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

2015-01-31吕庚圣

职教通讯 2015年32期
关键词:职业学校课程

吕庚圣

中职学生流失原因及对策

吕庚圣

职业学校流生与中小学相比,较为普遍,控制中职流生数量,一直中等职业学校的一大难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流失率高,不仅影响职业教育的公平和吸引力,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给国家财政投入和教育教学资源带来严重浪费,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安。流生问题已经一是个社会问题,“控流”工作须引起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职业学校;流生;原因;对策

职业学校的流生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各类验收、评估,把流生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加以考核,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职业学校学生流失率一般都在20%左右,流失高峰期一般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经过一学期“观察员的生活”,他们感到“枯燥”、“无望”,于是就“另寻他路”了。这些流生一旦离开学校,就成了“孤儿”,家长管不了、企业不录用、学校干预不了,很快就会与社会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小混混”混在一起,成为危害社会的一个因素。因此,职业学校须坚持“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多培养一个优秀学生,社会就多了一个和谐的音符;多挽救一个差生,社会安定就少了一份危险”的社会责任感,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力控流生数量。

一、导致流生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1.留守学生。父母双方在外打工,学生在家得不到正常的关怀和教育,没有目标,没有追求。

2.离异家庭学生。这些学生因家庭的变故引起了心灵的创伤,有的抑郁自卑,有的悲观厌世,有的放荡不羁。遇事无人配合管理和教育,很快就成为流生。

3.孤儿、单亲和特困学生。这些学生因为家庭的灾难而变得性格内向、不善言辞,胆小、软弱。他们往往是调皮学生的欺负对象,在他们受到欺负后又不敢向班主任揭发,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最后成为流生。

4.家长自身素质。有些家长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不高,他们没有水平、能力和方法去影响和教育孩子,有的甚至是误导。当孩子在校违纪违规时,有的持无所谓的态度,反映冷淡;有的反而为孩子较辩,进一步助长孩子的“嚣张气焰”;有的认为“读书无用”,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信心,想早让子女去打工挣钱。

(二)学生自身原因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来校读书可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学习不求上进,在学校枯燥无味,又没有“自由”,学习成为很痛苦的事情,从而成为流生。

2.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以学习为借口,可以有机会自己支配时间和钱物,以满足自己玩乐需要。他们避开家长,吃、喝、玩、乐、迷恋网络,有的甚至参与赌博、盗窃、打架,他们花钱没有节制。家长多次被“传唤”到校,却依然“死不悔改”,导致家长失望。

3.学生缺乏主见,独立意识差。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意识,人云我云,片面地跟着别人,别人不上我也不上。当他们听说外面有什么就业机会,就自动放弃学业而盲目跟随。

(三)学校原因

1.班主任对班级缺泛控制力,班级学习氛围不浓,有些事情处理得不公正。

2.教育方法不当。教师缺乏情感调控艺术,过多的强调纪律约束,无休止的严厉训斥,超越学生的承受能力,迫使他们形成了与其在学校“受罪”,不如离开学校到社会上去逍遥自在的逆反心理。

3.教育态度的偏离。面对问题成堆的学生,教师渐渐失去了教育耐心,由此而产生了冷淡、漠视、嘲讽等情绪和态度,致使这些学生对学校彻底绝望。

4.课程教学的偏向。教学模式陈旧,考核模式死板,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不当,课堂上仍然以灌输知识为主,理论课程开设较多,实践课程没有得到强化。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降低。认为与其在这里学习理论,到不如去参加技能培训,或者干脆去学徒。

(四)社会原因

1.社会及政府的导向依然不力。政府依然没有从法律层面上重视起职业教育。许多行业企业不管有无资格证都可进入,甚至有些企业招收未成年人就业,而国家并没有监督、执行到位,导致职业教育变得可有可无。社会对职业中学的认可度不高,地位不高,在部分家长和学生那里没有魅力,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才选择职业学校的。只要遇到一丝不理想的情况就可能退学离校。

2.政府资金投入依然不足。中职教育由于在基础设施、人员工资、机器设备、人员培训、技术引进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学校硬、软件跟不上,制约职业学校向前发展。

3.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缺乏调控职校规模的灵活机制,各职校为争夺生源,展开“招生大战”,相互诋毁丑化,有些学校还给教师强行分配招生指标,作为考评、晋级、工资发放的标准。教师为此而“走南闯北”,甚至不惜钱财“买学生”,如此所为,在学生心底埋下轻贱职校的心理阴影,一有外因诱导,就会导致学生流失。

大量流生的出现,无论是对学生、学校、还是对社会都是隐患。只有充分认识这种隐患,引发对流生现象的思考,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才更有发展的前景。

二、控制流生的对策

(一)教师要始终不逾地尊重、爱护学生,给学生以诚挚的情感关怀

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霍姆林斯说过:“皮鞭不只会降低孩子的尊严,也会毁损孩子的心灵,会在他心灵中投入最阴郁、最卑鄙的阴影:畏缩、怯懦、仇视人类和虚伪”。对待有错的学生,需要老师常怀一颗宽容之心,用“尊重、爱护、信任”的阳光雨露来滋养和浇灌他们的心田,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罗森塔尔效应”也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职校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留人。

(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当部分中职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迷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对社会缺乏必要的适应能力。因此,职业学校须及时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启发和帮助学生对自己有比较客观、清晰的认识,使他们对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就业去向以及整个人生都有所思考、规划和准备,从而增强其在中职阶段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扬帆起航。学校应经常邀请毕业生中成材的典型、成功的企业家来校现身说教,或编印《职中学生成材录》发放给学生。让他们觉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让他们亲眼看到读职中成才的希望。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没学好,普高念不了,甚至有的学生是小学就没学好,初中没念下来的辍学生、“双困生”、“问题生”。他们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面对这些学生,我们充分认识到:重新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是我们职中教育的首要任务。从心育入手,帮助他们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完善人格、勤奋学习。

(三)造就一支勤奋工作、任劳任怨的班主任队伍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建设者、管理者和组织者,对学生的教育是最直接的。实践证明,班主任工作好的班级,流生较少,反之会多一些。因此,通过加强班主任队伍师德建设,树立责任意识,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品读

学生情感、提高驾驭学生情感的能力,为每一位学生搭建成功平台,在真诚中赏识,在激情中赞美,在希望中评价,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克服厌学情绪,在成功、自信中扬起理想风帆。通过班主任科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心理,有利于防止学生流失。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容易接受的载体之一。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活泼、好动、乐于展示自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展现他们的天赋和才华,发泄内心的激情,满足他们的精神和心理需要,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给他们创设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氛围,既有利于他们扬长避短、获取自信,又有利于他们展示个性,提高对学校的认可度,增强对学校的凝聚力。

(五)推行“特长导学法”

“特长导学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特长抓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兴趣小组为组织形式,以活动课为载体、以帮教辅导为手段,培养学生个性化特长,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保持学生持续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对适合其特长的某一学科的基本素养和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感悟幸福、体验成功。“特长导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优秀率和巩固率。

(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1.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功能定位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需求,以及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等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标准,特别是英语,须进一步降低标准(高考都已经改了)。根据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的原则,精心选择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完善教材体系。

2.推行弹性学分制和现代学徒制。传统的教学体制已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弹性学分制应作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新生事物应大力推行。这种教学体制下,学生只要按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考核类型,获取毕业资格的最低总学分就可以毕业。一些在学习上有“缺陷”学生不及格课程的学分可以用其他课程的学分来代替,使这些学生也能完成学业。在这种教学体制下积极实施分层教学,根据不同专业及学习者不同兴趣、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加大选修课程的开发的力度,提供更多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学生在校学习时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工,形成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这就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感到学习有希望,就业有保障。

3.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在对大类专业相应的行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工作分析和教学分析的方法,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注重理论与实践并举,建立适应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为“先实践后理论”;在教学环境上,创设尽可能与工作环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效率。

中职生的流失问题如不及时疏理,必将影响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阻碍现代化的进程,还会为社会带来不安定的因素。职业学校应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到在学校能学到真正实用的知识,对未来充满信心。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及家庭也应通力协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生问题,从而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秦 涛]

吕庚圣,男,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5)32-0041-03

猜你喜欢

职业学校课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职业写作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