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文学社团对提高作文能力的作用

2015-01-31王守荣

中学语文 2015年27期
关键词:社团文学作文

王守荣

张志公先生说:“无论写什么文章,要写得好,先决条件是具有正确的认识,丰富的生活经验、知识见闻和相当的思维能力”。生活是作文的先决条件之一,是文章作品的源泉。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仅仅在课堂上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难以充分挖掘学生作文的潜力,作文的积极性也难以调动起来,作文能力也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创建文学社团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把具有一定作文能力的高中学生组织起来,学生自我开展各项课外文学活动,已经发挥出良好的作用。

一、开阔视野,丰富作文素材,解决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问题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的训练直接指向考试。学生的作文,不是学生自己真性情的的表达,而是千方百计套用作文技巧,一味迎合考试和阅卷老师的口味。在作文训练中,忽视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启发和对生活感悟的诱导,使整个作文教学过程缺乏活力,死板僵化,学生在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作文结构也形成模式化,千篇一律,内容单调,大多作无病呻吟状,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创造性的思维难以在作文中凸显。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对学生作文的内容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出现上述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无法从身边实例出发进行感悟和创作。而文学社团的创建,丰富了学生的生活,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以及团成员的相互交流,能有效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大量素材。

二、走出课堂,开发创造性思维,解决思路狭窄、言不由衷的问题

传统作文教学,教师在讲授一个单元后,往往针对单元学习内容,给定作文题目,学生在拟定的主题思想和表现形式的范围内构思作文。由于学生的思路受到已经设定的范围的束缚,写出的作文往往内容单一,结构雷同,表现形式模式化,只能应付考试,而实际的作文能力并没有提高,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其语言表达能力难以胜任纷繁复杂的工作对文字表达能力的需要。开展文学社团活动,把作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的视野开阔了,构思作文的思维和构思半径也得以延伸,学生在新的空间发现新的事物,对所见所闻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表达欲望的驱使下,作文的积极性也被深度激活,也会自觉地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事物,这时,及时有针对性地对作文提出新的要求。

高中文学社团的成员,经过了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具备了一定的作文能力,他们是由于对作文有强烈的兴趣和爱好而参加了文学社团的,具备求知的自觉性。文学社团内又有浓厚的写作氛围,指导教师可通过采风、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等丰富的活动,实行“开放式”作文训练,让学生在文学社这个平台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发表对生活的感悟和发现,学会走出课堂,留意观察课外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学会思考事理,并逐渐走向能写出表达自己思想的作文。

三、发挥集体互补作用,形成正能量,大幅度提高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

传统的作文教学把每个学生视为独立的个体,以课堂为中心,以提高应试能力为目的,不断重复的训练为模式,学生只在课堂上苦思冥想,“为文造情”。学生的作文也只是应付教师的作文要求,教师评判也仅仅独立地判断学生作文的个体差异,这种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也忽视了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

比如,教师在讲评作文课时,优秀作文对全班学生的作文情绪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其他学生的作文兴趣起着极其重要的引领和正面导向作用,这种无形的感染力是全班的作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的积极因素,学生将在正能量的引导下,自觉地探索作文的有效方法。在作文后,组织学生之间交流作文体会,探讨对作文过程中的构思和谋篇布局,培养兴趣,提升创作能力,营造浓厚地学习氛围。通过优秀作文讲读,在社刊和学校校刊校报发表优秀习作,进一步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文学社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开展诗歌朗诵,研究性学习及成果展示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在活动中,可吸纳社团外的学生积极参加,通过在全校学生中展示文学社团成员的优秀作文,影响和带动社团内外的学生对作文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渐乐于作文,写好作文。

作文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作用于学生,学生作用于学生,学生作用于教师的这样一种“三边活动”。我们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互相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也能参入到教学中去,多创建学生学习团体,大力推动文学社团,让学生积极走出课堂,深入更广阔的社会和自然生活,摆脱应试作文的束缚,是真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社团文学作文
缤纷社团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