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微课理念关照古典诗词赏析教学

2015-01-31邱伟伟

中学语文 2015年27期
关键词:表现手法古典赏析

邱伟伟

当下,新课改发生了较大的变革,2013年将注定成为微课元年。以生为本,课前自学、课上展示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受到关注。前不久,笔者尝试运用微课理念,开展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这一教学活动。

一、教学实施

1.课程名称:古典诗词表现手法赏析。

2.教学目标:了解古典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初步学会鉴赏。

3.教学设计:(1)下派学习任务单——区分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了解古典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尝试赏析《关雎》最突出的比兴手法;(2)课前自主利用微课资源及其他途径完成自主学习任务。(3)课堂展示,解决问题。(4)撰写学习体会,文字可长可短。

4.教学实况: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区分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了解到古典诗词所涉及到的常用的表现手法,能够借助资源寻找《关雎》一诗的表现手法,并且能够说出其表达效果。部分学生能够跟踪评价、发帖。全班都能按时交送学习体会。

二、教后反思

(一)微课教学的优势

1.学生的兴趣空前高涨。先前的课堂组织形式,仍然以教师课堂主导为主,学生按照预设的导学案中规中矩地学习,虽然尽量让学生充分释放潜能,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但总是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约束,学生的生命张力似乎没有得到完全地释放,一堂课里敢于发言、多次发言、有质量地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生本课堂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彻底地落实。然而,从本节课课堂活动的实况观察可知,学生开心地交流着“吃螃蟹”的体会,评价着视频里老师的言谈举止和学生的精彩发言,甚至许多学生都早已在上课前就已经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2.教师尝到了共享的快乐。执教者高质量地备课其实就是和学生运用相同的方法,在大致相同的时间段内,进行同步自主学习,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发现理解上的障碍,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这样,在课堂活动中,执教者就会更加游刃有余地施展个人才情,挥洒自身的教学魅力。有学生提出“比”和“兴”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很多学生纠结于此。笔者在备课环节中也对这个问题感到有点难度,仔细地阅读了相关的资料,上课时十分轻松地将自己的思考结果分享给了他们。

3.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率高,学习效果胜过“高效课堂”。由于给予了学生充分建构的时空,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课堂活动的观察和课堂检测环节的结果说明,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并且有令人惊喜的生成。在交流学习心得环节,有学生这样写到:

真没想到,表现手法原来和表达方式不同,这纠正了我以前错误的认识。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并不是我平时见到的,仅仅有比喻、拟人、夸张、用典等这些修辞性的手法,有联想和想象,还有象征、比兴、铺排、对比等。它们真是各有各的妙处啊。不过,我最喜欢修辞和想象、联想、象征等这些,它们能够使诗歌语言更形象、生动,更有文学味,更有诗意。

由此可见,微课视角下的课堂的确因为彻底颠倒了先前的课堂学习模式而产生了不小的改变,课堂由教师引领接触新知识变成了交流学习心得、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改变了以前有名无实的因材施教状态;课堂成了知识的集散地,成了思想、情感、态度的碰撞地;课堂呈现出思维风暴式、多元开放、独立自由的个性空间。

(二)存在的瓶颈和解决措施

1.相当一部分学生适应微课的速度慢一些。短短的9分25秒的视频课程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进入路径而占用了学习时间。

2.学习评价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视频学习上,忽略了或无法跟帖评价,或者发言质量不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应付。

以上两个问题,需要教师利用微机“共享”、评价后台等功能,及时跟进指导,实行动态管理,积极进行前置干预,并且能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交流,从而节省课堂解决问题的时间。当然,这需要必要的技术和物质支撑,以提高软硬件装备水平来实现。

3.部分学生家长提出反对意见。家长担心会给孩子带来玩游戏、接触网络不良信息的机会,对传统的教师组织课堂、学习新知的形式比较认同。针对这一点,我们需要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沟通,积极引领,并让家长了解微课、了解当前课改方向、了解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微课资源尚处于空缺状态,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微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组合起来的教学内容;按一定的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学活动及其进程的安排”,它必须成建制、成体系,小众分类科学,大众分类便捷。而目前的微课资源则呈现“碎片化”的弊端,这是急需改变的。我们可以联合课改实验学校,共同科学地开发微课程。

5.评价体系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学生利用微课的动态应该被密切关注,并且形成一系列评价标准,教师不能仅仅计算学时和表面的跟帖数量,而应该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其发帖的质量,能够形成全面地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切实履行教学管理的职责。

猜你喜欢

表现手法古典赏析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怎样读古典诗词?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