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分析

2015-01-31李艳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1期

李艳红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分析

李艳红

【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路脑损伤患者临床麻醉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给予麻醉处理,观察患者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为器官衰竭,患者得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和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中要针对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选择相应的麻醉方法,使颅内压下降,并对麻醉药物给予合理控制,促使手术顺利。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临床麻醉;清醒时间

作者单位:150200 黑龙江省五常中医医院

颅脑损伤为常见外伤,一般和其他损伤共同存在,如,头皮裂伤、颅骨骨折、弥漫性脑肿胀、脑挫裂伤等该疾病的主要病因有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失足跌倒等。患病后存在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血压下降、呼吸减弱等症状[1]。因为病情重,起病急,患者身体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在手术治疗前要给予麻醉处理,目前对麻醉要求也不断提高,选择对患者没有不良反应的麻醉方法。选取2013 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给予麻醉处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给予麻醉处理,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20~70岁,平均年龄为:(44.73±5.34)岁,受伤原因:1例为硬物击伤,9例为高空坠落,25例为交通事故。5例患者出现血气胸,10例患者出现四肢骨折,7例腹腔脏器出现损伤,2例有脑疝。入院诊断:11例为硬膜外血肿,14例为硬膜下血肿,10例为蛛网膜的下腔出血。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手术前对患者进行0.5 mg阿托品的肌内注射,并使其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咽部的血性液和呕吐物。麻醉将静脉开放,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氧饱和度、尿量、血压和呼吸末的二氧化碳分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进行中心静脉压和有创测压,进行脱水剂甘露醇的静脉滴注,促使脑水肿的程度得到降低。还可给予地塞米松的静脉滴注,剂量为10~15 mg,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以及脑水肿的程度,林格氏液为手术中的输液晶体液,胶体液选择万汶。晶体液和胶体液比例是1:2~3。针对患者出血量和血细胞的比容决定是否输血以及输血量。对该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异丙酚剂量为每千克1.5~2.0 mg,维库溴铵剂量为每千克0.1 mg,咪达唑仑剂量为每千克0.03~0.05 mg,芬太尼剂量为每千克3~5 μg,给予快速的诱导插管,并采用机器控制呼吸,每分钟的呼吸频率为12次,潮气量为每千克8~10 Ml。一般在气管导管的拔出、插入以及吸痰过程中可能会使患者受到刺激,要适当进行麻醉加深。手术过程中可进行维库溴铵的剪短追加,异氟醚的吸入,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的持续输注,维持麻醉。并针对患者身体和病情的变化,来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若有血压严重异常的情况,可给予控制性的降低。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对麻醉效果都较为满意,在诱导中身体体征平稳,手术后较快苏醒。手术前意识清醒、呼吸正常的患者,术后清醒且充分吸痰后将气管导管拔出,且没有呕吐、恶心等不适的身体情况,无躁动、回答清楚。手术前有严重意识障碍、病情严重者,手术后有一定的意识障碍,保留气管插管或者切开气管。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为器官衰竭,患者得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和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在受伤后都有相应的意识障碍,需要给予患者及时的手术治疗。首先要诊断病因、了解病情,对意识情况和昏迷程度进行密切观察,做好术前的检查和准备,手术过程中也要观察各项身体指标,一旦有异常情况要及时抢救[2]。首先进行呼吸道的检查,包括呼吸道的阻塞、舌后坠、呕吐、误吸等,一旦发现有诱发循环障碍的情况,要及时查明去除,在治疗中禁止使用增高颅内压的药物,防止脑缺血的发生。在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的过程中,要保持平稳,防止因为患者的呛咳和憋气造成胸腹内牙的骤增。为减少交感反应,要首先给予芬太尼的静脉注射,且异丙酚能够减少脑部的血流量以及降低颅内压[3]。若患者的循环功能不稳定,要给予羟基丁酸钠的使用,安全性高。若患者为深度昏迷,则采用肌松药,给予气管内的插管,不可采用全身的麻醉药物,促使血压和心率保持平稳。手术中的严密监测各项指标,及时发现身体的变化,并处理异常情况,可放置在手术中有体位错误、气管不通畅以及输液或者输血较多等情况。可对患者给予过度通气,较快降低颅内压,减少脑容量,促使颅内压的下降。还可使用渗透性的利尿剂,比如,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一般剂量为每千克1.0g,降低颅内压的过程中增加脑流量,使血液的粘稠度得到下降,改善微循环。3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为器官衰竭,患者得到较好的麻醉效果和治疗效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急性路脑损伤的患者,给予病情的分析和诊断后,选择合理的麻醉处理方法,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肖仙丰.浅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麻醉[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187-188.

[2] 黄宇捷.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19(10):246.

[3] 董维猛.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麻醉处理方法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4):105,107.

·影像诊断·

Clinical Study on Anesthesia Application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LI Yanh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Wu chang City, Hei Longjiang Province, Wuchang 150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Clinical anesthesia application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re to be investigated.Methods Treat 35 patients of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anesthesia treatment who are received in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November 2014 and then observe patients’ anesthesia dosage, anesthesia treatment time and their sober time.Results There are 3 cases of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lung infection and 1 case of organ failure, patients achieve favorable anesthesia effect as well as treatment effect, and such a result has statistic value (P<0.05)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o treat patients of 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with appropriate anesthesia method on a basis of patients’ own physical state in order to reduce patients’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keep proper anesthesia applic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a successful operation for patients.

[Key words]Acut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linical anesthesia, Sober time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1.142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1-0171-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