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2015-01-31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通识教育提升



通识教育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研究*

向政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摘要:通过对中外通识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分析,发现通识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需求。通识教育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价值观、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职业发展的隐性能力,从而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制度层面上完善通识教育的顶层设计、提高通识教育的师资和教学水平,创设有利的校园环境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通识教育;就业竞争力;提升

一、引言

根据麦克斯调查:高等毕业生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不能匹配成为新的就业矛盾,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高职生就业竞争力不足,表现在学生的缺少创新创意的思想,实际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还不强做不到融会贯通,实际的工作能力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缺少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根据职业发展的规律,专业技能在第一份岗位中具有较大的作用,而在职业发展的后期主要凭借非专业技能的核心竞争力,如创新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信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高职教育在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却存在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现象。这种重技能而轻素质的倾向,割裂了技能工作所需要的隐性知识与能力,不利于学生职业的持续发展。其实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相连的,专业教育重在培养职业所需要的技能,而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重在培养其隐性工作能力,是学生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

在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探索高职学生职业院校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力以及职业发展,还是对于高校的通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就业竞争力辨析

就业竞争力一词起源自英国,常常被用作评价教育水平的一项指标。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就业竞争力是个体获得和保持的能力。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认为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影响能力是职业能力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方面。相对于专业技能,英国企业主更加重视员工的交流、团队合作、时间管理等的一般技能( Harvey et al,1997)。加拿大社区学院联合会认为这些基本就业技能就是与学生的专业无关但是在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的能力。国内学者廖迎春认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是个人各种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大学生个体对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吸收内化的结晶。李娜认为就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的体现。

综上所述,就业竞争力包括丰富的内涵:其一,从能力要素上,就业竞争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而非单一的能力;其二,从层次上,就是竞争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也包括与专业无关的核心能力;其三,从时序上看,就业能力不仅包括初次获得工作的能力,也包括后续发展能力,涉及到职业生涯的始终;其四,从能力应用上,不仅包括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也包括创造性的思维与发现能力。

三、高职通识教育对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一)通识教育是教育发展规律的必然需求

通识教育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其目的不是为了谋生而是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心智、探究真理。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职业领域的分化,专业教育思想随即诞生。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此时专业教育培养目标与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凸现。在此背景下,20世纪初,通识教育以新的时代涵义出现。哈佛大学的通识课教育始于1909年上任的校长阿伯特·劳伦斯·洛厄尔(A. Iauwence Lowel),他认为通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广泛涉猎,学有专攻”的知识结构[1]。1945年《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发表标志着现代通识教育的产生。

我国由于受苏联的影响,采取苏联的专业教育系统,追求专业教育,但是全面素质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弊端也显现出来,因此,上世纪80年代,重视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2]。学界认为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在始于1995年以来各高校大力推行文化素质教育[3]。

通识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考察可以发现,通识教育是应时代发展、人才培养之需要而萌芽、产生和发展。自20世纪末以来,通识教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共同认可并遵循的基本思想。相较于本科教育,高职教育侧重于对技能的“教”,而对于人才培养的“育”的不足的问题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迫切需要将通识教育纳入到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

(二)通识教育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实施以人为本,全方位地实施人文素养教育。只有将通识教育纳入高职教育才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现代社会需要满足跨岗位、跨职业的人才,企业的用人也越来越重视和强调学生的“情商”,也即非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只有打破不同学科的界限和壁垒,做到融会贯通,才能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全人”、“自由人”[4]。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科学上有成就的人即是专才又是博才,推而广之,职业发展具有成就的人无不是专才与博才的结合。

我国现代的高等职业教育深受德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因此Mertens于1974年所提出的职业核心能力也成国我国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尽管职业核心能力与通识教育的目标指向基本一致,但是其对学生的理性发展、人格完善和人格健全上关注较少。通识教育不仅要实现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而且也是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基本于此,通识教育不但能提高职业素质,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

(三)通识教育有助于优化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来自高职院校专家委员会的建设以及来自企业雇主的要求都表明,企业需要对思想道德素质和企业忠诚度的学生特别欢迎。这反映了目前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欠缺,这对于企业用人、培养人以及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都是不小的障碍。其表层原因是社会浮躁的气氛所所致,但反映的深层问题却是学生价值观的扭曲。

思想道德、价值观的确立在多元价值观的冲突与碰撞中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其所依托的思想政治类课程难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责任、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培育显得力不从心[5]。通识教育基于对科学、哲学、文学、美学、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基于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世界观和培养博雅的人文情怀提供了有效载体,这是单纯的思政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四)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当前高职学生一个典型的特征是学习能力比较弱,学习思维比较僵化[6]。而他们面临的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行业交融的职场生态,需要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融会贯通的能力。无论是德国职业教育强调的关键能力还是加拿大职业教育所强调的核心能力,都十分重视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素养的化合产生的结果。技能或者就业导向的高职价值取向下,将大量的资源应用于学生的技能教学、实训、实践,其狭隘性和不平衡性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冲突愈发剧烈。通识教育能够克服职业教育相对封闭的弊端,通过对自然、人文、社会的关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唤醒对象的主体自觉,有利于发展学生开放与发散必性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以实现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和会思考的创新的人的目标。

(五)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生涯的隐性能力

据一份对毕业三年后学生调查(《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54%的高学生认为基础知识的扩展、39%的高职学生认为人生观的建立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观的帮助最大。表明通识教育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浙江省教育研究院对全省生的跟踪调查也重视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通识教育对高职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和人生发展的影响已经比较广泛的重视。

通识教育对培养学生职业生涯的隐性能力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终身学习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成为职业生涯的新常态,通常教育对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批判力的培养为再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鉴别性特征。根据麦克利职业胜任力冰山结构[7],位于冰山结构水面下部分的价值观、态度、思维方式、内驱力、个性和人格特点使从业者获得成就、表现卓越的因素。

四、对策建设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在制度上完善通识教育的顶层设计,完善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部分。在理论上课程上包括人文素养体系、审美素养体系和品德素养体系,在实践上包括校内与校外两个实践体系。形成知识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并形成各体系间有机的结合。在形式上要形成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大通识与小通识相结合的通识课程开设方式。根据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教育的模式和学生特点,形成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机制,将通识教育融合进专业教育中,在专业教育中渗透通识教育。

(二)加强通识教育的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效果

通识教育的教学应不囿于课堂教学,要以开放包容的气度实施通识教育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发挥教师、学校、企业多主体的作用,并紧密结合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的通识教育方式。在课堂教育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课堂讲授、师生互动、线下学习与讨论、读书报告等形式,启发学生的心智、开启高职学生对社会、人生关怀与思考的大门。在校园内通过各种活动以及讲座、大赛,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还可以通过企业参观、考察,社会实践、志愿者等实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创造与创意能力。同时要加强通识教育的质量控制论,扼制通识教育娱乐化、简单化的倾向;加强通识教育评价的探索,真正发挥通识教育在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实际作用。

(三)强化通识教育师资培养

通识教育的根本在于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关键在于师资水平。教师首先要重视通识教育,掌握通识教育的理论基础,理解通识教育对于完善人格、培养价值观以及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树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间“道”与“术”的辩证关系。其二,要在具备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自身的示范作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三,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和社会实践,把握行业、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的胜任力要求,从而在更高视野和更宽的领域建立对通识教育的认识。其四,要引进企业、行业的兼职教师,发挥优秀人才的榜样示范作用。

(四)创设通识教育的育人环境

要重视校园文化等育人环境的建设,这也是通识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校园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与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构建的三个不同层次。加拿大圣力嘉学院是安大略省最好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其校园内的建筑布局、装饰、色彩、功能区分布、校园文化无不充满设计感,置身其中无不受到视觉与心灵的冲击,启人思考。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三大园区的建设,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所见、所闻、所思不断升华,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从世界范围和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看,通识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凸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也将是一种趋势。劳动力市场十分看重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仅仅是专业能力,这些非专业的能力甚至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通识教育可以有效弥补专业教育的不足,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崔金贵.哈佛的卓越灵魂: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教学改革与管理•刘易斯教授访谈录[J].高校教育管理,2014,8(4):1-6.

[2]刘楚佳.通识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82-85.

[3]曹莉.关于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证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2):24-33.

[4]谈竹琴.高职教育视角下“通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科教文汇,2014(1):186-187.

[5]李小元,陈洁标.通识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23-27.

[6]罗映瞎,齐再前,陈玉花.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的动因及实施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20):170-171.

[7]薛继红.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与学生职业胜任力关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0):84-87.

(责任编辑:贺星岳)

行业协会会通过这个过程深度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同时得到高校、企业给予政府、行业协会关于产业发展的建议、对策以及获得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当然,政府、行业协会也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共享高校及企业的高端知识要素、人力要素、技术创新要素等,与高校、企业进行合作,获得政府、行业协会所需要的专项成果。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with General Education

XIANG Zheng

(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Wenzhou, 325003,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we have found that general education is the inevitable demand of the development rul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eneral educatio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value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latent capacity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hence it also help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erfecting the top-level design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erms of system side, improving teachers and teaching level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creating favorable campus environment a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promotion

作者简介:向政,学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高校学生管理。

基金项目:温州市高职通识教育研究课题(WZTS-2014Z13);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S140204)

收稿日期:2015-02-18

Doi:10.3969/j.issn.1672-0105.2015.02.007

文章编号:1672-0105(2015)02-0025-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18.5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通识教育提升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