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2015-11-17易佳睿祝士明
□易佳睿 祝士明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易佳睿 祝士明
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特点,借助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而产生的新型数字化教学模式,提出了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总体目标与内容,并分别对专业教学资源内容、资源支撑平台内容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MOOC环境下的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以及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模式,以期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MOOC;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一线高级产业大军的重任。《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1]。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创新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推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与整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的助推器。
一、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总体内容与要求
(一)总体内容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教学资源与资源支撑平台。专业教学资源包括行业资源、专业建设资源、课程资源、专业媒体素材资源、职业素质培养资源、专业信息文献资源、专题特色资源、培训资源等。资源支撑平台包括在线学习服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系统用户角色与权限等。
(二)总体要求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总体要求是:第一,基于MOOC环境下开发的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是高职院校优质专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高职教育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岗位对接以及校企深度合作,促进自主性、交互式与终身性学习,促进开放性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第二,专业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使资源库建设能够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使资源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第三,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可操作性与智慧性,重点设计在线学习系统模块、认证系统模块及资源管理模块。通过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内容设计
(一)专业教学资源内容设计
资源的内容要与行(企)业需求相吻合,建设主体多样性,包括学生、教师及专家、企业以及其他用户,且要提高企业的参与度。资源建设时要注重资源的“碎片化、结构化、系统化”。“碎片化”是指资源的内容要满足既细碎又具体。“结构化”是指资源之间高度排序,互相关联,有明确的层次结构。“系统化”是指对资源进行整体设计时要对资源进行全方面、系统的归类、整理与加工。资源要制作成EPUB格式的电子书形式,且具有丰富的学习支持互动效果,如:视频、在线作业、测试、书签、备注等,支持同步记录学习记录等。参考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专业资源的内容如下:
(1)行业资源设计:包括最新工艺的信息以及相关企业网站的链接,为高职院校提供方便、及时了解与掌握行业、技术动态;
(2)专业建设资源设计:包括行业规范、职业标准等资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提供标准、依据与帮助;
(3)课程资源设计:其建设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引入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理念,以学习领域课程为基本单位进行平台构建,根据职业发展阶段即工作任务难度逐步递进的顺序排列各课程[2]。其关键要打造一批示范性课程,用来引领全国同专业课程建设,主要建设内容:首先,改造原有国家级精品网络课程,进行教学内容更新和升级;然后,根据实际专业教学内容的变化,剔除过时内容,及进行原有课程中部分栏目内容的修改和更新,增加具有该课程表现力的特色栏目,诸如:电子教材、案例库、试题库、虚拟实验、仿真实训、技能职业素养等特色栏目,以此充分保障企业需求在课程资源中的体现;最后,基于原有章、节、知识点(技能点)结构不变,进行后期处理,及相关教学内容的添加与更新,实现课程跨终端支持,同时也要保证浏览器的兼容性。
(4)仿真实训资源设计:即一切可用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环节的数字化资源均可成为仿真实训资源,包括用于工程设计与制造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用于职业训练过程的仿真实训软件等。
(5)职业素质培养资源设计:为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提供资源,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等。
(6)专业媒体素材资源设计:包括实际生产操作视频动画、专业图片等,为课程建设提供样例、模板、工具等。
(7)专业信息文献资源设计:包括相关的政策条例、法律法规,高职专业领域的重要会议、期刊文章及书籍等。
(8)专题特色资源设计:针对某些高职教育专题而建设的资源,如职业技能大赛、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等。
(9)培训资源设计:为教师现代信息应用能力培训、企业员工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而提供的资源。
(10)案例设计:提供实践项目的经典案例、规范、操作流程等,对教学有指导作用。
(11)题库设计:在线的高职各专业学科题目集合,并遵循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
(12)常见问题解答设计:某一具体的专业领域或者资源库操作方面最常见问题的全面解答。
(13)敏感资源设计:通过敏感词库,建立的敏感资源,对屏蔽的资源进行管理。
(14)资源目录索引设计:列出相关资源的网址链接和其他相关多媒体资源的索引。
(二)资源支撑平台内容设计
1.在线学习服务平台内容设计。第一,公开注册,免费学习。专业教学资源库面向高职院校教师、学生、企业人员及社会人员开放注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即可开始免费学习。教师可通过在线学习系统,提高自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企业员工进行在职培训,但是对参加企业培训或者职业技能认证的学员收取一定的费用。
第二,教学计划与课程同步。支持完全学分制的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与管理、选课与排课管理,在线课程有固定的开课和结课时间,教师授课过程中同步直播课程内容。课程由多个技能知识单元作为节点组成,技能知识单元可设定灵活的教学计划,以便采用教学进度控制策略来分步实施教学。
第三,教师主导,学员互动。平台支持以教师主导、学习者为中心的多模式的交互,如实时在线交流、提问与答疑、主题讨论、仿真实训、随堂测试、论坛互动、电子邮件/短信通知等。其主要互动有:学习者在课程学习期间可以与同课程学习者进行实时交流,建立学习协作小组;教师对学习协作小组的讨论内容有查看/删除的权限;学习者可对课程中疑问向教师提问,或参加课程教师在主题论坛或课程页发起的主题讨论。
第四,仿真实训,教学活动形式多样。为体现高职课程的“工学结合”的特色,提供仿真实训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高职院校实习实训、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技能竞赛的水平。学员可记录课程笔记、查看电子书、下载课程资源、参加仿真实训及随堂测试、加入讨论组、做作业及作业互批、查看常见问题、维护知识库(Wiki)、分享学习成果等。
第五,教师、课程评价,实时反馈。学习者在学完每一小节内容后均可对教师及课程进行评价,教师可实时收到评价结果,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提供第一手数据。
第六,移动学习,随时随地。在线学习系统可在多种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的学习,支持在Android、IOS、mac等多种平台上随时随地的学习已选课程,并在联网状态下同步学习进度,与平台保持同步。
2.资源管理功能内容设计。第一,资源检索与导航,使用便捷。系统提供快速导航、优质资源推荐、个性化机制导航三种方式。个性化机制导航是根据用户的学习记录管理提供的数据分析信息,通过用户的行为定时的推送个性化的专业学习资源与解决方案。
第二,资源制作、审核、发布与评价,智能化管理。系统所有用户均有权在平台上发布与评价资源。首先是制作,按系统对资源的要求与规范制作资源并上传到平台上,系统便会自动对其编辑(数据格式转换、资源分类、自动编目等),使其具有高度结构化的排列。其次是审核,主要包括查重、敏感词过滤、内容的完整性与规范等。最后是发布模块,审核通过的资源系统自动发布,并会在该用户的论坛上发一条带有超链接的帖子,否则返回并相应以电子邮件/短信的形式告知该用户。系统提供对针对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以及艺术性四方面评价的量表,在资源门户会按资源评价排序推荐资源。
第三,资源自动生成与更新,可持续发展。资源自动生成与更新通过三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的结果,进行优化,实现二次生成;在线内容的再组织,围绕特定主题的资源内容,从学习者讨论、学习成果等中进行发现、收集与展示;通过大数据技术,基于数据挖掘的资源汇聚与展示。
第四,诚信档案建设。通过建立敏感词库,在资源审查环节中应用分词技术,将敏感的资源进行过滤和拦截,并将不合法的资源进行档案建设,确保资源的健康、合法性,给使用者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
第五,资源分享,版权保护。系统所有用户均可对资源进行共享,但出于安全性考虑,系统会自动对分享的资源进行加密、转换等版权保护处理。其中电子书是一种在线查看的资料,进行版权保护,无法下载与分享,普通资源支持自动分,便于下载。
3.系统用户角色与权限设计。根据周艳等[3]对微课资源网站的使用对象的设计,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用户共分为六类:
(1)匿名用户:拥有上传与下载资源,可对浏览的资源进行评价和留言的基础权限。
(2)学生用户:除拥有基础权限外,还拥有课程学习及互动、考核,及对论坛和Wiki知识库建设的在线学习权限;查看、添加、删除、修改、收藏、订阅等资源管理权限;职业技能认证学习、模拟测试、考核、获得资源资源证书,及相应论坛和Wiki知识建设的技能认证权限。
(3)教师用户:除拥有基础权限、资源管理权限、技能认证认证权限外,还拥有在线教学权限,主要包括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考试、查看学生学习情况、课程资源的访问情况、学生评价等大数据统计分析;在线培训权限包括利用在线学习系统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学习,及通过在线培训系统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
(4)企业用户:除拥有基础权限、资源管理权限、技能认证权限外,还拥有培训系统权限,包括利用在线学习系统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继续教育等。
(5)社会人员:除拥有基础权限、资源管理权限、技能认证权限外,还拥有继续教育权限,包括利用在线学习系统进行继续教育学习。
(6)管理员:用户管理权限包括对用户的添加、删除、修改等;信息查看权限,即可查看系统所有注册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登录次数、资源上传/下载量,资源评价,学习情况,教学情况,论坛发言频次等);系统维护权限,包括对系统故障、安全性、实用性等性能维护。
三、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设计
(一)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设计
通过对国内外已有MOOC平台的课程、教学与学习方式与特征的研究,并结合高职教育专业教学的特点,笔者提出基于MOOC环境下的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如图1所示。在MOOC中,任课教师通过MOOC平台发布专业课程相关的学习活动与实训任务,以此来组织整门课程的学习活动与虚拟实训练习。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各类社会性学习工具来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与讨论中,并通过MOOC平台记录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项目方案、实训报告、作业等学习笔记,这些学习笔记将作为生成性资源存入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及学习者学习过程产生的各种生成性资源进行整理和筛选后,将其发布到MOOC平台供学习者学习与共享,同时,建立用户的行为档案,通过用户的行为定时地推送个性化的资源与解决方案,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
图1 基于MOOC环境下的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平台
(二)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运行模式设计
根据高职专业教学资源MOOC平台的一般运行模式,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共分为四大功能模块: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在线认证及在线资源制作。在线学习适用于高职院校的专业在线教学、教师及学生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企业在岗培训以及社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四大模块运行模式设计如下。
1.在线教学运行模式设计。根据MOOC课程理念设计的在线教学系统,在开课之前,教师通过资源库平台发布课程的相关信息并提供课程资源,并可以邮件或短信等方式发布通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实时交互―学生提问,教师答疑。课后,教师发布与批发作业,并进行教学优化与个性化教育。教师根据学生对课程及教师的评价信息进行课程与教学优化;根据课程论坛学生讨论的信息及学生学习记录管理的数据分析,对个别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与帮助。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对资源及知识库进行管理,也可查看课程教学期间的数据统计信息。
2.在线学习运行模式设计。用户在课程开课之前,在资源库平台可以根据学习的需要与兴趣进行选课,通过从所选课教师发送的课程通知信息中,自主学习教师布置的课程学习任务,可以查阅与下载课程的相关资源辅助课程学习,也可以通过自主建立学习协作小组进行交互式学习。课后,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与其他用户/教师的互动来解决课堂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用户可以将课程学习成果,如作业、项目方案、解决方案、课堂笔记等,添加到资源库中。课程学习结束后,要对课程、教师进行评价,并进行课程考核及查看成绩。
3.在线认证运行模式设计。在线职业技能认证系统是面向所有用户。用户登陆系统,选择所需认证的技能,然后通过在线学习系统参加认证学习,同时可以参加模拟测试。学习结束后,可以参加统一的认证在线考试,考试合格即可获取证书,否则将重新进行学习,直到成绩合格。
4.资源制作运行模式设计。系统所有注册用户均有发布资源的权限。用户登陆资源库平台,将要发布的资源撰写、编辑并完善,系统自动进行查重、敏感词过滤,然后由系统的审核员(教师及企业专家)进行审核,若审核通过,则系统自动对资源进行分类与编目,然后再发布,通过邮件/短信通知用户,并在相应论坛发布一条带有超链接的帖子;否则,通过邮件/短信通知用户重新对资源进行编辑,直到审核通过再发布。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设计是将MOOC平台的先进理念深度融入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促进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本文所设计的建设方案旨在为我国高职专业资源库建设提供基础方案。各高职院校也可根据自身的需要与专业特色,以“基础+特色”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模式,以实现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moe. 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69/ 201205/xxgk_136506.html,2012-05-04.
[2]李利平.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6):90-91.
[3]周艳,李育泽,徐义东.基于MOOC理念的微课资源网站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4(1):113-118.
责任编辑 蔡久评
易佳睿(1992-),女,河北邯郸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祝士明(1963-),男,天津市人,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
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项目“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编号:2014ZD20),主持人:祝士明。
G712
A
1001-7518(2015)30-007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