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和核磁共振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价值分析

2015-01-31李梢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5期
关键词:基底节数量病灶

李梢叶

·影像诊断·

CT和核磁共振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价值分析

李梢叶

目的分析CT和核磁共振(MRI)在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5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为其分别展开CT和MRI检测,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CT检测病灶数量38个低于MRI检测量76个,P<0.05。结论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价值较CT高。

CT;MRI;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常见类型,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该病是因脑深穿通动脉出现缺血性脑梗死而引发,好发于老年群体。通常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较小,直径一般低于1.5 cm[1],多发生在大脑深部基底节区和脑干等部位。一般情况下,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单一支阻塞等会使脑组织小范围坏死,从而形成腔隙。因此及时准确诊断并在此及时上采取针对性治疗,对腔隙性脑梗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腔隙性脑梗死诊断时多采用MRI和CT方法,而关于这两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比较研究还较少,现笔者以5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MRI、CT诊断,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于2013年5月~2015年3月期间到我院就诊,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经扩散加权成像(DWI)、核磁共振(MRI)等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2];男31例,女23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5.2±8.5)岁;排除合并心、肝、肾等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无系统性疾病、凝血机制障碍、全身感染患者;无脑梗死面积较大者;无脑部恶性肿瘤患者;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均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

54例患者行分别行CT、MRI诊断,CT诊断:采取西门子螺旋CT,取仰卧位,头部先进入,电压120 kV,电流380 mAs,扫描层厚1.0 mm,螺距1.375:1。扫描线平行于眦耳线,由颅顶位置扫描至枕骨大孔,常规扫描,扫描结束后有效分析CT数据,根据磁共振常规序列观察病灶特点,以ADC图观察DWI序列中病灶弥散情况。

MRI诊断:取中国深圳贝斯达公司生产的BTI-050 MRI 0.5 T磁共振扫描仪,选择头线圈,扫描层厚7 mm,层间隔1.5 mm,常规平扫,以AX T1WI、T2WI、T2 FLAIR、DWI及SAG T1WI等扫描序列扫描,对病灶部位扫描时,需要增加矢状位T2WI/SE序列或冠状位T2WI/SE序列扫描。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在检验时使用χ2,P<0.05时,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结果

5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CT诊断,检测出病灶数量38个,其中基底节区病灶数量8个、脑梗病灶6个、丘脑病灶7个、额叶病灶4个、顶叶病灶2个、小脑病灶4个、颞叶病灶3个、枕叶病灶4个。CT显示病灶体积4~15 mm,呈现小片状、斑点状,存在低密度显影。

2.2 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结果

54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诊断,检测出病灶数量76个,即基底节区病灶数量17个、脑梗病灶12个、丘脑病灶14个、额叶病灶8个、顶叶病灶7个、小脑病灶7个、颞叶病灶6个、枕叶病灶5个。MRI显示病灶体积2~15 mm,为小片状或斑点状,图像略长T1、长T2信号,DWI序列信号明显增高,T2FLAIR高信号。

CT检出数量病灶38个明显少于MRI病灶检测数量76个,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一般不超过1.5 cm,以大脑深部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为主,通常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其常见原因,因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变性,管腔狭窄等,当某种血流力学因素或血液成分改变,则会诱发小动脉闭塞;只有极少数患者是因为微栓塞导致。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在单一支阻塞下会使脑组织小范围缺血坏死,而形成腔隙。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MRI、CT诊断,CT病灶检测数量38个明显低于MRI病灶检测数量76个,P<0.05。可见,通过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价值显著,可提高病灶检测率。MRI检测76个病灶中,数量较多的一次为基底节区病灶数量17个,丘脑病灶14个,脑梗病灶12个,可见腔隙性脑梗死主要病灶位置是在大脑深部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与上述讨论相一致。

CT是既往诊断腔隙性脑梗死常用手段,CT图像密度较低,但病发时间到CT诊断,中间间隔时间不一致,则在短时间内接受CT诊断,其图像显示病灶无明显改变。通常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 h后,通过CT诊断,才能清楚显示病灶位置及情况。同时CT诊断,后颅窝、脑干、小脑半球等病灶无较高敏感性[3]。

MRI是现今诊断腔隙性脑梗死首选方式,具有较高的组织检查分辨率,可突出显示脑组织白质、灰质;也可清楚显示细胞毒性水肿及间质水肿变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 h后,利用MRI诊断,可清楚显示出病灶。DWI可清楚显示水分子运动特点,当患者发病脑组织毒性水肿时,影响水分子运动,致DWI高信号。因此,通过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可清楚显示脑细胞水肿,其诊断意义显著。并通过冠状加强扫描及矢位状加强扫描,可显著提高病灶位置,提高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率。总而言之,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价值较CT高,可提高腔隙性脑梗死诊断率,提高病灶检出率。

[1]张莉,王莉.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5):106-107.

[2]付振杰,付瑜莹.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的应用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15(4):154-155.

[3]肖庆华.CT与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3):23-24.

Analysis Value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LI Shaoye, Baishan Central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Baishan 134300,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lacunar infarction in the value.Methods5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acunar infarct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 CT and MRI were detected, the diagnostic results are analyzed.ResultsThe number of CT detected 38 lesions less than MRI detection volume 76, P<0.05.ConclusionThe value of MRI diagnosis of lacunar infarc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T.

CT, MRI,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R445

B

1674-9308(2015)15-0022-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15.017

134300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CT室

猜你喜欢

基底节数量病灶
芳芳猜童话书的数量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能谱CT 成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统一数量再比较
CEUS与平面波超敏感血流显像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
头发的数量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