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修可以不死吗

2015-01-31冯宗辉

中学语文 2015年34期
关键词:杨修曹操

冯宗辉

杨修可以不死吗

冯宗辉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对于杨修的死,学界观点不一,但大致认为是杨修恃才放旷与曹操奸诈嫉妒相结合的结果。杨修虽有缺点,但遇人不淑,最终祸从口出而身首异处,是历史的悲剧。然而细细盘点杨修的种种行举,我竟不再苟同权威看法,并认为杨修才不足恃,智不堪谋,招惹祸端,咎由自取,像他这种人,不要说曹操容不得,即使求贤若渴的刘备,礼遇士子的孙权,也不会把他留用身边,任其招摇以至欺世盗名。

杨修(175-219),字德祖,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期文学家,太尉杨彪之子,以学识渊博而著称。建安年间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杨修出身于世家望族,《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而杨震正是“四知”拒贿(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故事的主角,以清廉彪炳历史。所以杨修则凭官宦世家之资及才略名气,跻身曹氏政治集团,做了曹操幕僚兼曹植至交,在封建社会门阀制度的背景下,是完全不足为怪的。这既体现了曹操拢士爱贤的姿态,也成全了杨修世袭名门的梦想,所以是两厢情愿的过场戏,但是至于杨修究竟有怎样的才略,有哪些过人之处,倒还是需要细细体察一番的。

小机小巧,不足夸耀。《杨修之死》一文,是这样表现杨修的才思的:其一,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其二,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这哪是什么才思,分明是在拆字游戏上稍有高妙而已。古代例行竖写,一盒(合)酥是多么浅显的小玩笑啊,当时应该是曹操戏弄手下不识字者流的把戏,不要说杨修,换一个有些才识的人,也能窥出曹丞相的隐秘,说到底只是一个胆子的问题。作为领导的曹操,本想借以取笑一下侍从,再甜蜜蜜地把酥分而食之,落得个幽默而大方的名声,却被不揣浅陋的杨修坏了“好事”,真的是可恼可恨。

道破天机,自触霉头。是他的假天真幻灭了曹操对他的认可。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曹大人的口头禅: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所以梦杀侍卫是诈,杀一儆百是真,所谓“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从此多些敬畏,加点小心而已,只有杨修,非要做点破窗户纸的愣头青,无疑是以曹操阴暗的心灵示人的妄为之举,而且试想他这样做与人于己有什么好处呢?对曹操构不成威胁,倒是出卖了自己,套用他自己的一句话来表述:众人都不天真,唯君天真耳。

斗争无谋,政治幼稚。在参与曹氏选立世子一事中,杨修更是表现得幼稚可笑。用大簏藏吴质入曹丕府邸,可见曹丕做事缜密,不露声色。为什么这样做?他既不想违反当时的禁令,又不愿被人窥探到自己的密谋,有这样心思的人,首先显示出睿智的谋略,同时可见不事张扬的情商。而杨修做事,就不得不令人忧虑了。“修

知其事,径来告操”,表现出他做事毛糙而不计后果的性情。其一,该事件与杨修本人无任何纠葛,直接掺和进来,就堵死了退身的后路;其二,以曹丕的做事风格,不抓住现行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其三,曹操的态度是成败的关键,但是杨修屡犯曹操之忌,所以成功的把握不大。事情的结果不出预料地彻底败北。在教曹植闯城门和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两事上,是谁走露了风声,让曹操获知真相的呢?除了曹丕的眼线作祟之外,根据杨修的性格来说,自己逞能卖乖,口无遮拦,大肆宣扬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其不慎不修不智不敛之情状,由此可见一斑。

通过这几件事情的分析,我们还能认为杨修恃才放旷吗?我倒是觉得,杨修虚有其名,成事不足。作为行军主簿——相当于办公室主任或秘书长的职务,不能正确认识个人的身份角色,不但不能与领导保持一致,还喜欢出风头,耍聪明,给人浅薄不尊的感觉,而且利用职务便利,参与领导人家族的内部斗争,和秘书的职责——掌机要、讲政治、坚立场、顾大局——是完全相背离的。

有这样一个历史掌故,应能更好地表现杨修的才略机智:曹操与杨修骑马同行,当路过曹娥碑时,他们见碑阴镌刻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理解这八个字的意思吗?杨修正要回答,曹操说“你先别讲出来,容我想想。”直到走过三十里路以后,曹操说:“我已明白那八个字的含意了,你说说你的理解,看我们是否所见略同。”杨修说:“绢,色丝也,并而为绝;幼妇,少女也,并而为妙;外孙为女儿的儿子合而为好;齑臼乃受五辛之器,受旁辛字为辤(辤是辞的繁体字)。这八个字是‘绝妙好辞’四字,是对曹娥碑碑文的赞美。”曹操惊叹道:“尔之才思,敏吾三十里也。”笔者认为,人各有长,曹操所善者经世之谋略,杨修所长者词句之锦绣,况且不能以一时一事论英雄,杨修头脑聪明,反应敏捷是毋庸置疑的,但字斟句酌式的脑筋急转弯,对处置现实事务是没有帮助的,文绉绉的锦词妙句只显示了他的一点酸腐罢了。

曹操南征北战几十年,经历大小战事无数,手下谋士能臣犹如过江之鲤不可胜数,像官渡之战中的善出奇谋上策的郭嘉,在曹操攻城掠地时心智机巧的刘晔,还有奇变横生的贾诩,深通兵法的荀彧,以及一计定乾坤的许攸等等,都没有因这样那样的缺点而遭曹操的杀害,因为曹操爱的这些人才都有真才实学,在军事及政治方面,我们未曾听说杨修有何建树,他所做的写写公文,事务安排等细琐小事,也不是没人能够替代。即使在文采上,建安时最富盛名的建安七子没有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诗作与三曹的作品更是难以相提并论,即使流传下来的《节游赋》《神女赋》《孔雀赋》等文赋,也远没有达到文采斐然的程度。当时最与杨修友善的当属孔融和祢衡,其实都是喜欢用文明词骂人,没有治世兴邦才略的清士,他们早于杨修离世已数年,我们只能说他们最终殊途同归。

总之,杨修并非天嫉英才式的悲剧人物,也怨不得曹操阴险狡诈,他在才高名盛的孤芳自赏中走向没落,在不识时务的暴晒聪明中渐行渐远,在政治斗争的残酷无情中凄然归去。如果不是系出名门,如果稍有自知之明,如果不贪名分权势,如果沉心修学冶性,也许,他能获得更高的历史地位,获得更美的人生轨迹。

[作者通联:山东临清市康盛庄中学]

猜你喜欢

杨修曹操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山鸡舞镜
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之死”的“真相”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浅谈杨修之死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杨修之死》选文的倾向性问题
《卑鄙的圣人:曹操》——一代牛人的炼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