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生能够理解的教学
——以一道有理数加法应用题为例
2015-01-31江苏省无锡江阴徐霞客中学王枫
☉江苏省无锡江阴徐霞客中学 王枫
设计学生能够理解的教学
——以一道有理数加法应用题为例
☉江苏省无锡江阴徐霞客中学 王枫
由于生活经验的匮乏,在解决应用型问题时,学生往往会被实际问题中复杂的生活情境和数量关系“吓住”,导致求解思路不顺畅,甚至无法求解.这在七年级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学段衔接带来的各种不适应;二是学生本身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先天”不足.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应用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己应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理解数学问题,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理解的数学教学,笔者立足基本概念,从问题情境的细致剖析入手,展开对话交流,引导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结合一道有理数加法应用题的教学历程谈谈个人的体会,期待您的批评指正.
一、教学片断
例题有8筐白菜,以每筐25kg为准,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称后的记录如下:1.5,-3,2,-0.5,1,-2,-2,-2.5.这8筐白菜一共多少千克?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想想题目给我们哪些条件,要我们求什么?可以怎样求?并将你的发现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读题,并在小组中交流题目的条件和结论.5分钟后,全班交流.
学生1:题目告诉我们一共有8筐白菜.
学生2:要我们求的就是这8筐白菜的总重量.
教师:还有哪些信息呢?
学生3:每筐25kg为标准.
教师:这个25kg可以给个名称吗?
学生4:标准重量.
教师:好的!这8筐白菜都是标准重量吗?
学生(齐答):不是!
教师:那是多少呢?
学生5:分别是1.5,-3,2,-0.5,1,-2,-2,-2.5(单位:kg).
教师: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6:在标准重量的基础上,超过的千克数记为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
教师:那我们就一个数字说说它的含义,就以第一个数字为例吧!
学生7:1.5表示的是超过标准重量1.5kg.
教师:为什么?
学生8:1.5是正数,根据题意,正数表示的是超过标准重量的千克数.
教师:很好!谁来说说“-3”的含义.
学生9:-3是一个负数,根据“不足的千克数记为负数”,所以-3表示的应该是比标准重量少3kg.
教师:你说得真好!在这个问题中,出现了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题目中用正负数将这对量展示了出来.如果我们能将它们的含义理清楚,那求解就很方便了.“-3”还可以怎样理解呢?
学生10:也可以从超过的角度阐述它的含义.
教师:是吗?你是从哪儿得到的启示?
学生11:在学习正负数的时候,我们曾经探讨过“增长-6.4%”的含义(具体见教材第3页例题),“增长-6.4%”实际上就是减少6.4%,所以,这里也可以从超过的角度来说明负数的含义.
教师:太棒了!就请你从这个角度来说说“-3”的含义.
学生12:-3还可以说成超过-3kg.
教师:好的!下面就大家从这个角度说说给出的这8个数的含义.
学生13:这8个数的含义分别是超过1.5kg,超过-3kg,超过2kg,超过-0.5kg,超过1kg,超过-2kg,超过-2kg,超过-2.5kg.
教师:求8筐白菜的总重量,我们可以怎么列式呢?
学生14:先求出每一筐白菜的重量,然后再相加.
教师:嗯!是个不错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15:还可以将题目中给出的这8个数据先相加,然后再加25×8.
教师(疑惑的样子):可以吗?
学生16:可以的啊!我把每一筐白菜都当做25kg,也就是题目中的标准重量,根据题意可得,第一筐超过了2.5kg,第2筐超过了-3kg.以此类推,8筐超过的数量题中都给出来了.这样我就可以直接将这些表示超过的数据相加了!
教师:那么,这8个数相加,得到了什么呢?
学生17:一共超过标准重量多少千克.
教师:很好!将这8个数的含义都从超过标准重量的角度理解,8个数相加的含义也就很清楚了.接下来,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求出总的重量.
二、片断分析
在解答这道例题之前,学生刚刚获得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本题是意在对加法法则进行即时的巩固.然而,由于需要根据实际情境列出算式,而且是一个建构在复杂情境之上的较为复杂的算式,这对于刚刚走进初中的学生来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尚不能准确区分,要想从题中顺利抽取出符合要求的算式谈何容易,还要理解这一算式的含义并用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更是难上加难了.为了帮助学生顺利突破列式这一难关,教师从学生已经获得的“正负数的意义”入手,让学生在审题时详细解读题目给出的各个数据,并适时引导学生从一个“统一的角度”(即超过标准重量)解读数据,让最后列出的加法算式的含义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同.仅从教学过程看,不去详细解读数据的含义,直接将“用加法求解”告知学生,他们也是能够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但从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深刻程度和对他们数学学习力的发展来说,这样的含义解读可能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案例中,教者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流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学习.
三、教学反思
1.理解数学是设计学生能够理解教学的前提
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毋庸置疑,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将决定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理解的深刻程度.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多维度解读,对学生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的“边边角角”理清楚,攒足教学设计的资源.以本文中的例题为例,教师对所要呈现的例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仔细分析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并尝试从学生的角度阅读例题,捕获解题信息,思考解题方法.题中给出的8个数据,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自己不同的理解,这些不同的“见解”将直接影响着解题思路的获得.为了突破这一认知难点,使之不成为影响问题解决的障碍,教师将自己对数据的理解引入到教学,将8个数据从同一个角度进行了解读,让学生在列算式时不再纠结于“超过”还是“不足”,问题的解决不再受到与本课无关因素的干扰了.应该说,教者立足于教材关联,从数学的角度认真解读了这道例题,从而为教学上设计与实施铺平了道路,教师的数学理解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
2.摸清学情是实施学生能够理解教学的关键
数学教学应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进行,任何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形成都应有坚实的基础,这些基础就是学生的学习现状,也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和经验基础,并在这些基础之上找寻出新知的“生长点”.接下来的教学设计,就应是在这些“基础”之上的有效“搭建”.以上面的例题为例,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知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学生已有的“称重”的生活经验等都是这道例题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设计教学前就已经对它们进行了逐一梳理,接下来的设计与教学自然也就在这些基础之上展开了.比如,为了让学生明晰所列加法算式的含义,教者从8个数字的含义解读入手,将题中给出的从两个相反的角度解读统一为从“超过规定重量”进行解读,这样所列的加法算式含义就十分清楚了,最终学生15给出的解法也就能够得到所有同学的认同了.
3.对话交流是落实学生能够理解教学的途径
为了落实学生能够理解教学,教师一般会围绕教学的主题设计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指向例题情境,有的指向题中数量关系,还有的指向解题思路,无论问题指向何方,最终都是指向了例题的解答,因此,这些问题就成为了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工具,也就成为了落实学生能够理解教学的重要途径.对话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主动融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他们的思维异常活跃,成效是显著的.在上面的教学片断中,教师围绕“-3”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几乎都是教者苦心经营而得的.在追问“-3的含义”的过程中,唤醒了前面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并为其他数据的解读树立了榜样,这显然成为了这道例题教学的“转折点”,学生之所以能突破“先求出每一筐白菜的重量,然后再相加”这一旧的解法,正是基于对数据含义的再认识,再解读,是在教师对数学充分理解下的自我认知的创新,更是师生对话交流的最为重要的成果,让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己能够理解的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