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问题及反思

2015-01-31郝福锦

职教通讯 2015年32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培训

郝福锦,陶 莉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问题及反思

郝福锦,陶 莉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探析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及问题,并对此进行了反思。

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

志愿服务是公民个人基于道义、信念、良知、爱心和责任,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他人、社区和社会提供的一种公益性服务。[1]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随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迅速发展,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自愿性、无偿性、组织性,参加志愿者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增加社会责任感。[2]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其可持续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笔者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本次问卷共发出230份,共收回222份,有效问卷222份,有效率为96.5%。为了体现样本的广泛性,本次被调查对象中大一学生32人,大二111人,大三79人。同时,笔者对20名志愿者进行了深入访谈,基本了解了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现状的调查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热情高,但了解程度低

当问及是否愿意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36.8%的被调查者选择非常愿意,49.1%的大学生选择一般愿意,只有6.4%的学生明确选择不愿意。数据显示,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非常高,尤其是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他们满腔激情,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但在访谈中,笔者发现,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随着入校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减弱趋势。问及原因,被访谈者表示:(1)因为课业及就业的压力使得他们不得不将课余时间用来学习;(2)由于在参加过几次志愿活动后,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效益,使得他们有挫败感,从而选择推出志愿服务行列。

调查数据显示,一半的被调查者选择一般了解志愿者服务活动,31.5%选择了解一点,11.3%选择不了解,只有7.2%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了解。当问及志愿者服务内涵时,被访谈者只是说志愿服务就是无偿为别人做事、帮助他人,而对志愿服务的理念、志愿者应享受得保障措施等几乎没有概念。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形式单一,频次较低

在《共青团2015年工作要点》文件中针对青年志愿者服务年度活动安排中包括“志愿助残阳光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西部计划”、“暖冬行动”“海外计划”、大型赛会、应急救援、禁毒宣传教育等志愿服务项目。但在现实中,被调查大学生曾经参与过的志愿服务活动集中在社区服务、敬老院献爱心、义务助教、赛会服务、公益慈善等传统服务项目,这部分活动大多是学校团委统一部署或者是由学校社团活动组织实施,这对大学生群体来说比较容易接触到,可以体现自身

价值。总体来说服务活动形式单一,服务技能较为简单,未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所学知识。

调查中发现,高校团委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集中,频次较少。数据显示,只有7.2%的被访者表示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将近八成的被访者表示只是偶尔参加或者是从未参加过志愿活动。问及原因时,被访者表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途径较少,他们大多数是被学校临时召集参加某项大型活动服务,或者是偶尔跟着社团去敬老院关心老人、去农村义务助教。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前期培训不足

在志愿者培训方面,有71位受访者选择参加过志愿服务基本理念培训,占总选项的21.3%;有85位受访者表示接受过志愿服务所需的基本技能培训,占总选项的25.4%;有55位受访者接受过志愿者责任与权利培训,占总选项的16.5%;有31位受访者接受过志愿者归属感培训,占总选项的9.3%。在调查中,有92名受访者表示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占总选项的27.5%,他们完全靠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志愿服务。在访谈中,大多数志愿者表示,高校团委或者社团组织在招募志愿者时很少对他们进行志愿者精神、理念、价值进行培训,大多数只是对他们服务的内容、行程安排等进行常规性指导,可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前期培训不足。

(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经费来源紧张

从志愿者服务长期发展角度考虑,雄厚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提倡无偿性,但随着活动开展的多元化,服务成本也随之增加,如用餐费、交通费、材料费等一些必需品的采购费用不能由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来负担,只能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但调查数据显示,志愿者服务活动经费来源前两项是“志愿者组织自筹”和“学校提供”,分别占总量的22%和18.9%,而“政府拨款”只占总选项的9.8%。在采访了几位具有社团负责人后,他们组织活动面临最困难的问题就是缺少资金支持。

(五)大学生志愿者维权意识强,但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当问道“如果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受到伤害会怎么办”时,有119人选择了“依据法律程序解决”,占被调查人数的53.6%;73人选择了“到志愿者组织投诉”,占被调查者的32.9%;有13人选择“退出组织,不再参加活动”,占总数的5.9%。数据表明有超过八成的受调查者会选择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只有2.7%的受调查者表示会“不出声,默默忍受”,可见当代大学生志愿者维权意识较强。

长期以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非常高,他们愿意无偿为他人服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保障大学生志愿者的安全等权益显得格外重要。当问及“志愿服务组织是否为志愿者购买保险”时,只有4.1%的受访者表示总是购买,8.6%的受访者表示有时购买,10.8%的受访者表示偶尔购买,而20.3%的受访者表示从来不购买,53.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虽然有维权意识,但仍未清楚哪些内容属于自身合法权益,志愿者组织也未充分保护大学生志愿者的合法权益。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松散,管理机制不够科学

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组织结构松散,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3]在志愿者招募环节,未进行严格的把控,在访谈中,有受访者说道,“当时只是交了一份申请材料就直接被录用了”,笔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H社团,该社团主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社团负责人也无奈地表示,“由于学校不给社团经费,导致社费非常紧张,无法开展活动,只有通过多吸收成员缴纳社费,才能维持社团的正常运转”。

在管理方面,大学生志愿者缺乏专业的指导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由于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志愿者培训体系,缺乏专业的志愿者培训导师。很多志愿者在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礼仪、应急方法等内容后就凭着一腔热情匆匆上岗了,没有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导致服务质量会大打折扣。另外,当前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管理中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这严重阻碍了志愿者服务的长期发展。目前,对志愿者的奖励主要是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主要是领导或老师同学的关心、认可,物质奖励主要是纪念品、证书,等等。在调查中,大学生志愿者更希望能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挂钩,如评奖学金时可以加分、用

人单位招聘时可以优先录取。但在现实中,这些激励措施没有落到实处,难以激励志愿者长期、高效地参与活动。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政府、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志愿服务在我国发展得较晚,社会对志愿服务和志愿者认知不够,很难短时间内激发全社会的志愿热情,得到全力支持。上述调查结果分析中提到大学生志愿服务经费来源紧张,主要依靠组织筹措和学校,政府和企业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经费支持不足,由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这导致很多公益性的组织无法生存下去;另外,政府未能给大学生志愿者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让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无后顾之忧。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实施了志愿服务条例,但国家对志愿服务未进行立法,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全面,政府、媒体、宗教机构、企业、社区、民间组织都会支持,而且许多社会团体都积极支持和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4]我国并未出台一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法律,这就导致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权益受到侵害时投诉无门,不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大学生志愿者自身认知不足,信念价值有待提升

在实际开展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受经费、时间等因素影响,很多大学生志愿者都未经过专门的志愿服务培训就直接上岗,使得很多大学生理解中的志愿服务还停留在传统的“学雷锋,做好事”的意义上,很多志愿服务活动都集中在去福利院慰问老人、去农民工子弟学校助教、义卖筹集善款帮助他人等,志愿者参加活动带有盲目性、从众性,不能让自己的专长发挥作用。另外,在访谈中,一些志愿者表示是出去好奇才会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当真正参与志愿活动后才发现实际并没有想象中的简单、美好,他们没有认识到志愿服务不仅仅是拥有热情就行,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课余时间,有时候面对的环境很艰苦。[5]

在访谈中,笔者还发现,志愿者对活动过程中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抱怨。比如,有志愿者说到,在一次大型赛事服务中,由于他迟到了几分钟就被组织者狠狠批评了一顿,他觉得很冤枉,自己无偿提供服务还要挨骂;有的觉得自己被分配的岗位不好,觉得组织者不公平;还有的提到在帮助他人后,连一句“谢谢”都没有。可见,仍有部分大学生志愿者没有彻底理解服务精神,他们没有认识到做志愿者必须要有强大的信念支撑,要有积极的价值观向他人传递正能量,而不仅仅是只有满腔热情。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反思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我国仅有20余年的发展历史,起步相对较晚,对我国来说是一项新兴的公益事业。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快,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志愿服务的精神和意识开始被广大青年所接受,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热情奉献给公益事业。近几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国际盛会,这都离不开辛勤服务的志愿者,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群体。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仍存在着组织机制不健全、政府和社会支持力度不够、自愿者自身认知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发展。对于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的探索在志愿服务领域的研究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方案需要更多的学者共同研究和探讨。

[1]党秀云.论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1(3):50-54.

[2]魏向阳.高校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活动问题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54-56.

[3]刘志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月刊,2010(18):35-36.

[4]曾骊.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构建[J].当代青年研究,2008(8):59-64.

[5]宋海英.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责任编辑 秦 涛]

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SJD526)

郝福锦,男,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5)32-0044-03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培训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