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5-01-31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计算机专业校企

郭 磊

潍坊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潍坊 261041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郭 磊

潍坊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潍坊 261041

通过分析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平台+方向+订单+专业拓展”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等,并进行了实践,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1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职业动手能力。特别是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发展快、操作性强的专业[1],这就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协调

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很快,计算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教育存在较大程度的脱节。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不协调,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与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技术创新不协调。

1.2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广而不精”

计算机已经普及到各家各户,大部分学生入校前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很多人认为“计算机只是工具,人人都会”,导致计算机专业在社会上影响力不够。这就要求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跟上新型计算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突出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性”,培养出“技能精,素质强”的学生,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

1.3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因为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很多教师“闭门造车”,自己通过网络、书籍等学习新知识,很难真正脱产到企业进行学习、锻炼,导致教授给学生的内容相对滞后,不符合企业标准和要求,与企业对学生的要求有很大差距。

1.4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对口就业率低

计算机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是用人单位需求量较小,没有大批量接收毕业生的单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岗位,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又干不了,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即使能对口就业,也很难持续发展下去。

2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依据计算机专业人才成长规律,与企业深度合作,优化调整专业课程结构,深化项目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组织方式,深化教学管理机制改革和人才质量评价机制改革,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探索实践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升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做了以下创新与实践。

2.1 校企协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计算机技术发展速度快的特点,构建“平台+方向+订单+专业拓展”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入学后第一年学习的是平台课,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规划能力等;第二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选择学习方向——数字媒体技术、软件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或物联网技术,重新组班,班主任由对应方向的专业教师担任,以便进行管理、专业指导和就业指导。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而且这些方向可以根据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形势和技术变化适时更新调整;订单是在分方向培养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需求,学生自主报名,签就业协议,参加订单培养并考核合格后到签订的单位实习、工作。该阶段的培养和管理主要由企业实施,提高学生的高质量就业,适应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岗位;专业拓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2 校企协同开发教学项目

根据国内外权威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行业认证标准,从济南万维企业策划有限公司、Adobe创意大学、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传智播客有限公司引进企业素材,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一起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按照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对这些企业素材进行教学化处理,开发课程的教学项目和每学期的岗位模块综合训练项目,加强课程中项目与项目的衔接、课程与课程的整合。同时,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论证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

2.3 校企协同共管工作室

针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差、创新创意能力弱等特点,分方向后,各专业方向中心与企业共同创建工作室,校企共同制定工作室制度和工作室日常管理规定,配备工作室硬件和软件资源,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管理,共同商定教学内容,提供社会服务,带领学生制作企业真实项目,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2],为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4 校企协同共建教学资源库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专业方向带头人与企业共同确定项目,由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开发,并录制操作和讲解视频,把这些项目纳入教学资源库,供教师使用和学生学习。同时,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企业锻炼时,将好的项目、课件等资源带回,纳入教学资源库。课程组负责人组织课程组成员对接企业专家,制定每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项目教案、教学课件、实践指导书、考核方案、评价标准等资料,组织教师认真填写教师工作手册,总结教学经验。

2.5 校企协同优化人才培养组织形式

在学期教学组织上,打破传统“2课时”界限,将教学周期分段,即以“周”或“4课时”为单位,分段、分时进行教学实训。教学和实训都在实训室进行,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每学期都邀请企业专家进课堂,讲解课程中的重点或难点并进行实训指导。

在课堂上,实行“分组教学”,每组由3-4名同学组成,每组指定组长,在教学中强化对组长的指导,组长完成任务后,配合教师指导组内成员,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团队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课下,以技能大赛、社会服务、社团活动为载体,成立小组,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引导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2.6 校企协同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从统计来看,高职院校各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一般较高,但是,很多教师只是通过一次培训、一次考试而取得的认证证书,并没有真正到企业进行锻炼。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的教师数量非常有限[3]。所以,我们要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企业专家进课堂授课,教师随堂听课学习,教师参与工作室项目制作,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锻炼,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无偿指导专业学生从事实习实践[4]。

2.7 校企协同改革评价机制

所有专业课程都进行“技能考核”,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考核是指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项目、任务的操作技能考核,期末考核采用“作品设计+答辩”的形式进行,由企业专家和课程组教师共同评价。同时,将订单班学习、工作室项目制作、大赛获奖、创新设计获奖等与对应课程进行学分置换。

2.8 校企协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专任教师认为,顶岗实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去企业走访几次就可以了,更不愿意深入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指导[3]。教师的这种状态需要改变,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要共同进行指导,同时校内专任教师还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实习报告。通过共同指导,校内专任教师能与企业专家多接触、多交流、多学习,提高自己的双师素质。

3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成果

3.1 优化了“以岗定教、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专业采取了“平台+岗位活模块”“课程实训+学期综合实训”“就业订单班+工作室”的课程架构,引入企业真实素材和职业标准建设专业核心课程,衔接了课程项目与岗位综合项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3.2 实施了“分段教学、分类指导”的人才培养组织形式

“分段教学、分类指导”的人才培养组织形式将技能与素养、课上与课下、班主任与指导教师、校内与校外、学习与就业融为一体,兼顾了学生基础、兴趣等差异,解决了“教与学”“管与导”的脱节问题,实现了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3.3 构建了“校企合作、人才共育”的教学团队新模式

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企业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制作企业真实项目,共同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专业拓展等,提升了教学团队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同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网络媒体应用教学团队被评为院级教学团队。

4 结束语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倍受青睐;促进了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了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得到了学生实习、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解决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弱,对口就业率低等问题。

[1] 黎志.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4(16):170-171.

[2] 孙晓男.“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6):65.

[3] 宋晓燕.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7):92.

[4] 秦勇.高职网络技术专业“类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5):70.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Major

Guo Lei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Weifang Vocational College, Weifang, 261041, China

By analyzing current issues Compu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proposes a "platform + direction + Orders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urriculum,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optimize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nd practice to achieve setting the industry needs professional docking, curriculum content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butt, butt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core competitiveness.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2015-06-12

郭磊,硕士,讲师。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计算机专业校企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模电教学方法研究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