度保障。制订《小组学习管理办法》《导学案编制指南》《课堂评价标准》《课改考核奖励制度》等,保障课改有序有效、持之以恒地开展。

《小组学习管理办法》是学生层面的制度保障,分为小组内评价和小组间评价。小组内评价采用积分制,每个小组的小黑板设置计分栏,发言、展示、点评一次记一分,每周一小计,每月一总评。小组间评价把课堂、纪律、卫生三个方面绑定在一起,评选出优秀小组。评选出的人员由学校在集会上通报表扬,并在学校橱窗张榜公布。

《导学案编制指南》是教师层面的制度保障。学校抓实抓牢了导学案的编写工作。对导学案的编制程序、编制体例和导学案的内容作出了严格的规定。一是编制程序。提前一周确定主备人→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主备人说课、其他组员共同研究、补充修改→定稿→教导处审核通过后统一印刷。二是编制体例。教导处统一规定导学案的版式:页眉要有日期、主备人、年级、备课组长签名、教导处审查签名;页脚要有励志性名言、格言、警句。三是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本课学习中的重难点、教材导学、预习检测、问题探究、当堂检测、自主归纳知识网络结构。

导学案编写后,必须以电子文稿的形式提交。学校利用每周教研活动的时间,对上周导学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研讨和整改。

《课堂评价标准》是教研组层面的制度保障。课堂评价标准实行百分制,学生学习情况60分,教师导学情况40分。学生学习情况从学生预习、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导学情况从导学设计、课堂活动、个人素质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课改考核奖励制度》是学校层面的制度保障。每学期学校开展一次“课改月”活动,从课堂教学和教研组活动两个方面对教师和教研组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课改教师和优秀教研组,并召开表彰大会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

教学比武。每学期设定课改活动月,实施“四课推进”活动。第一轮“示范课”,学校的课改骨干上示范课,提供课型范例;第二轮“试水课”,全体教师分别上一节汇报课,课后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听评课活动;第三轮“提高课”,选择不够成熟的课例反复打磨;第四轮“展示课”,各学科选取1-2节精品课进行全校展示,邀请相关专家现场点评。

(三)成型阶段

这个阶段以强化模型意识为主,通过“窗口班级”“窗口学科”的创建,促使课型模式应用常态化。同时,通过卓有实效的课改反思挖掘内涵,建立长效机制。

窗口创建。创建并发挥“窗口班级”“窗口学科”的示范、辐射作用,促使班级和学科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态势。同时,通过“课堂展示之星”“进步标兵”“课改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激励师生不断进步。

赛场磨砺。学校积极参与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用实战磨砺课型模式。目前,全校共有10余人次在县级以上教学比武活动中获奖,或者交流课改经验。

反思促进。每两周一次的教师例会上,每个年级派两名教师上台发言,谈课改心得,以反思促进步。教导处在校园网站开通博客,鼓励教师将课改心得、教学反思发到博客上,相互交流切磋。学校每学期汇编课改专辑《长林风》,推介教师的点滴经验。

(四)完善阶段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紧紧围绕课改资源库建设、课改模式的成熟发展、课改模式的理论体系、课改模式的评估机制等,从“三化”(模式打造特色化、窗口创建示范化、典范引领常态化)入手深入研究,力求与学校的“博雅文化”有机融合。

《叶圣陶教育文集》有这样一些话:“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讲则与此相违也。”“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书中还提到,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沙洋县长林中学的“356”课堂教学模式倡导“让学生站到讲台中央”“退出是为了成就”,从理论上讲,这是对叶老教育思想的实践。

猜你喜欢

教研组学案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乡愁导学案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比例尺(一)”导学案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江苏省天一中学语文教研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