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语文,请调出“语文味”

2015-01-31王长双

中学语文 2015年21期
关键词:语文味语文课语文

张 尉 王长双

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助推下,语文教学改革流派众多,成果丰硕:“生活语文”“本色语文”“深度语文”等等纷纷登场。在众多的流派中,程少堂老师独树一帜,提出: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自从程老师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后,关于“语文味”的研究和争论就从未停止,主要围绕“语文味是什么”和“如何体现语文味”这两个问题展开。但对语文味之于语文教学的作用却无人质疑。近年来,我校也在致力打造科学高效的“卓越课堂”,助力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根据十年来的教学经验,我坚定认为:卓越语文,需要调出语文味!

如何借助“语文味”打造更加高效、更加多元、开放、包容的卓越课堂呢?对此,我认为可从“情、语、思、余”四字着手:

一、情是最动人的“语文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语文是众多科目中最动情的一门学科。我的学生年代,在语文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朱自清《背影》中深沉的父爱,感受到了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们的崇高无私,感受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中痛彻心扉的哀痛不舍。至今,老师上课时真情流露的样子历历在目。在课堂改革之风的吹拂下,我荣幸听到了风格不同形式各异的语文课,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些熔铸了真情挚意的动情课堂。

一位叫不出名的女老师在上《合欢树》时那泪眼婆娑的样子,邻校一位年轻男老师上《声声慢》时悲戚低徊地感伤神态,备课组内一位年过五旬的女同事上《祭十二郎文》时的声泪俱下,还有刚出道的年轻小弟在上《人是一颗会思想的芦苇》时的理智深邃,让我深深感动,并因此而感谢生命,让我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可以和古人、历史、自然和社会对话交流。让我们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正是情这一学生与文本、教师、他人、人生、自然的共同点。语文教学,是动情的艺术。

当然动人的“语文味”不只是表现在教师对于文本的动情发挥,也表现在教师对于教学的全情投入。课改之下,教师们逐渐开始反思和完善自己。语文课上,我们看见老师们越来越规范美观的书写、越来越优雅自然的教学气场、越来越精妙科学的教学设计;听到老师们越来越声情并茂的诵读、师生间越来越真诚深入的问题交流。课改的推进,本质上就是老师们对于职业和学生的更多更实在更优质的真情付出。

二、语是最纯正的“语文味”

语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开设语文课?对绝大部分处在教学一线的老师来说,理论界言之凿凿的高论都不过是“有此一说”的边缘话语,“考试指挥棒”才是诸多教师河道上唯一的“航标”。欣慰的是随着课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深入地思考语文的真性:真正的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的味道。

语文老师应该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之妙和文学的神奇力量有异乎寻常的敏感与激情,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而不是一个“教书匠”,更不应是一个教参话语的复制者。

而如今依然存在着诸多不是语文的语文课。在上《奇特的激光》一课时,不少教师会用多媒体展示很多关于激光的精彩图片和相关知识,学生一节课看得分外投入,听得津津有味。一节课下来,我们的语文书被弃之一旁,这还是语文课吗?这是在讲说明文吗?属于语文的东西哪里去了呢?这不应该是科学课吗?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的“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和选修之《中外小说欣赏》纯然已经成为了老师们的“幸福天地”,因为其中好多作品早就拍成了经典性的电影或电视剧,很多教师找到了诀窍,不用讲读,连着自习课,不评析不引导,代之以看电视或电影,学生当然拍手称赞,老师更是乐在其中。看电视和电影能代替了语文课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学生还有必要到我们学校来上语文课呢?谁家没有电视?谁人不会下载?

语文课,没有了语言,没有了文字,如何达成新课改下新课标的要求?失语的语文,味已不纯正。

三、思是最热烈的语文味

思考促进思维,思考形成思想。语文课堂上的“思”不仅只指思考,还有思辨和思想。这有别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学科,理应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深度。

《中国教师报》编辑部主任李炳亭曾说:“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要看教师给予学生多大的思维和表达空间。”对此,我很认同。新课改背景下,大家都已经认识到语文的根本任务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教会学生思考,教师就得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爱思考爱钻研的“思考者”。

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丰富学生思维源泉,优秀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博采、提炼,获取系统的知识,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丰富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智慧,丰富思想;把握适宜的时机,提出并生成课堂疑问,卓越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浓烈,创造性的思维活跃,教师的智慧可以激活学生的智慧。

每次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时,我和我的学生都会向往于几千年前孔子的课堂。这节课上,没有讲台,没有课本,有的就是相互间的交流。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自由地弹瑟。孔子在这节课里最多的话就是鼓励学生发言的“尔何如?”这一贯穿整节课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对于人生理想、为官治国之道的思考。思想的碰撞就在简单的对话和表情交流中生成了,在这堂课上,我们却看到了孔子最高深的“礼乐治国”的仁之至境。

四、余是最绵长的语文味

从教十年,上了多少节课,已经记不清了,但那些在记忆中鲜活着的课堂,该是充满了“语文味”的吧。至今犹记当年上《我与地坛》,感恩的情愫让我的学生写下了真情动人的感念父母的文字;犹记《边城》之后,我们创作的多篇生动的情诗;犹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上,一位学生的即兴作文《民族中学没有什么新闻》……

我以为,一节有语文味的课堂,一个充满语文味的老师,他的授课效果一定不会简单地停留在一节课上,而是在课下乃至学生的生命里都会延伸。当教师最大的收获,就是学生在课后,或者甚至是毕业多年以后,还在向你回味曾经那你讲过的一节或是一些课。而总结这些课堂,它们都具备这些特点:

教学准备充分但不死板,根据课堂灵活改变留有发展空间;教学目标明确但不拘泥,根据学生表现应时而变;教学过程流畅但不彩排,激发学生思维注重思想生成;教学拓展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和校外;教学评价不止是以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为标准,更应以德智体美的综合素养形成为要务。总之,语文应该是活的,不是死的;语文是动的,不是呆的;语文是遗憾的,不是完美的;语文是有余味的,不是单调的。

寿镜吾先生摇头晃脑的醉读,他对教学的真情全情投入给鲁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吟读未必是完美的,但是却有吸引人的余味;梁启超先生手舞足蹈的演讲,让学生梁实秋感动之外,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他的演讲未必是完美的,但却是令人陶醉回味无穷的。

生命里有多少东西会随风而逝,可是有一个课堂却能让你一生回味,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让你想起老师曾讲过的一节课,或是让你被别人想起,这就是语文的魅力,这就是绵长的语文余味。

猜你喜欢

语文味语文课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语文课上做游戏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