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医院校中药药理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2015-01-31彭求贤莫志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药理学西医中医药

彭求贤 莫志贤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

西医院校中药药理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彭求贤 莫志贤*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州510515)

本文基于中药药理学教学本身的特点,结合西医院校背景下中药药理的教学现状,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几点改革的措施,从突出重点,注重中西医理论的联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采用多样性教学;多介绍中药药理研究新进展;注重实际运用,突破传统考试模式4个方面提高西医院校的中药药理学教学的效果。

中药药理学;西医院校;教学改革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理论风格和诊疗方式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而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在一定程度上架起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桥梁,使中西医学融汇贯通[1]。现在越来越多的西医院校开设了中药药理学课程,对于培养适应国情需要的医学人才,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质量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西医院校中,由于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学校教学模式等原因,中药药理学课程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因此,探寻教学改革在西医院校中药药理学科发展中至关重要且亟待进行。

1 西医院校中药药理学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1.1 专业性强基础要求高中药药理学是一门专业课程,既以《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西医课程为基础,还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和《中药化学》等中医药课程背景知识上。西医院校中,中药学专业、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和西医专业都开设了中药药理课程。由于各专业培养方向的侧重点不同,他们的学习课程也有差异,以上课程可能并未学习。因此,在中医班级中往往出现西医和化学课程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对本课程有关药物的机制研究-物质基础研究和中药药动学部分较难理解。而中药或药学专业学生由于西医基础薄弱,对药物的药效基础或各指标之间的联系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应该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区别对待。

1.2 知识点多记忆难度大常用中药的数量多,而且每一个中药的成分多样,而且每一种成分都可能具有多效性,这些特点增加了中药药理学的难度。另一方面,中药在中医理论下的功效和现代研究的药理作用很大差异,使有中医基础知识的学生感到困惑,而先接受西医基础知识的学生产生对该课程的抵触。比如,中药附子中有很多种类的生物碱,它的药理作用除了抗心律失常等,还可以消炎、止痛,并且提高应激能力等。另外,中药药理作用中比较难掌握的一点是药理作用没有非常明显的量效关系,因此,想要发现或掌握它的明确规律也有相当大的难度。每一味中药里所蕴含的繁杂的药理关系对于学生来讲,需要花费很大的工夫来记忆。

中药药理学在整本教材中都涉及到了大量的实验内容,而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学习背景或基础,往往无法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推论。如介绍黄芩的扩血管作用时提到其可对抗NaCl,KCl和CaCl2所致的动脉血管收缩,但是如果学生不清楚K+与提高细胞兴奋性而促进电压依赖性钙内流有关,就不能理解黄芩的扩血管机制[2]。

1.5 学生对中医药兴趣不强常规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过程和状态中,这种学习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讲解完大量的内容,但是很难保证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步骤,真正理解教学知识点,或者即使有不懂的地方,可能也不会立即提出。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作为西医院校的学生,入学后偏重于西医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如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习过程中有先入为主的因素,让学生突然接触传统中医理论,不可避免地用西医观点来看待中医。中医有很多地方存在与西医脱节的现象,中西医之间不能完全对应。并且在课时较短较少的情况下学习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等内容,知识跳跃及跨度较大,学生对中药药理学理解难度极大,听课似懂非懂,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中医的思想体系与西医学生先入为主的现代医学理念不甚相符,现时不少自然、社会学者认为中医概念模糊,存在同药不同效,同效不同药而又讲不清原因的情况,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认知态度。

1.4 缺乏适合西医院校的中药药理学教材现行的西医院校中药药理教材是直接引进中医药院校的教材,没有专门的适用于西医学生的教材。这些教材在内容上是以中药传统功效为章节编排的,有利于中医学生学习,而给西医学生学习带来了困难,要求西医学生将药物与疾病和系统联系。真正适用西医学生的中药药理教材应该按照疾病或机体各个系统分章节编排。如抗肿瘤中药和抗高血压中药,或者消化系统中药和呼吸系统中药。例如补气药一般归脾胃经,有健脾补气作用,这些药物往往作用于消化系统,如调节胃肠功能、抗溃疡等,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药物。而补血药往往能够促进造血、增强人体免疫力,如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等。理气药主要针对平滑肌起作用,包括胃肠道、支气管、子宫及心血管平滑肌等,如枳实、陈皮、青皮、木香都对胃肠道平滑肌起作用,而枳实还能对子宫心血管起作用,陈皮、青皮、木香还能对支气管平滑肌起作用。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主要工具,应该打破中医、西医固有的理论体系,将必须具备的知识重新组合,编写适合西医院校需要的中药药理学教材。

2 西医院校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2.1 突出重点注重中西医理论的联系中药药理学主要介绍与中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等方面的知识。这一课程作为中药学的分支学科,与传统的中药学相比,涉及的医学基础知识较多。特别是对于只有西医知识背景的学生而言,尝试应用中西药对比的教学方法能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讲授补虚药健体补虚作用时,要相应地复习免疫学有关知识;讲授利水渗湿药作用机理时,要补充泌尿系统的生理学知识;讲授活血化瘀药作用机理时,要增加血液流变学知识等。如介绍中药对免疫系统、炎症和肿瘤的作用时,可以对比相同作用的西药及其作用机制,分析免疫、炎症和肿瘤的内在联系及其归属于中医哪些病症,总结归纳这一类中药的化学成分的共同点。学生在学习中药的药理作用的同时,注重与西药中有相似药理作用的药物一起记忆。在复习西药药理作用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学习中药的药理作用。例如,泻下药大黄与比沙可啶同属于刺激性泻药,芒硝与硫酸镁同属于渗透性泻药。授课时,若涉及到学生缺乏的知识,可以预先通知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2.2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采用多样性教学中药药理既有中医药理论和技能,又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内容。所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至关重要。如是教师是从中医院校毕业,应该让这些教师去见识医学临床,系统的学习临床基础知识。如果教师是西医院校毕业,应该安排学习中医基础知识。

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单纯是方法自身的改革,也是教学观念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宗旨,大多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应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念,在教学实施中应注重方法的灵活应用,将讲授、启发、讨论互动、PBL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人参的增强免疫作用和抗肿瘤作用时,不能仅仅告诉学生人参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应该解释人参是补气药,具有扶正祛邪的功效,而扶正祛邪和增强免疫抗肿瘤是相通的,只是不同的理论体系的两种不同表述而已。进一步归纳具有抗肿瘤和提高免疫作用的补气中药或复方。

由于中医理论多比较抽象,与学生在此之前所学习的西医理论知识联系较少,此时若继续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理想。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即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选定几个实验题目,由学生自行分组,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并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写成实验报告上交教师,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其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完成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由于学生参与了从实验设计到获得实验结果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的积极性提高。

考虑到教与学的不可分割性,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让学生主动汇报自己制作中药药理学课件,分小组汇报,每小组汇报一个中药,其余学生可以对这组同学进行互动,这种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自己制作的相关内容记忆深刻。讲授课程过程中,引用一些与医药学有关的历史小故事,临床运用的实例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教会学生要将同一学科乃至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由于现代医学中很多方法和技术来源于国外,所以西医院校学生接触到不少英文的医学专业术语。在讲授课程时,可以多使用英语词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双语教学[3]。双语教学有利于中医药与国际接轨,是提高中药药理学在现代医学领域影响力的中药途径。

2.3 适当介绍中药药理研究新进展西医院校缺乏相匹配的专门教材,而且现行的教材都相对滞后。近20年,中药研究逐渐深入,如麻黄碱具有平喘、抗炎功效。但是近来发现麻黄多糖的降糖作用。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可以适当讲授一些当今研究的新进展,删减一些已经过时的内容,帮助学生拓宽学习和科研思路[4]。

2.4 注重实际运用突破传统考试模式中药药理学传统的考试主要是闭卷、开卷等笔试方式,仅仅强调学生的记忆能力,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科的实用性。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中药药理学不是西医学生的专业课程,只需要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就能高分通过。为了改变这一观念,以考促学优化考试方法也非常必要。具体的考核方法可以在易桂生教授[5]的改革方法基础上优化。考试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理论考核,要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考试方式可实行开卷考试、闭卷开卷相结合、半开卷考试。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悉和掌握程度;第二部分为科研能力考核,主要是给学生命题,让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从实验设计的可行性,文献查阅情况给予评分;第三部分为综合运用能力考核,采用案例分析方式进行考试,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考核方式可采取课堂上学生小组讨论、上交实验报告的方式进行;第四部分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考核,通过课题的到课率,学生分组授课的表现给予评分。

3 展望

中药药理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最富活力的结合点,也是促使学生掌握中西医结合思维方法的一门重要学科。在西医院校讲授这门课程,既要学习中医药院校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又不能全盘照搬。教学过程还需要不断探索,并在探索中完善、总结和创新。这样才能使中药药理学教学更好地适西医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基本理论,熟悉和理解当今医学领域中国国情的专业人才。

[1]彭成.中药药理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

[2]马欣,李孝光.硫酸锌对离体血管平滑肌的作用[J].药学学报,1989,24(10): 786.

[3]莫志贤.中医中药本科生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与教学探索[J].南方医学教育,2005,4:22-23.

[4]张义兵,刘莎.本科中药药理学教学难点与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5):47-48.

[5]易桂生.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考试改革探讨[J].新疆中医药,2013,31(2):53-54.

The Situation and Reform Explo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Teaching in Western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NGQiuxian,MOZhixian
(Schoolof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515,China)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teaching,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Western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som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eaching the theory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thematic form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us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ing in study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 teaching in western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ology;Western medic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eaching reform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6.076

1672-2779(2015)-16-0156-03

:杨杰本文校对:杨杰

2015-06-0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2014M560666)

*通讯作者:cherrymo@fimmu.com

猜你喜欢

药理学西医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