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导向下美国职业教育探究
2015-01-31白继恩
白继恩,白 颖
市场需求导向下美国职业教育探究
白继恩,白 颖
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与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最密切、也最活跃,为了使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机制的要求,使培养出的职业人才能更好地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求,针对美国在市场需求导向下开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研究。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美国;市场需求
经济全球化推动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高速发展和加速传递,对各国的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培养人才的方向决定了员工(无论把他当成“人”或当成“资源”)究竟是更能发挥生产力,还是最后变得百无一用。[1]美国的职业教育拥有近140年的悠久历史,在其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从1862年《摩雷尔法案》颁布以来,职业教育历经曲折的发展,在规模、层次、质量和效益等方面都走在了当今世界的前列。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美国的职业教育形成了一套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则完备
(一)立法完善
美国十分重视通过立法来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如颁布《人力开发与培训法》(1962)、《职业教育法》(1963、1990)、《公平就业机会法》(1965)、《青年就业与示范教育计划法》(1974)、《就业培训合作法》(1983)、《成人教育法》(1996)、《劳动力投资法》(1998)。[2]期间,美国政府也把终身教育理论引入到职业教育立法体系中,国会于1976年10月12日通过了《终身学习法》,把从业人员一生的职业发展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职业教育贯穿于每一个发展阶段。继《终身学习法》之后,1993年颁布《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为其后建立各类学校及各种社会教育机构相融通的、从幼儿园到高中都进行职业教育的大体系奠定了基础;1994年颁布《从学校到工作机会法》,向各州提供资金,帮助建立使学生顺利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场所的服务体系。经过不断完善,美国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二)政府定位妥当
美国政府并不直接进行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方面的操作性工作,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并制订有关规划、政策、法规,搜集、提供相关信息,拨付经费等环境支持性工作上,通过间接的方法来引导和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美国政府对职业教育投入了巨额的资金,但总体来说,政府更多是发挥投资引导作用,企业、受教育者本人、州和地方政府才是教育投资的主体,法律规定企业必须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对雇员进行培训。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的一系列培训投资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有限资金的导向作用,如只有参加由政府制订的培训就业项目的教育机构才能得到相应的经费,或是资金跟着培训对象走。
美国政府在职业教育中还发挥着积极协调和联系相关方的作用,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与工业部门、商业组织、就业部门、雇主组织的横向合作日益增多。
(三)民间机构作用显著
美国职业教育的项目繁多、工作量巨大,政府本身无法完成,民间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行会性质的专业协会、专业团体是民间机构之一,主要肩负行业自律和行业保护的作用。在与学校形成的质量契约关系中,学校对教学质量负责,而专
业协会、专业团体则适当控制专业课程内容,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质负责,同时,还是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中介机构。
民间机构作为中介组织还积极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以促进“双赢”合作。一方面,有利于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改进,因为工商企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最有发言权,它们是职业技能需求的最好判断者;另一方面,在就业前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操作训练,有利于从业人员自身职业素质的优化。
由雇主(工商企业)组成的咨询委员会,还对职业教育的项目、质量等提出改进建议,也为毕业生提供一些就业的机会,实际上工商企业参与了从招生到课程设置、从安排学生实习再到录用毕业生的职业教育整个过程。曾经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约17万家企业成为了美国职业教育项目“学校到工作”(school-to-work)学习项目的合作伙伴,25万多家企业为高中生或者社区学院的学生提供了职业教育实习活动。[3]美国职业院校与企业界的契约关系就这样牢固地建立起来,使教育教学紧跟各行业发展的步伐、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二、教学与就业服务一体化
以全美各类培训为例,非常明确地以就业服务为指导思想,培训与就业结合紧密,具体的政策措施到位。政府除在立法、就业政策、培训内容等方面提供支持外,还独具匠心地推出了培训—就业“一站式”(OneStop)服务,所有参加此类培训的人员,都免费享有专人为其进行职业介绍的服务,很好地将职业介绍与培训这两种服务融合在了一起,从而使培训更具实用性和目的性。对经费的投入则采用“购买培训成果”的方法,将参加培训的人数和培训后能否实现就业作为政府提供培训经费的依据。
三、教育周期灵活,教学服务个性化
美国的职业教育教学周期灵活,形成了短期培训、正规学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职业教育体系。除了2~3年周期固定的全日制外,还开设了时间仅为几周甚至几天的短期培训项目,这种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培训在整个职业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职业院校除招收不同学历层次的全日制学生外,还必须承担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下岗就业培训的教学任务。
美国人崇尚个性,其职业教学也不例外。对于需要提供重点帮助的对象,如长期失业人员、困难群体、因经济结构调整而大规模失业的下岗人员等,美国政府为他们每一个人都建立了“个人培训账号”,职业介绍机构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咨询、职业培训、社会帮助等一系列个性化的服务。如被确定到美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每个人,均有权根据培训机构以往的表现,从许可的培训机构名单中选择自己认可的机构,并接受最能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培训项目,发生的费用通过“个人培训账号”直接支付,专款专用。
四、能力本位的职教观
美国职教界普遍认同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的教育观。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是美国职业教育由学科本位观向能力本位观转变的时期,能力本位观把整个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定位在——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全部能力。对于这个“全部能力”的认识,美国职教界又有新发展,即新职场能力观——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把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求具有收集、整理、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
五、融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美国的职业教学不仅仅传授职业性课程,职业性课程也不仅在职业院校才设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呈现出交叉渗透的趋势。这种融通具体采用了四种方式:(1)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术课程,在职业学校开设通用性课程;(2)在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都开设融合通用、职业与学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3)沟通职业教育和普遍教育,强调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职业前途教育”,把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大学预备教育融为一体; (4)学习周期灵活多样的“地区职业技术中心”,学生在该中心与原先就读的学校两个地方交替学习,并均可修得所需的学分。
[1][美]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桑光淇,刘正良.美国职业培训制度运作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7(13):159-160.
[3]张凤娟,陈龙根,罗永彬.美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机与障碍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8(5):86-90.
[责任编辑 秦 涛]
白继恩,男,常州机电技术学院绩效管理部助理研究员/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白颖,女,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G710
A
1674-7747(2015)32-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