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教学是中职德育的主渠道吗
2015-01-31梁卿
梁卿
德育课教学是中职德育的主渠道吗
梁卿
教育部官网新近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新版《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对于前半句我没有异议,但对于后半句,开始有点迷惑,继而有点不安。
之所以迷惑,是因为我不知道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从字面上来看,所谓主渠道,就是主要途径。因此,这项规定的意思就是,在德育课教学、其他课程的教学、实训实习、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志愿服务、职业指导、心理辅导、家庭和社会等多种德育途径中,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那么,这一观点从何而来?其根据又是什么呢?带着问题,我追溯了一下我国中职德育课程的历史。在1993年之前,国家关于中职德育并没有专门的特殊安排。中职学校一般参照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类课程设置德育课程。1993年,原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课程设置的意见》(教职[1993]17号)。《意见》指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渠道”。此后,在历次中职德育课程改革中,相关文件中都重申了这一论断。2001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1]2号)、2004版《大纲》和2008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8]6号)都明确地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历史的追溯告诉了我这一判断的源头,但并没有告诉我这一判断的依据。从我薄弱的教育理论修养和有限的教育实践经验来看,这一判断不仅找不到根据来支撑,反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站不住脚。
任何一本教育学教材都会告诉人们,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说,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但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并不意味着德育课教学是主渠道。更进一步看,德育课教学只是整个教学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从学时占比上来讲,德育课教学只占教学工作很小的比例。根据2008年《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规定,中职德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包括四门课程,分别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根据规定,这四门课程每门课程的学时数应该在32-36学时。四门课程总计学时数为128-144之间。选修课不少于64学时就可以。这样,中职德育课总学时数最多为208学时。按照《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规定,中职“三年总学时数约为3 000—3 300”。这意味着,中职德育课教学时数占中职总学时数的比例在6.3%至6.9%之间。从学时数来看,德育课教学似乎很难承担起中职德育“主渠道”的“重任”。即使从经验的角度看,这一判断也很难说是正确的。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意味着,德育课在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的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但这一点在经验上很难让人信服。人所共知,良好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几门课程的教学是怎么可能在良好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呢?如果真是这样,德育倒简单了。
之所以有点不安,是因为这一判断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如上所述,既然德育课教学是学校德育主渠道,那么,德育课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中就应该起主要作用。按照这样的逻辑,中职学校德育效果的好与坏都主要归因于德育课教学的实际执行者——德育课教师。如果德育效果好,主要归功于德育课教师;如果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则“问责”的主要对象也是德育课教师。在前一种情况下,没有什么太大问题,最多就是那些在自己的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非德育课教师吃些小亏,因为他们在德育工作中的付出极有可能会被忽视。在后一种情况下,德育课教师承担主要责任,而非德育课教师则只承担次要责任。由于非德育课教师数量众多,因此,这个次要责任通常不需要担负。这样一来,对于非德育课教师来讲,是否重视并参与德育工作对于其个人并没有区别。在这样的情况下,非德育课教师没必要“没事找事”,其理性选择无疑是放弃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成长来讲,这是非常危险的。
总之,新版《大纲》的这一论断既缺乏相应依据,又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这一论断是不合理的。问题是,如果德育课教学不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主渠道,那什么才是主渠道?我认为,中职德育没有固定的主渠道。按照唯物辩证政法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原理,在一个特定时间,如果人们试图改进中职德育,提高德育效果,那就要好好分析制约当前德育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哪个因素是主要因素?如果某个德育途径能够有效地改善这个主要制约因素,则是德育主渠道。但这个主渠道只是暂时的主渠道。时间变了,制约德育效果的主要原因也会变,主渠道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不仅如此,不同的中职学校,其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相同,因此,其主渠道也必然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政策层面其实不宜就德育主渠道做出规定。
[责任编辑 曹 稳]
梁卿,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原理与哲学,职业教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