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话须形象才动人》的课堂教学

2015-01-31

中学语文 2015年27期
关键词:梨花生动口语

陈 奎

何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细腻、生动、具体。如何让学生理解“形象”并能做到形象表达呢?我想这应该是“话须形象才动人”口语交际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于是以此为核心,突出以下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一、说说猜猜领悟形象

形象不形象,光嘴上说还不够,要头脑里形成意识。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用你熟悉的事物,让别人只描述却不直接说,你能不能知道是什么。如果你知道的话,那么别人的描述就是形象的;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也许就是别人描述的不够形象了。

为了让同学们感悟形象的概念,我选用了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请一同学描述,另一同学猜,看需要用多少个句子描述了别人才能懂。——别人懂了,就表明在他看来你的描述是形象的了。

我弄了几个纸条,上面分别写上“蚊子”“苍蝇”“牛奶”“稀饭”“电视”“手机”等,给几个同学让他们先用文字描述,然后他慢慢读(近乎逐步释放提示语)别人猜,猜不出再继续读。

这样做,一是不给猜的同学有心理准备,二是猜的同学在判断过程中,他时刻通过对方的文字来“撞击”头脑中的形象,猜想说的是什么;三是读的同学也在猜的同学的反馈中认识到自己语言是否形象。其他的同学也在旁观过程中,时而对读的同学捏把汗,时而为猜的同学着急。大家兴致勃勃,感受到形象就是能说出事物的特征。

那么,究竟什么是特征呢?光说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特点、不同之处,还不行,毕竟空洞了!于是我请同学们对刚才说与猜的过程作些梳理:在相关同学对“蚊子”与“苍蝇”,“牛奶”与“稀饭”描述时,有的同学凭几句话看不出是彼此的区别,为什么后来就知道谁是谁了呢?因为有些语句说出的是共同的特征——也就是类型的特征,有的是反映个体的特征,也就是个性化的、独一无二的。这样,同学们就明白了形象语言应该是针对事物特征而言的。

二、语言表达体会形象

知道了什么是形象,知道了什么是形象化的语言,接下来就需要扣主题了,——口语交际。也就是不需要文字,也不需要事先准备,临场用语言组织。这是更高的要求。为了不至于范围宽泛,超出生活范围而增加难度,让同学们感到为难,我选了几个小题目,如“看妈妈炒菜(折叠衣服)”“爷爷(或奶奶、外公、外婆)的目光”“附近我熟悉的一处景点”,依次出示给大家,学生口头描述,其他同学对是否形象做出评判。

有的同学讲妈妈炒菜时,尝咸淡、被洋葱熏出眼泪的细节;还有的同学讲妈妈折叠衣服时,注意折纹吻合的细节;也有同学讲到祖辈老人看着我的慈爱的目光,或者看着爸妈劳累后心痛的目光。这些描述都给其他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也在别人的形象表达中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感受到了形象语言的效果。

交流是双方的,说的人和听的人能顺利沟通,主要就是借形象的语言来搭建桥梁。为什么形象的语言能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呢?或者说形象的语言有什么好处呢?我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描述与展示的过程作思考,很快就认识到形象语言的好处至少有几个:表达更美,印象深刻;让读者倍受感染,仿佛身临其境;饱含情感,容易打动别人;便于共鸣、沟通,方便待人接物。

三、看图说话把握方法

形象的语言能给我们的口语交际增分,提供方便。那么,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语言变得形象呢?

我让同学们回忆刚才说说猜猜的过程,为什么别人不直接说出,而听的人能知道说的是什么呢?对,特征!因为说的人说出了事物的特征。许多废话不如揭示特征的片言只语。当然,抓住了特征,还得能用合适的词语、合理的方式把他说出来,这就要求准确生动地选用形容词、动词了,并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甚至需要想象联想,借助景物烘托等等。

明白了让自己语言变得形象起来的方法,同学们非常兴奋,跃跃欲试。于是我投影了几副画面,请大家用几句比较生动形象的话来描绘一下。分别是“春雨”“晨雾”“梨花”“油菜花”。

也许附近有梨园的缘故吧,同学们描述梨花的句子千姿百态,非常形象。有的写:“瞧,乳白色的梨花,像一个个的小白喇叭。顶端戴着顶顶红色的小帽子,花瓣环抱着细绒花蕊,悠闲得像刚睡醒的美人”,有的写:“梨花,是春的使者。高贵却不傲气,那一尘不染的洁白,令我陶醉”,还有的写:“微风中,绽放的花瓣犹如万千蝴蝶,翩翩起舞,散发着春天沁人心脾的香泽,争香斗艳,清爽清新”,总之,生动形象,传达了同学们对梨花的喜爱之情。

猜你喜欢

梨花生动口语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梨花美
梨花艳清明
梨花之歌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酒中的口语诗
口语对对碰
《梨花里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