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自在的读书生活——谈中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2015-01-31毛晓丽任晓华

中学语文 2015年21期
关键词:书籍中学生课外阅读

毛晓丽 任晓华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根据对我们所教学生的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理由是没有时间,更没有兴趣!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是人伴着读书生活的一生的过程。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足见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的习惯应该是从小培养的。应该说,课外阅读是在校外进行的,理应由家长来帮助孩子养成这一习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家长自己没有读书的习惯,更有家长不屑于读书,也就谈不上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了。于是,作为教师就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责任。但是,学生不在自己的眼前,怎样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呢?作为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现在大多数学生之所以不读书,主要是因为没有阅读的兴趣。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兴趣的产生,可以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自内心的爱好;另一方面是由于某种外力的影响而逐渐产生。

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爱好读书当然是好的,可这毕竟只是少数学生。

那么怎样通过外力的影响,让学生逐步产生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书,读书有什么益处,这可以说是给学生阅读以外在的动力。

大量的阅读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我们的阅历是有限的,即使是旅游家也不可能将足迹留在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大多来自于各种各样的书籍。如果我们不去阅读,又没有丰富的阅历,那就必将使我们的思想陷入肤浅的境地。

通过阅读可以使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读书,有人称之为第二生活,说“不可一日无书”。俄国科学家皮罗果夫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感受别人的生活,可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感受自己所没有感受过的欢乐与痛苦,也可以获得认识世界及认识自我的能力。

读不同的书,对我们的益处也是不同的。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见阅读可以塑造人的性格,还能弥补人生的不足。

其次,是要让学生懂得读书的重要性,给适当的阅读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在现代社会里,广泛的阅读已成为生活的必须,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知识除了从学生的课堂学习中来,更要靠自己不断的学习。另外,大量的课外阅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所以即使是单就考试而言,只有把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才能以不变的能力去应对万变的考题。

最后,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环境。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社会要给学生宽松的生存环境,营造爱读书的大环境;教师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并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家长要用长远发展的目光来要求学生,给孩子的阅读创造物质的条件和精神的环境。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认为养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第一要素,是要让学生能静下来去寻找和安排阅读的时间。阅读不在一天里时间的长短,而在持之以恒地坚持。知识的增长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阅读是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比如说在上床睡觉之前读几页书,虽然说躺在床上看书是不好的,但在卸下一天的负担,拂去一身的劳累,安静地读自己想读的书,不失为一种美好的生活。

其次是引导学生选择阅读的书籍。按照过程教育理论家怀特海的过程理论,人的学习是按“浪漫——精确——综合”这三个阶段螺旋发展的。相对而言,初中学生的阅读还属于学习的浪漫阶段。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选择阅读的对象时,应本着两个原则:一是有益,二是有趣。应该说读书有是有好处的,关键是看你怎样去读。但是中学生的鉴别能力还不高,社会阅历也少,认知水平也有限,所以,学生选择书目也需要指导。大体来说《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作出选择。阅读的兴趣是建立在知与不知之间的:如果是已经熟悉的,不用看书也知道。根本就不了解的,看也看不懂。令人感兴趣的是那些不清楚或是不很明白的事物,这样的文章和书籍读起来轻松,又能获得新知识。各人的兴趣不同,所爱读的书也不同,究竟选择哪一类型,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当你拿到一本书阅读时,能够很快进入文字,并产生联想、想象甚至创作的冲动欲,就可以断言:这书是适合你的佳作。

阅读生活,开始接触的书很重要,开始读的是什么样的书,有了兴趣就难以再接受别的好书了。就好像黛玉在听香菱说爱读“重帘不关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的诗句时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就再也学不出来的。所以,中学生在最初选择读书对象时要注意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不要堕入恶趣,专看品格低下的书;二是不要好高骛远,看暂时还读不懂的“名著”;三是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略读,略读是为了广泛的涉猎。略读的方法,就是遇疑难问题时跳过去读。就好像五柳先生的读书一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一部分为精读。精读是建立在略读的基础上的。精读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随时进行勾画摘抄。在阅读的同时,对于精彩的词、句、段要标出,做好笔记。二是做好读书批注。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赞美的、批评的、联想以及那时产生的写作的冲动和灵感。阅读时还要有质疑的精神,要读出自己的主观感受,要有自己的甄别能力。三是学会写读书笔记。

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必须是逐渐培养,躬身实践,学生一旦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将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书籍中学生课外阅读
鲁迅与“书籍代购”
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