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论语·先进·侍坐》篇看高效课堂教学

2015-01-31李玉

中学语文 2015年27期
关键词:舞雩志向弟子

李玉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此言足以说明这部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著作对治世的影响。《论语》中的“过犹不及”“和为贵”“当仁不让与师”“君子言义,小人言利”“欲速则不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贫乐道”等内容至今仍然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讲:中国传统的文化根基的形成大大受惠于这位德行高尚博古通今的文化集大成者———孔子。

《论语》中丰富的内容涉及面非常之广,有政治的、哲学的、文化的、历史的、教育的等等,不一而足。那么,这部被后世认为“处世哲学,现世智慧”的《论语》对我们当下的教育教学有什么启示呢?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以《论语·先进·侍坐》篇为例。

首先,师生关系融洽。

众所周知,上古时候没有桌椅,古人往往席地而坐,两膝并拢,把臀部“放”在自己的脚后跟上,这是较为正式的坐姿。孔子也不例外,他是“平等中的首席”。侍:在尊长旁边陪坐之意。所以“侍坐”二字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孔门师生亲密无间、轻松和谐、气氛融洽的关系,这恐怕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伯牛有疾,孔子说:“斯人而有斯疾也!斯人而有斯疾也!”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可见孔子深爱自己的弟子。当然,孔门弟子也对孔子万分敬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通过这些细节,我们有理由相信,孔子与弟子关系极为融洽。没有“亲其师”也就难得“信其道”。所以,融恰的师生关系是实施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其次,不好为人师。

被后世尊为亚圣的孟子常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孔子只是这次侍坐的“主持人”。孔子循循善诱,“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说话了。)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孔子自知“人各有志”。所以他并不把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强加于弟子。绝不摆出自己威严的姿态来,倒像是长者,更像是朋友。整个侍坐期间,孔子发言极少,大多数时间是在聆听,待几个弟子述志毕,孔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嘛)当今高效语文课堂提出了“生进师退”的理念,这正与孔子“不好为人师”的做法高度一致。

再次,尊重个性。

此次侍坐中,有个学生叫子路,他性子急,脾气暴,认死理,于是第一个轻率匆忙地回答孔子的问志,口出狂言:“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卫国家的勇气,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后,并未批评子路大言不惭,不着边际,只是对子路微微一笑。(夫子哂之)

还有,孔子问到:“点,尔何如?”(曾点,你的志向是什么呢?)曾点听到老师问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曾点听到老师在问他,瑟音渐稀,接着,弹瑟的手指弦上一拢,发出铿然的响声,然后离开弹瑟的位置,站起来回答孔子的问题。)面对曾点的“异乎三子者之撰”。(和他们三个人的都不相同)孔子不但不为曾点的清高行为而恼怒,还继续打消曾点的顾虑,“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也就是各自阐述各自的志向嘛!)试想,如今课堂上有一个学生在上课期间依旧演奏乐器,台上的老师恐怕难以像孔子一样给予如此人性的处理吧。

最后,评价即引领。

当听到曾点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沂河里涉水祈福,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作出了及时的评价,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不安定,天下不太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场景,比比皆是。孔子赞成曾点,正是基于曾点所描绘的太平盛世的场景和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天下子民都能够真正享受生命,人们生活安详、自得,天下大同,这正是师生共同对完美人生的向往与憧憬。所以,此句点评言简意赅,更是对人生的引领。

综上所述,《论语》中蕴涵的“师生关系融洽,不好为人师,尊重个性,评价即引领”等教育教学思想,正与当下正在实施的高效课堂理念和教学模式有着惊人的相似。勿庸置疑,凝聚着中国古老智慧的《论语》为我们更好地开展高效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供了极其科学的依据和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猜你喜欢

舞雩志向弟子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登古塬抒怀
【微言微语】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弟子规
弟子规
高中毕业四十周年同学会二首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
风乎舞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