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的应用研究

2015-01-31张延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艾灸针灸

张延君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制剂室,郑州450007)

艾灸是一门古老的的医术,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素问·异法方宜论》云:“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行气、回阳固脱、升阳举陷、消瘀散结、拔毒泻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等功效[1],临床涉及寒、热、虚、实诸证。而且艾灸疗法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曾经为人类在防治疾病及保健养生方面做出过巨大贡献。

1 艾灸的历史沿革

灸法是指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点燃后将其置于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通过艾燃烧的温热刺激及其本身药物治疗,从而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医学入门·针灸》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原始社会北方气候和人们生活习惯,易得寒痛,长期的经验积累,发明了灸法和熨热疗法。先民钻木取火,常以艾绒为引火材料,这是艾灸发明的必要条件。从《诗经》到《黄帝内经》的描述,艾灸疗法已非常盛行。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充实了《肘后方》隔物灸,更加广泛应用艾灸,艾灸也是在唐代传入日本。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提到艾灸有透达诸经疗疾之功。

2 艾灸的临床应用

从古至今,艾灸一直在临床广泛应用,对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古代许多医家也都有灸法治疗疾病的经验,孙思邈《千金方》记载艾灸治疗疔肿、火疮、发背等感染性疾病。 张景岳《类经图翼》记载:治疗带下异常,可艾灸神阙、命门、中极等穴位。齐斌[2]等发现,艾灸可一定程度改善心脏疾病患者胸痛、胸闷等症状,并能降低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王志成[3]采用艾灸治疗脾胃气虚型胃下垂,早上和下午分别温和灸两组腧穴,上午灸百会、气海、足三里,下午灸中脘、脾俞、胃俞,治愈86.7%。医家认为艾灸能通十二经脉,调经安胎,散寒除湿,活血行气,适宜用于妇产科疾患。艾灸治疗根本原理在通经脉、调气血、以通为用[4]。姜劲峰[5]等指出,艾灸温通的效应机制主要在于其抗炎作用,明确为艾灸防治重大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3 艾灸现代认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艾灸走进很多人的家庭中。承淡安先生认为:艾灸的特殊作用,一方面因为产热,更重要是它芳香气味行气散气。其强烈的渗透性气味传至皮肤,同时有热刺激,可增强机体活力,促进神经兴奋,从而减轻病痛。现代研究[6]认为,艾烟中桉油精、樟脑、石竹烯及其氧化物等,具有抗病毒、平喘、抑菌、消炎等生物学作用,因而对人体有益。另一方面,人们了解艾灸的好处,但实际家庭使用率并不高,很大原因是人们担心艾烟对人体、环境的负面作用。调查[7]显示,在医院针灸室内艾烟环境下空气中苯系物、甲醛浓度高,PM2.5含量高,艾灸医生对艾烟中有机物的日呼吸暴露量约为艾灸病人3.4~4.7倍,女性艾灸医生对甲醛的致癌风险值超过EPA制定的致癌限值200倍以上,女性的健康风险普遍大于男性。

在临床使用艾灸时,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和疾病差异,部分人会出现一些不适。比如嗜睡、目涩甚至疼痛、咽干咽痒等。有人对成都地区长期艾灸医护人员的健康调查显示:随着艾灸人次增加,艾烟程度的增大,其呼吸系统与五官部位的症状越明显,如咳嗽多发,咳嗽时多伴咯痰,鼻部瘙痒,咽部干燥等[8]。也有人会出现烦躁、胸闷、皮肤过敏等症状。据相关文献报道,有患者接受艾灸治疗后,会发生荨麻疹反应,甚至有人一接触艾烟,皮肤多处部位会出现丘疹[9],可认为这些都是艾烟的过敏反应。

研究[10]显示,艾条燃烧后,其主要部分成分一部分在温热作用下挥发,还有一部分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后挥发,艾条的相对烟气生成率为140.46%,在急毒试验中高浓度艾烟引起大鼠呼吸衰竭死亡,亚慢性毒理试验也显示对大鼠造成损伤。WHO艾烟的毒性分级为微毒。

4 艾灸贴的应用

传统艾灸治疗时烟雾大,使用明火,耗时,使用场所受限制,危害呼吸道等问题,不少专家也致力于艾灸贴的发明使用。查阅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发现自2011年之后艾灸贴的专利已有11项,不少产品已经问世,销量俱佳,获得人们的认可。其技术方案概括为自发热层和药物结合为贴局部外敷,自发热系统通过发热效应将热能和药效通过穴位和经络传导到人体,从而起到灸疗效果。药物层多为艾叶[11]、乳香、没药、丁香[12]等温经、通络、活血等药物,用于寒凝血滞、风寒湿痹、中焦虚寒、脾肾阳虚以及女性宫寒痛经等整体调理的保健作用。

5 小结

艾灸是中医治疗方法之一,作为一种适宜刺激作用于穴位和经络,从而调节脏腑功能,调节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在慢性病和预防保健方面的优势为大家共睹。艾灸能作用于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血液系统[13]等,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现代研究认为艾烟中PM10、苯系物等对呼吸系统有危害。艾灸贴的发明和应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当然,其药效学研究及临床安全性评价尚属空白,需要验证方能真正应用于临床。

[1]张梅,刘珍珍,杨佳敏,等.艾灸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15,4(1):73-77.

[2]齐斌,刘艳,杜婷婷.艾灸疗法对寒凝血疲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0):98-99.

[3]王志成.艾灸治疗脾胃气虚型胃下垂30 例[J].中国针灸,2006,26(12):895.

[4]贺普仁.针灸三通法操作图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

[5]姜劲峰,王玲玲,徐斌,等.抗炎——艾灸温通的效应机制[J].中国针灸,2013,33(9):860-864.

[6]陈鑫.不同艾烟环境对孕鼠生理和胎鼠生长发育的影响[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7]郭敏.艾灸和打印机产生的室内空气典型有机污染物特征与解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3.

[8]李鸿儒.长期吸入艾灸烟雾对成都地区医护人员健康情况影响的现况调查[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9]刘兴德.陈艾熏法智力子宫脱垂108 例简介[J].山东医药,1960,4(5):18.

[10]兰蕾.艾烟的毒理试验及安全性评价研究[D].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11]陈敏,候永芳,贾永锋.一种组合式自热灸疗贴[P]:中国,203954167U,2014-11-26.

[12]于丽霞.艾叶妇科保健贴[P]:中国,104224529A,2014-12-24.

[13]王磊,李学武,张莉.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1,21(9):567-570.

猜你喜欢

艾灸针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夏天怎么做艾灸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艾灸疗法治疗产后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