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研究生奖励奖学金的目标评审和指标评审
2015-01-31刘新文
刘新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北京100191)
●研究生教育
试论研究生奖励奖学金的目标评审和指标评审
刘新文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北京100191)
为建立合理的研究生奖励奖学金体系,应用激励理论,结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研究生管理实践,分析了现行指标评审奖励奖学金的特点及缺点,并提出目标评审的建议。不预先设定获奖比例,代以预设目标,以是否达标为依据评定奖励奖学金。
奖励;奖学金;目标评审;指标评审;激励理论
奖励奖学金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激励、导向和资助的功能。然而,这一重要功能能否实现,取决于奖励奖学金的框架设置和评审机制。多年来许多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等多方面对奖励奖学金制度、资助力度、量化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过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和盲点。奖励奖学金犹如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将有助于凝练优良学风和敬业精神,凝聚和发展正能量。但如果应用不当,也容易伤害学生感情,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
一、我国奖励奖学金评审现状
我国研究生奖励奖学金实行动态评审,每学年评奖一次。主要根据参评学生总数和奖励人数制定分配名额,按比例派发奖励奖学金指标。评审具体形式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选举式。通过召集全体研究生参与的奖励奖学金评选大会,宣读奖励奖学金评审规则和本部门的分配名额,由全体研究生推举候选人,最后以无记名投票形式产生奖励奖学金获奖人。选举式是传统的奖励评选方式,评选形式简单,透明度高。缺点是主观性太强,不能客观反映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且容易助长拉帮结派现象。
2.协商式。主要由教授会推荐奖励奖学金候选人。一般由各实验室PI推荐其优秀学生,阐述理由,教授会充分讨论各推荐人的优劣,根据奖励名额协商推优。协商式评审由学术专家参与讨论,在把握学术水平上更为专业,但因为没有学生参与,缺乏广泛的认同,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社会活动,且存在实验室PI偏袒学生、互争指标现象。
3.测评式。根据评审要求制定详细的测评指标和权重分值,以客观事例和实际产出量化研究生的个人业绩和思想道德水平。参评研究生可对照量化规则和个人实际自由申请,并提交各种证明材料,由评审委员会核实并计算分值,按照总分排序,根据限额指标确定获奖人选。测评式客观、量化,公信度高,可操作性较强,但相对复杂、僵化,不易把握学术业绩和思想政治素质,往往过于强调已发表的学术论著,而忽略了课题的年度进展。
4.答辩式。由研究生和导师共同参与。参评学生在公开答辩会上、在规定时间内展示个人素质和年度业绩,由答辩委员会对答辩人提问并评分,择优排序,最终确定获奖名额。答辩式的公开度高,能比较客观的测评参评人的各方面水平,但总耗时太长,而答辩和核实时间太短,个人素质和实际业绩过分依赖展示水平,容易鼓励浮夸和做秀。
5.平衡式。平衡式的依据是多数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年度业绩的个体差异小,而奖励奖学金的获奖比例高,因而评审中倾向于已获奖的学生不再评奖,以保障多数研究生在读期间都能获奖。平衡式是学生差异小与获奖比例大的总体平衡,可避免学生因激励过头而滋生优越感和骄傲自满情绪。但这种近似的平均主义削弱了激励和导向作用,淡化了奖励奖学金的功能。
上述不论哪种评审方式,其共同的特点都是完成上级下达的奖励奖学金指标,这种评审制度可称为指标评审制度,其核心是等级配额、指标限定。
二、指标评审奖励奖学金的缺陷
1.指标评审忽略了奖励奖学金的总体框架和布局。由于奖励重心侧重名额分配和资金力度,指标评审很难做到荣誉的全局布置和资金的合理分配。现行体系中学术奖励的比重过大,而品德奖励匮乏。因而研究生中讲个人成长的多了,讲服务社会的少了;讲SCI影响因子的多了,讲团队奉献的少了;讲“爱一行干一行”的多了,讲“干一行爱一行”的少了。
2.指标评审忽视了目标宣讲,淡化了荣誉功能。奖励奖学金评审是一次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良好机遇。由于更注重结果宣传,指标评审忽略了奖励本身的目标宣讲,导致多数学生对各类奖励奖学金的认识模糊,因而淡化了激励和导向功能。根据走访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所属系所的结果,多数研究生对奖励奖学金的目标及影响力认识不清,认为奖励不如奖学金,而奖学金中奖金越高越好。可见,如果不能正确引导研究生对奖励奖学金的目标认识,奖励奖学金不仅起不到激励良好学风的作用,反而容易滋生拜金主义。
3.指标评审容易诱发“被优秀”和“被忽视”现象。在制定限额指标时,指标评审主要依据是参评学生总数和获奖比例,无法真实反映学生优秀的实际情况。当指标超出实际优秀数目时,一些并不优秀的研究生也可获奖而“被优秀”。反之,指标低于实际优秀学生数目时,一些优秀学生不能获奖而“被忽视”。
三、奖励奖学金的目标评审及其优势
目标评审是指根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设计奖励奖学金的总体框架和互补类型。评审不规定获奖人数和奖励比例,主要依据是否达标筛选获奖学生。对于奖学金而言,目标评审只设定获奖必需达到的目标要求和奖励的财务总金额,但不规定获奖人数,个人获奖金额根据达到目标的人数决定,可能1人独享,也可能多人分享,或由于无人达标而空缺。
1.目标评审要求全面规划奖励奖学金的层次类别,更具有导向功能。我国研究生奖励奖学金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鼓励学术创新,勤奋诚信,团结协作,乐观向上。要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统筹兼顾,根据侧重不同,规划奖励奖学金的总体框架。既有物质鼓励,也有精神嘉奖;既有综合素质奖,也有不同特色的单项奖;既有典型人物奖,也有普通助学为主的奖项;既有奖励学术奖,也有品德奖、体育奖、艺术奖、社会活动奖等。根据这一原则,现有的各种奖励、国家奖学金、博士学术新人奖和学校奖学金应侧重树立典型,突出激励和导向作用。而学业奖学金和社会捐助奖学金侧重助学功能。鉴于这一目的,奖励金额过高的奖学金,如国家奖学金(博士奖励3万元,硕士奖励2万元),不应以奖励生活费的形式发放,而应该仿效博士新人奖,主要资助个人成长和发展,如参加国际会议、创新课题或自主创业等。
2.目标评审要求切合研究生实际,更具有科学性和公信力。目标设置理论认为挑战性的目标是激励的来源。目标使人的需求转化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1]。因此,目标评审是满足需求与挖掘潜力的结合,更符合研究生的自身利益和实际情况,可保障优秀学生获得更高荣誉和优先资助,普通学生获得一般资助,而无所作为的学生不能获得奖励和资助,因而更具有公信力,更有利于激励和导向研究生行为,促使研究生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向目标看齐、向榜样学习,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学风。
3.目标管理要求精致化管理,更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奖励奖学金的目标评审中,目标设置是一个关键环节,客观、具体、适当的目标会带来更高的激励效果。因此需要管理者具有更高的智慧和想像力,由事务管理转型为研究型管理。在深入了解研究生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奖励奖学金对学生心理激励作用的各个环节,抽提出公认可信的事例、行为,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生动事例,将理想的状态转化为众多平凡的细节,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原则,制定出具有高公信度、可量化的评审条例,同时给予虚报、假报业绩的学生和单位一定程度的处罚,以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如2010-2013年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综合评审规则中,将社会公德的参考依据解释为诸如无偿献血,公益志愿者,公益宣传,公益捐款等具体事例;将学术业绩分解为学术论著、学术会议和可提供的有效图表等。思想引导和教育是奖学金评奖评审的重要环节。故在确立标准后,需要大力宣讲各类奖励奖学金的目标及其社会影响力,引导学生认识其功能,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荣辱观、发展观和人生观。在评审过程中,坚持标准公信、申报公平、执行公正、监督公开的原则,采用先测评,后答辩的形式,组织由专家教授、研究生、班主任和行政管理员共同组成,兼顾品德、学术、特长、管理等方面的评审委员会,尊重事实,考查证据,思方行园,通过过程管理,使学生实行自我评价、自我确证。
总之,奖励奖学金的目标评审对研究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和心理知识,兼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重过程、细节和结果,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精雕细刻[2]。故有助于研究生管理的科学化、精致化。
[1]李敏亮,朱合理.激励理论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中的应用[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
[2]张彦.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致化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9,6:2-5.
Objective or Target:Assessment on the Postgraduate Scholarship Awards
Liu Xinwen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re,Peking University,Peking,China,100191)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scholarship system,motivation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e in Peking University Basic Medical Science School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scholarship evaluation system.The proportion should not be preset,while the criteria should be preset.
Rewards;Scholarship;Evaluation based on objectives;Evaluation based on criteria;Motivation Theories
G473.6
A
1002-1701(2015)04-0105-02
2014-05
刘新文,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1年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北医研〔2011〕208号)。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