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2015-01-31程万君卢建声沈广利
程万君,陈 健,卢建声,沈广利
(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25)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
程万君,陈 健,卢建声,沈广利
(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25)
通过高职核心竞争力研究,给出其基本概念和八方面影响因素,并提出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给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管理
一、高职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内涵
高等职业学院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总结和提炼的、特有的、能培养合格人才的、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领导作用、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师资队伍、管理能力、办学条件、社会声誉和办学特色。这八个方面是实现高职学院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其他方面对学院发展也有作用,但是,不是主要的、核心的作用,而是辅助的作用,没有核心竞争优势,必然走向落后。
二、核心竞争力实现途径
1.领导作用
领导作用有学院的战略制定、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领导的引领与推动改革的能力。领导是决定一个学校好坏的关键,有一个强有力的、创新的、团结的、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十分重要,他们可以改变一个学校的传统,也可以继承学校的优良传统,能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而相反,一个能力差、无进取精神、素质低的领导班子,可以把一个有竞争力的学校带向衰败。
领导能力应具备以下重要几点:
(1)领导干部有较高的思想理论素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阵地,领导干部首先应当懂政治、讲政治,是政治家,要在重大考验和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其次,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摒弃功利思想、去除教育短视行为。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熟悉学校工作规律,领导干部应该将自身打造成为“政治家”、“教育家”型领导者。从容驾驭复杂局面,发挥领路的作用。
(2)科学发展的能力。领导干部要搞好学校的发展,就必须能够洞察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的发展规律,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业结构的合理设置、教学管理,要有改革创新意识。要自觉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改革创新的能力既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体现,要善于从形势和变化中发现机遇、捕捉机遇,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就应该去积极探索。
(3)科学管理的能力。领导要坚持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坚持科学治校,就是要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知识、技术和手段管理学校,科学设计校内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管理学校的水平。做到决策有章可循、办事有据可依,提高依法办事、按章办事的能力,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4)有统筹协调的能力。管理工作涉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后勤服务和行政管理等方方面面,利益关系复杂、工作难度很大,领导干部要科学谋划,统筹兼顾,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调动好、组织好和维护好,将学生、教师和职工的利益诉求都要兼顾到。
2.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重心,包括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形成一种规范化的、有效的过程化的管理机制。形成主动性的管理,事前监督,科学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理念。
专业建设与改革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要符合学校的定位,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课程体系建设应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完善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合作制定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方法手段以小组合作式、讨论式、互动式、项目式、案例式、“教、学、做”一体、行动导向的情境等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注重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真实的实训条件、模拟或仿真企业生产。
3.校园文化
高等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其它建设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建设内容非常丰富,也是很难做好的一项工作。
校园文化体系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与管理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核心,制度与管理文化是高等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机制这四部分又构成就密不可分、环环相扣的有机整体,发挥协同功能,使高等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保持生机和活力,获得可持续发展。
(1)整合和提升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师生在教学、生活、活动中所依赖的一切物质对象主要指所处的自然环境、基础实施、图书资料、教学器材、校园景观、文化设施、文化用品等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中的有形部分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的文化形态。
(2)精神文化
现代大学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的传承、研究和创新,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大学文化是学校精神、学校传统和学校作风的综合体现。院校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五个层次,一是院校的历史传统,二是被全体师生认同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校园风气等意识形态,三是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四是师生的风范、气质等精神面貌,五是文化标识,六是社团、校园活动等。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的校园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理念。
要体现以人为本,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包括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管理效率、执行力。高职的管理内容大致可认为是学校的战略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科研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
要实现有效的管理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合理设置管理机构,一般实行三级管理,即学校、系部(学院)、教研室,注意要坚持教学管理与教学监督部门分开,行政后勤人员精简高效,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避免行政命令,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是符合实际,避免空泛,有可操作性。三是坚持系统管理,实行“目标管理”的考核机制,注重反馈与评价,及时修正错误和不足。四要要创建“学习型”学校,以人为本,实施知识管理,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质量。五是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六是有好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精益求精,认真负责。形成科学管理制度。
5.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结构主要包括年龄、学历/学位、职称、专业、师源(学缘结构和经历结构)、能力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师生比、团队。一般生师比应在1:16以下,应鼓励学校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工程师或能工巧匠兼职到学校上课。
加强教师培养工作。加强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培养、加强教师转向培养和知识更新培训、加强技能培养,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一线和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特别是未经过实际工作锻炼的青年教师应在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参加为期半年以上的专业实践。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将教学、生产与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建立教师科学的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薪酬制度,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开发工作,鼓励校企合作科研开发产品与技术革新。
6.夯实办学条件。办学条件包括总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体育与生活设施等。这些条件要与生均占有率合理配置,坚持节约、效率原则。
7.社会声誉。是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整体反映,也是学校开放办学,公开监督的方式,应建立企业、社会对办学质量的评价机制。
8.办学特色。指学校要坚持差异化竞争,实现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办学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校企合作、管理特色、校园文化等综合体现,是长期积淀的办学经验,是独有的教学与管理文化特质,高职学院就要以特色求生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其他影响因素
1.关于科研能力。高职的中心任务还是教育学生成为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学校的科研水平,不需要教师具有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能力,在工艺技术、生产革新方面有创新即可,所以科研只作为影响因素之一考虑。
2.关于就业的问题。就业不能全面体现办学质量好与不好,实质还是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没有把就业率列入核心竞争力之内。
3.关于办学规模,规模不代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关键是毕业生的质量。
总之,高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才能形成,只有不断创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将学校办成有影响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的摇篮。
[1]王朝阳.办学自主权研究综述[J].世界教育信息,2009,(2).
[2]熊庆年.对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再认识[J].美中教育评论,2005,(10).
[3]郭为禄.张力与平衡:高校与政府法律关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8,(3).
[4]马陆亭.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推进策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
[5]饶毅,施一公.扩大高校自主权有赖机制体制创新[J].中国教育报,2010-03-05.
(编辑 刘晓岩)
The Research of Core Competivenes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GWanjun,CHENJian,LUJiansheng,SHENGuangli
(HeilongjiangInformation TechnologyCollege,Harbin 150025,China)
The basic concepts and eight aspec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are given in the paper through the research abou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core competitiveness.The paper proposes the function ofother influencingfactors and offers the wayofimproving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core competitiveness;influencingfactors
G712
B
1672-0601(2015)05-0005-03
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1YB134)的研究成果。
程万君,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