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与走向
2015-01-31安祺
安 祺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浅谈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与走向
安 祺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随着中国电影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艺术电影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对于艺术电影的关注度得到不断的上升。《白鹿原》、《白日焰火》、《黄金时代》等影片都在票房与口碑上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在面对这些取得的成就时还需要对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以及走向进行深入的思考。
中国电影;艺术电影;发展
谈及中国艺术电影,可谓一时暖春一时寒冬。在经历21世纪之初漫长寒冬的中国艺术电影,到了今天“似乎”又迎来了新的春天。如王全安导演的作品《白鹿原》、刁亦男导演的作品《白日焰火》、许鞍华导演的作品《黄金时代》,等等,都在票房和口碑上获得了一定的成绩,而最为突出的是2014年上映的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其票房刷新了中国艺术电影的新高度。那么,我们能否认为中国艺术电影再次“回春”呢?中国艺术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又将怎样?,笔者将以2012-2015上映的国产艺术片为例,结合自身体会,浅谈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与走向。
一、中国艺术电影的现状
(一)中国艺术电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众所周知的,电影《白鹿原》获得第62届金熊奖提名,《白日焰火》获第64届金熊奖,《归来》入围第67届戛纳电影节非竞赛特别展映单元……而更多不为受众所熟知小众的新生代导演创作的艺术片在国际获得认可的也不再是罕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国艺术电影虽然与其他电影大国相比的确存在一定差距,但其影片水准是被认可的,是为世界所接受且赞誉的。
(二)艺术电影在国内无法占据主流市场
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单位主持推出的《2014中国电影艺术报告》指出,在电影票房逐年飞升的同时,跟风投机等现象盛行,故事性差是很多电影的硬伤。80后、90后甚至00后年轻人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观众群的中坚,对他们而言,电影的娱乐化产品属性远高于艺术属性,轻松喜剧、爱情片甚至“快餐电影”将继续大行其道。
这样的市场环境对于艺术电影而言显然是不利的。“艺术电影不能止于电影节,必须走向市场,启发观众。稳定的排片、固定的影院,可以让新老艺术电影观众慢慢回来。”这是导演贾樟柯的心声。为艺术电影营造一个长期稳定的放映平台,是几代电影人的梦想。但是,资金、片源、观众这“三座大山”一直横亘在梦想之前,难以逾越。
虽然现在每年国产影片产量不低,但真正合格的艺术电影并不丰富,其中还有不少影片因为营销、宣传乏力而被市场淹没,难以进入院线视野。营利困难,愿意投资艺术电影的投资商自然越来越少,随之而来的是片源难以充实,能够在院线上映的为少数,无法占据主流市场,造成如此恶性循环。
(三)艺术电影“叫好不叫座”成常态
典型的以电影《白鹿原》为例,其原作小说《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史诗级巨作,荣获中国文学界最高荣誉茅盾文学奖,电影《白鹿原》筹备九年,拍摄三年,在上映前夕引发网上热议,不少网友表示是“最期待的电影”。然而,当电影《白鹿原》真正上映后,票房成绩却平平,完全是一种“叫好不叫座”的状态。
(四)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三
其一,宣传不到位,缺少大腕。虽然《白鹿原》的主演张丰毅、张雨绮、段奕宏等在国内也属一线明星,但严格意义上而言属于一线边缘,特别是同商业片相比,演员并非为年轻观众所熟知新生明星,也不是年长观众最关注的。加上宣传力度并不高,因而真正上映后没有形成话题、焦点,不温不火。
其二,不可避免的改编瑕疵,难以诠释作品。受到审批制度的影响,在院线上映的《白鹿原》和原作已经相差甚远,156分钟的电影根本无法诠释原作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时代背景,原作的魅力大打折扣。
其三,观众跟风。现如今,中国的观众并没有一个自主判断的能力,绝大多数的电影观众还处在,且将长期处在“道听途说”的阶段,当前文所述发生时,部分观众则不再选择观看这部电影。
综上所述,中国文艺电影的现状是在艺术展上被认可,而对消费时代的为寻求娱乐和刺激观众而言,国内的市场则是不利的。
二、中国艺术电影的未来走向
2014年《归来》刷新文艺片票房成绩,那么笔者可以大胆预测。在2015年甚至之后,会有更多人去投资文艺电影,或者与《归来》相类似的故事题材的电影。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导演都是张艺谋,并不是每一个演员都是巩俐、陈道明。如果在未来市场上泛滥着无数粗制滥造的,为商业气息所污染的“文艺片”,那么倒不如保持现今这样文艺片“少而精”的状况。
但结合政策和观众长远来看,笔者认为,中国艺术电影的未来发展一定是好的,但是其发展的进程则是缓慢的,它将更多地进入院线,而被观众更多地接受则需要漫长的时间。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因为国家性质的不同,在考虑中国电影市场的时候,不能单纯考虑观众的选择,国家对于市场的调控是无处不在的。
2014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妙语连珠振聋发聩,“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
在国家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下,笔者认为,中国艺术电影必将借着这股正气而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受众群体的理性与成熟
当物质极大繁荣后,受众愿意追求精神丰富时,他们才会去主动选择能够愉悦身心的文艺片,而非仅为寻求刺激。
但这一情况,则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综上所述,对于中国文艺电影的发展,从短期来看,会有一定的为求票房而跟风的“伪艺术”电影,但同样因为政策的影响,粗制滥造的商业片会受打击,这也为艺术电影腾出良好的市场空间;而要出现艺术电影能够与商业电影相抗衡的局面,则还需很长的时间。
三、思考:成功的艺术电影之路
即使现今艺术电影的市场环境并不乐观,但电影《归来》的票房成功也为电影工作者提供了成功的艺术电影之路,可用以借鉴。
(一)靠大腕才能撑起票房
与《白鹿原》不同,《归来》有着“张艺谋”的金子招牌和巩俐、陈道明这样的标准一线明星。文艺片要卖座,切不可一意孤行,必须是符合市场规律,用明星的眼球效应来打开市场,并且一线明星的专业水准也是影片质量的保证。
(二)重视技术,加大投资
《归来》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炫目的视听特效,商业元素原本不多。但是,张艺谋采用了4K高清机拍摄,转制成IMAX巨幕放映,就是让观众觉得进影院更适合看文艺片,大银幕上更能看清演员细微的表演。
(三)学习商业片营销策略
如今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没有宣传,就没有人气。文艺片也应当像商业片一样,重视营销,将自身推出去,而不仅仅是在电影节上获得盛誉。借助多种平台,不仅仅是院线,APP终端也是新的道路。《归来》就同乐视合作,从而被更多受众所观看。
最后,借用《第十放映室》的经典评论,无论环境如何,艺术电影也应当尊重市场规律,尊重观众,才能不被淘汰。
[1] 侯李游美.当下中国艺术电影的生存现状及发展策略[J].当代文坛,2015(01):114-117.
[2] 刘文欣.中国艺术电影的历史与现状[J].电影评介,2011(15):11-12.
[3] 李朝阳.论中国艺术电影的缺失与电影市场的结构失调[J].电影评介,2010(20):1-3.
J90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