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促进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教育策略研究
——基于“2007-2013终身学习计划”实施的评析
2015-01-31孙立新
□孙立新 于 莎
欧盟促进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教育策略研究
——基于“2007-2013终身学习计划”实施的评析
□孙立新 于 莎
开展成人弱势群体学习活动,已成欧盟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的一剂良方。欧盟在实施“2007-2013终身学习计划”期间,给予了成人弱势群体特别关照,在教育实践中推行了众多行之有效的举措。欧盟促进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融合教育策略,突出了消除学习参与障碍,提高学习参与率;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革新学习模式,激发学习兴趣;注重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就业能力等重点。并在开发和推行多边合作项目;学习形式创新;学习内容设置等方面具有许多创新性做法和思路,值得我们结合本国国情,加以借鉴。
欧盟;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融合;教育策略;终身学习
消除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一直以来是欧洲社会力争实现的发展目标。然而,当前欧盟仍有包括妇女、儿童、失足青年、老年人、移民及少数族裔人群在内的八千万左右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居高不下的弱势群体人口,对促进社会凝聚的实现提出严峻挑战,同时也给欧盟成员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带来巨大压力。由于成人在弱势群体中占绝对比重,因此通过实施和推行成人教育战略,已成为帮助他们融入主流社会,防止社会分裂,促进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虽然迄今为止,欧盟尚未单独出台冠以“促进成人弱势群体学习”之名的教育行动计划,但为彰显出教育公平性,保障每位公民的学习权利,在已推行的“2007-2013终身学习计划”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促进成人弱势群体学习的教育策略,并取得了不错的实践效果。那么,欧盟为何要实施这些策略,这些策略的战略重点是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通过对欧盟促进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融合教育实践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厘清上述问题。本文试图以此为基本脉络,对“2007-2013终身学习计划”中,关于促进成人弱势群体学习的教育策略展开分析。
一、欧盟促进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融合教育策略的推行背景
为何在“2007-2013终身学习计划”的推行过程中,给予弱势群体如此大的关照力度?除终身学习理念践行的必然要求外,欧盟发展战略的重点受制于经济“全球化”外因及区域内社会结构改变内因的双重影响。具体而言,可归为以下几方面需要:
(一)因应经济“全球化”冲击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受经济全球化浪潮影响,欧盟的产业结构发展巨大变化,致使传统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快速减少,新型服务业的就业岗位激增。在此背景下,部分群体不得不面临下岗失业的问题。这导致欧盟区域内的贫困范围增加,贫困人口数增长。在此背景下维护欧盟区域的社会稳定,促进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合,已成为促进社会稳定和提高欧盟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欧盟先后在成人教育计划及终身学习计划中,对成人弱势群体给予了关照,旨在让他们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生存能力,融入主流社会,进而增强社会凝聚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二)调节劳动力结构失衡的需要
欧盟自成立以来,社会失业率居高不下,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充斥在劳动力市场的大量低技能的劳动者,无法化解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转岗危机,因而出现大量的结构性失业问题。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在15-64岁的人群中,只具备低级技能甚至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数高达7.6亿[1]。与此同时,由于行业结构调整,到2010年所新创造出的工作岗位中,给予低技能者的工作岗位只占15%,而50%的工作岗位只适用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2]。由于,失业人群缺乏相应工作技能和文化素养,导致他们无法在新兴行业中找到上岗机会,逐渐沦为社会边缘群体。该部分群体不但给各国社会福利政策产生巨大的压力,对社会稳定也构成了威胁。另一方面,伴随着欧盟区域新生儿数量的降低与老年人口的逐步增加,如何发挥老年人余热,实施积极解决“老龄化”问题也被摆上了议事日程。与此同时,一些国家采用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所吸纳劳动力,由于移民群体文化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低下,非但无法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反而滋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面对失业人数居高不下,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移民人口不断增加的现状,欧盟逐渐意识到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及职业培训的重要性。
(三)推进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需要
欧盟的建立是欧洲各国相互融合的产物,欧盟的持续东扩,导致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弱后的东盟国家也成为欧盟组织的成员。随着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的正式加盟,欧盟成员国已达28个,人口约为5亿。由于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西欧各国与后期加入欧盟组织的东欧各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均存在差距,为欧盟区域成员国间的协调发展增加了阻力。区域内部发展不协调,导致各种矛盾和冲突不断,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欧盟社会凝聚力,放缓了欧盟“一体化”朝纵深发展的步伐。为改变这一现状,不少学者提议把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放到构建完善的教育及培训体系上。如学者安东尼·诺沃等人所言,教育具有“社会—经济”和“文化—政治”的功能,它将对经济和政治一体化有着促进作用[3]。此外,有学者提到完善教育体系,为处在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境遇的个体提供学习机会,提高公民就业能力及增强社会包容性是实现2000年所出台的“里斯本战略”的关键[4]。由此,欧盟加大对弱势群体教育和培训的经费投入力度,在各类终身学习计划的制定中,给予了弱势群体更多的关照。
(四)减少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需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欧盟受到几次经济危机重创,致使失业人数的上升,依靠社会福利津贴生活人数日益增多,给予了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沉重压力。如何改变原有福利制度,扭转基本社会保障资源逐渐短缺及财政支付能力逐渐削弱的局面,成为横亘在欧盟成员国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对原有的社会保障实施及运行模式展开激烈的探讨,出现了采用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取代原有直接为公民提供经济资助方式的“社会投资转向”呼声[5]。基于此,为削减各国社会保障中对贫困人口的直接经费支出,缓解财政压力,控制因不平等因素所造成的社会不团结局面,推行对教育及培训投资所产生的 “积极性社会保障”方式,成为解决当前社会保障支出压力过大、财政负担过重问题的良方。
二、欧盟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融合教育策略的实施重点
欧盟“2007-2013终身学习计划”对成人弱势群体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尤其在“Grundtvig”(格龙维)、“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这两项支柱性计划及“Transversal Programme”(横向计划)中得到具体的体现。通过对其教育策略的分析发现,呈现出以下几个重点:
(一)消除学习参与障碍,提高学习参与率
学习参与障碍是指具有学习参与意愿的成人学习者在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前或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继而影响或阻止其学习行为的实现。通常成人学习参与障碍形成与培训地点偏远、经费短缺、时间不足、学习信息渠道闭塞及先前所经历的不愉快学习过程相关。在欧盟区各成员国中,弱势群体的学习参与率不高,尤其是居住在偏远地区的老年及残障人群[2]。基于偏远地区的成人学习者,受制于交通因素而无法参加相关培训课程等原因,“Grundtvig”(格龙维)计划推行了以下两个项目[6]:一是,“Landworker”项目,通过在乡村社区建立“公民学校”,以邻里互学和农村社区组织相关学习内容的方式,来满足居住偏远地区人们的学习需求。二是,在师资问题的解决上,通过开展“Ruralpro”项目培养能促进区域和乡村发展的职业课程培训师。
另外,女性参与培训的人数大大少于男性,并且女性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领域。虽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台的“苏格拉底计划I”中,就已提及为女性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但处于长期失业,远离劳动力市场的女性并未参与到培训活动中来[7]。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很好的解决她们参加培训项目所产生的额外成本,以及之前不愉快的学习经历,这些原因导致她们经常感到无助,认为自己无力控制影响其日常生活[8]。因而,在“Grundtvig”(格龙维)计划中,推行了“Warm Europe-Women as Role Models in Europe”项目,旨在通过接近具有正面角色的榜样,进行交流和学习,以消除自己学习能力低下的刻板印象。该项目的具体措施为[6]:鼓励她们向带有成功移民案例的同性学习;塞浦路斯,法国,希腊和芬兰等四国,为该群体开发了相关网站,便于妇女们围绕相关问题展开探讨。此外,还有“EuropeanWomen Between Tradition&Transition”学习项目,该项目意在为妇女解决因社会环境变迁所引发的社会融合问题。通过安排移民国与外来移民妇女共同制作从其祖母辈传承下了的手工艺品的过程来消除偏见和刻板印象,增进彼此之间的项目了解与尊重,进而树立生活信心。
(二)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空间
所有的学习都具有“情境性”,即它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换言之,学习的空间,决定了学习的可能[9]。由于,成人学习更多的是通过非正规及非正式学习方式完成,因此欧盟注重对各类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致力于拓展学习空间,努力为成人弱势群体提供在各类学习空间中进行的学习机会。
在横向计划“The Languages Programme”(语言项目)中,所推行的“The Language Café”学习项目,就是典型的基于日常生活空间所开展的非正规学习。该项目别出心裁推出“咖啡文化”理念,为成人语言学习者构筑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在各大图书馆设立29个可开展语言学习的咖啡馆,为不同年龄、职业及背景的人群提供7种语言学习机会[10]。
学习者自愿和兴趣驱动所产生的学习空间,不容忽视。在这种学习空间中,人们往往具有较高的学习激情,能有效的提高学习参与率。如“Grundtvig”(格龙维)教育行动计划推行的“Hand-In-Hand”项目,就是在该种学习空间中展开。该项目在各国的小村庄内推行以成人群体自愿展开的周会、研讨会,或野餐及慈善义卖等活动,进行学习和交流,以此改变当地人们的生活理念,该项目不但得到了地方当局的支持,同时吸引了地方大学的参与,如Izzet Baysal大学就为该项目提供了指导教师[6]。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日臻成熟,虚拟网络空间的远程学习活动被广的推行。虚拟网络学习空间的营造,对生活在相对封闭环境中的监狱服刑人员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Grundtvig”(格龙维)教育计划中的“Partnership in Prison Education Learning in Networked Environments”项目,其就为在欧洲区域服刑人员开发了电子学习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学习系统并开展多样性的学习实践,使学习者与监狱外的教师保持联系,对他们的学习进修进行实时指导[11]。紧接着,挪威基于欧盟的PIPELINE项目,开发了面向本国的“The Internet for Inmates”学习项目。该项目把挪威境内所有监狱进行联网,该网站拥有超过一百种类别学习资料(例如“搜索引擎”、“新闻”、“体育”等)访问权限根据国家对服刑人员上网安全级别的要求所设定,确保他们进入符合监狱环境安全需求的网络环境[11]。
(三)革新学习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为增强成人弱势群体的学习效果,欧盟在成人学习模式作出革新。他们根据成人基于实践开展学习的特征,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接受式”学习模式,设计出将成人弱势群体置于真实任务情境中,通过对某项学习活动及任务的参与来习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项目。这些项目在“Grundtvig”(格龙维)计划及 “The Languages Programme”(语言项目)中均有体现。
“Grundtvig”(格龙维)计划中所推行的“Sing,Smooth and Smile”项目,针对孕妇、年轻母亲,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群体,推行了音乐教学法。在立陶宛、奥地利和希腊等国,素有运用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及当地习俗对成人展开教育及精神治疗的传统,如今他们将这一方法,延用到帮助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教育和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既是该学习方式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他们通过对学习素材的亲自收集而从中获益:一方面,通过对传统音乐的学习,可熟悉如何照顾老人、残障人士的实践知识;另一方面;在学习素材的收集中,涉及对沟通技能、自信心和自我意识的提升,及对外语、跨文化知识的理解[6]。另外,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德国和匈牙利等四国,联合推行了名为 “Art and Creativity:Together Working and Learning at European Level”学习项目,让残障人士进行绘画,雕塑,舞蹈,戏剧,摄影和电影创作等方面的学习,来培养学习者的工作技能。该项目通过由残障人士创作反映其日常生活的艺术作品,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在2010-2011年间,将出自残障人士之手的艺术作品在五个欧洲国家进行巡展[6]。具不完全统计,在该项目实施的两年内,共有超过55位具有学习需求的残障学习者在特定的艺术及戏剧创作坊中进行学习,25位具有专业艺术技能的教师,参加了该项目的教与学。
在横向计划“The Languages Programme”(语言项目)中的“Languages Swimming the Language”项目,就借力于国际性游泳赛事的举行来进行语言学习。该项目在相关网站上,通过以名为“畅游语言岛”学习模块的建立,供学习者学习,并为在线语言学习中的佼佼者提供参加欧洲游泳赛事观战的奖励[10]。该语言学习项目,注重开展实用性较强的口语竞赛而非传统的语法测试,鼓励人们把语言学习作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由于,将语言学习和体育赛事交织在一起的学习方法,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后来又与包括阿森纳,国际米兰和柏林赫塔等知名球队在内的足球赛事,形成新的学习奖励组合。
(四)注重职业技能培养,提升就业能力
对于急需改善生活条件,融入主流社会的社会边缘人群而言,培养基本生活和职业技能,对提高他们的就业与生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欧盟在“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及“Grundtvig”(格龙维)计划中,开展了关乎该方面内容的项目。
在“Leonardo da Vinci”(达·芬奇)计划中,针对成人弱势群体中的不同人群,开展了富有特色技能培训项目。为帮助服刑人员出狱后可顺利融入社会,提供新的和相关的技能,开设了“Made in Jail”项目。该项目旨在培养服刑人员的创业能力,创造了一种名为“Jailbird– Made in Jail”手工制品,所有源自这一品牌的产品都是利用木质材料及可再生材料制成,与此同时,为服刑人提供覆盖电子商务、维权、法律、实践管理、与客户沟通及团队建设的学习网站,进而实现自产自销目的[10]。如今,该项目已在奥地利、德国、卢森堡等国推行。另外,针对残障人士分别推出“Check and Go”及“Easy ICT:European Certification of ICT Skills for People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项目。其中,“Check and Go”项目的目标在于让残疾人群更好的进入工作场所,使他们能顺利的获得实习或就业岗位。在该项目中通过对一种名为“The Check and Go”工具的运用,该工具的开发适用可提高残障人士的核心职业技能及在工作申请、面试中所需运用到的能力,同时在其他工作情境中所需的基本技能[10]。对于失业青年技能培训同样也得到欧盟的高度关注,在一名为“Wider Employability Skills Training”的项目中,通过为青年群体提供跨国实习的方式,帮助该群体习得职业技能,获得工作经验,提高就业率。在该项目中,英国共有五十六位具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水平的青年,前往比利时的建筑业、零售业及服务业,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国外实习[10]。
此外,在“Grundtvig”(格龙维)计划中的“The E-Learning for Senior Citizens Academy”和“The SLIC-Sustainable Learning in the Community”项目,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技能培养的机会。前者为使老年群体融入信息和知识化社会,教授他们计算机操作技能,而后者为推行积极老龄化,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方式,培养老年人劳动技能,以便让他们重获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的机会。
三、欧盟促进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融合教育策略的思考和借鉴
在欧盟区域内,开展终身学习人群的失业到就业转变率比未参与终身学习的群体高出六个百分点[12],教育及培训已成为促进“知识型”欧洲社会融合的有效措施[13]。较之欧盟,我国的成人弱势群体学习实践活动开展较晚,因而欧盟在教育实践中的许多策略可供我们思考并借鉴。
(一)关于“开发和推行多边合作项目”的思考
通过分析可见,欧盟在实践过程中,注重通过开发和推行多边合作的方式来推行各类学习项目,并为实现项目操作的规范化,对项目的合作方式、经费标准、实施时间做出规定。其中,明确指出涉及国与国合作的项目,至少得拥有三个合作成员,合作成员可以是教师培训机构、大学及各类组织机构,合作项目最高可得到30万欧元的项目经费,实践时间可持续两年,各类项目的立项权归欧盟[14]。众所周知,欧洲区域内多为单一民族的国家,对于一直秉持增强社会凝聚理念的欧盟而言,在实践中通过国家及组织之间共同设计项目、开发课程来实现项目合作,是其在实践中推行社会凝聚理念的表现。合作项目的进一步实现和增多,多半归功于欧盟层面决策者们的助推。对于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成效的项目,欧盟不遗余力的对其宣传和推广,进而吸引更多的国家参与。该做法不但发挥了项目最大效力,同时在项目的研发和推行过程中,增进了各国的了解和信任,实现了深层次的融合。另外,通过国际合作能使各国之间,通过对他国成功教育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完善本国的教育体系,继而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欧盟在实践中所倡导的多边合作项目推进模式益处剖多,我们可结合本国国情,酌情采纳其在该方面的实践举措。由于,我国沿海东部地区和内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及各地城乡发展差异较大,致使在较大范围内开展学习合作项目存在一定难度。基于此,在开发和设计成人弱势群体学习项目时,不妨采用部分地区所实行的“社区实验项目”的模式,在成人教育发展较好的区域率先开展试点。以成人弱势群体学习需求为导向,探索出一套完备的多边合作运行模式。而后,向成人教育发展相对缓慢的中、西部地区,传播优良经验,也可通过合作及援助的方式,带动成人教育发展后劲不足的地区,进而实现经验与教育资源共享。另外,可尝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如“Grundtvig”(格龙维)计划中的“Law Through Experience”项目,为监狱服刑人员开设社会法律培训课程时,联合了欧盟成员国之外的俄罗斯,阿尔巴尼亚,肯尼亚,印度和美国等国。各国本着各自的意愿,带着各自的目标,在达成协议的基础上,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及教学实施的探索过程。而我们也应树立国际教育合作理念,在吸收合作方具有效性的教育举措同时,积极推广本国的优秀教育经验及文化。
(二)关于“学习形式创新”的思考
欧盟的成人弱势群体,既有居住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城镇地区,也有一大批老年群体和残障人士居住在交通并不便利,人烟稀少的偏远小镇。为给成人弱势群体创造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机会,针对不同区域欧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形式。其中,针对居住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城镇移民群体,所推出的第二语言及“跨文化”交流学习项目,就呈现出形式多样的学习形式。除采用传统正规的课堂教学外,还利用体育赛事的举行及在咖啡馆设置外语学习角等形式,把语言学习融入到日常生活。而针对偏远地区开展的ICT(信息通讯技术)学习项目,则别出心裁的推出“代际传递”学习形式。该学习形式就是倡导以家庭为单位,让家庭中的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对老年人进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指导,使其掌握开展网络学习的关键能力。
同样,我国居住在城镇与偏远乡村的成人弱势群体可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和被利用的学习途径也存在差距和差异。那么,可在借鉴欧盟经验的基础上将问题聚焦到如何为生活在城镇中的成人弱势群体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及如何帮助身处乡村的成人弱势群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维度上。首先,需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丰富城镇成人弱势群体的学习形式。我们知道,成人学习者在认知和个性特征上,具有思维能力较强,机械记忆力较差,实践经验丰富,易于联系实际,自尊心和自我管理的约束力较强等特点[15]。因此,根据成人群体的学习特点,采用灵活的学习形式,开展不同类别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尤为重要。一方面可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联合高等院校、社区学院、各级各类成人学校、博物馆、美术馆及科技馆,为成人弱势群体提供包括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及非正式学习在内的各种学习途径,使他们能根据学习意愿和兴趣,自行选择,进而实现可随时随地开展的“泛在学习”。另一方面,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为有相同及相近学习目标的学习者,构建学习共同体,便于他们开展基于实践的学习活动。其次,为更好的推动农村远程教育的发展,面向乡村成人弱势群体,可将教育重点放在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上,可以设置两种学习形式:一是,集中面授的学习形式。即由乡镇成人学校,邀请相关专家,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开设面授班,对相关成人弱势群体进行短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二是,尝试采用“代际传递”的学习形式。反观我们农村地区,一个家庭留守的往往是儿童和老人。为减少下一代跟随进城所带来的生活及教育成本,将孩子留在农村老家,托付给上一辈抚养,是出门务工农民的普遍选择。因此,在农村地区有着推行“代际传递”学习形式的现实土壤。从接受新事物和新技能的角度而言,儿童群体明显要比老年群体有优势,采用短期技能培训形式,并不适宜老年人。而对儿童进行教育和培训,让其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把技能慢慢地传授给老年群体,不但可增强隔代人的感情,同时也可让老年人在一个相对宽松,心理压力较小的环境中开展学习。
(三)关于“学习内容设置”的思考
由于成人弱势群体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不仅是年龄与工作、职场内在联系的反映,而且是年龄与社会生活、社会角色变化紧密联系的反映[16]。因而,他们的学习内容不能只限于对工作技能的学习。为改变生存境遇,顺利融合当地社会,对语言及当地社会文化等内容的学习也同样重要。为此,欧盟在促进成人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的学习内容设置上,注意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性,旨在帮助弱势群体摆脱社会融合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其顺利融入主流社会。此外,欧盟在设置学习内容的过程中,会以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每隔三年在16-65岁成人群体中的关键技能调查的结果为参考依据。通过采集到的有关成人阅读、数学推算及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的基本信息,来调整学习内容。此外,为实现欧盟大一统目标,提倡成人弱势群体开展文化上层面的深度交流,以便对欧洲各国文化有详尽了解,利于文化遗产的共享与传承。
通过对欧盟学习内容设置的分析及思考,结合我国当前弱势群体学习内容设置单一的问题,我们在学习内容设置的过程中需在以下两方面加以改善:一是,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成人弱势群体的学习现状展开全国性调查。当前,在学习内容的设置上,多半以政府或社会的功利性目标为驱动,过分注重职前培训,并未真正的以学习者为主体对其学习需求进行深入详细地了解。进一步而言,在该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学习内容问题上存在盲区,导致出现成人弱势群体学习参与率不高、教育效果不佳的现象。成人学习的开展,多半源于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对成人弱势群体的基本学习情况展开调查,显得尤为必要。其不但可规避上述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教育资源浪费,而且还可为相关学习条例的制定、推行及学习内容的设置提供依据。二是,优化学习内容,加强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成人弱势群体的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缺乏,因而当前多数地区,把学习内容限定在对某一特定劳动技能的学习上。诚然,组织该群体开展劳动技能的学习,可短期内让其迅速掌握某项工作的上岗操作技能,倘若相关素养得不到提升,无法保证其有能力再次就业。因而,侧重对某一特定劳动技能的学习,为治标不治本之举。而终身学习能力是保证个体开展终身学习的关键能力。具备了这种能力,成人就能在各种情境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实现生命成长和自我完善,并将终身受用[27]。可见,提高成人弱势群体的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使他们真正拥有通过自身努力摆脱社会边缘境遇及改善贫困生活条件的“利器”。
虽然,欧盟在现行推进成人弱势群体学习相关教育策略中,存有不完善之处,但其中的“瑕疵”无法掩盖实践举措中的众多睿智之举。我国与欧盟虽存在国情差别和地域差异,但我们可运用“采借”的方法,在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国国情略加改进。以便我们在成人弱势群体融入主流社会的问题上,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注释:
①包括:Erasmus Mundus Programme(伊拉斯莫斯计划)、Leonardo da Vinci Programme(达·芬奇计划)、Grundtvig Programme (格 龙维计 划 ),Transversal Programme(横向计划)横向计划包括:Policy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政策合作与创新);Language Learning(语言学习);ICT(信息通讯技术);Dissemin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Results(结果的传播和开发)。
[1]European Union(2011).Suppor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Europe:the Bruges Communiqué[R].Luxembourg:Publications Off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
[2]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Adults (EAEA).Adult Education Trends and Issues in Europe[EB/OL].http://www.eaea.org/doc/eaea/trendandissuesfull.pdf,2008-07-20.
[3]Novoa,Antonio,DeJong-Lambert,William(2003). Educating Europe:An Analysis of EU Educational Policies [A].Phillips,David,Ertl Hubert.Implementing European Uni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olicy:A Comparative Study of Issues in Four Member States [C].Bost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41-68.
[4]European commission(2001).Making a European Area of Lifelong Learning a Realit[R].Brussels http://ec.europaeu/education/policies/communication/com_en.pdf.
[5]Anton Hemerijck(2013),Changing Welfare Stat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133.
[6]European Commission(2010).The Grundtvig Programme 2000-2010Facts,Figures,Examples[EB/ OL].http://www.grundtvig.org.pl/sites/grundtvig.org. pl/files/the_grundtvig_programme_2000 -2010. _facts_figures_examples.pdf.
[7]Barry Nyhan(2002).“Taking steps towards the knowledge society-reflections on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M].Lurem bourg: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98.
[8]European Council(2004).Joint Report on social Inclusion[M].Luxembourg: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10.
[9]克努兹·伊列雷斯.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M].孙玫璐,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02.
[10]Education Commission (2010).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social inclusion—European success stories http://biblio.central.ucv.ro/bib_web/bib_pdf/ EU_books/0007.pdf.
[11]European Commission(2013).Pris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Europe Current State-of-Play and Challenges—a summary report authored for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by GHK Consulting. http://ec.europa.eu/education/library/study/2013/ prison_en.pdf
[12]European Commission(2013).Employment,Social Affairs&Inclusion——Social Investment Package:Key Facts and Figures[R].16ec.europa.eu/social/BlobServlet?docId=9759&langId=en
[13]A smart social inclusion policy for the EU the role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2(5):1-24.
[14]高志敏.成人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37.
[15]何光全.我国成人学习基本状况调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58-69.
[16]于莎,李盛聪.成人终身学习能力建构的逻辑起点[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77-84.
责任编辑 王国光
孙立新(1980-),女,山东即墨人,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比较教育;于莎(1983-),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政策与管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型城市化中农民市民化与成人教育因应策略研究——基于浙江省的个案研究”(编号:10YJA880091),主持人:卢美芬。
G720
A
1001-7518(2015)30-005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