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由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ESIEC)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
2015-01-31罗华
【摘要】 2011年5月17日,弥渡县某山区乡初级中学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的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以及恶心等胃肠炎表现,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判定该起食物中毒是因为产志贺样毒素侵袭力的大肠埃希氏菌(英简ESIEC)污染饭菜所导致的。本文旨在进一步分析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致食物中毒的原因及特性,做好饮食卫生知识宣传,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该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1.064
作者单位:675600 云南省弥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 Case Report of Food Poisoning Caused by Escherichia Coli
LUO Hua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in Midu County, Midu 675600, China)
[Abstract] In May 17, 2011, a mountainous area in Midu County Rural junior middle school food poisoning events occurred. The main symptoms were abdominal pain, diarrhea, vomiting and nausea gastroenteritis occurs,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laboratory testing, to determine the food poisoning is because the invasiveness of Escherichia coli Shiga like toxin (English ESIEC) pollution caused by foo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further analyze the reas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caused by food poisoning, diet health knowledge propaganda,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food hygiene, and resolutely put an end to this event.
[Key words]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Food poisoning, Epidemiology, Laboratory testing
2011年5月17日,弥渡县某山区乡初级中学发生了一起集体食物中毒事件,通过调查确定为产志贺样毒素,并且存在侵袭力的大肠埃希氏菌(英简ESIEC)污染饭菜所造成的,在我国因为此种菌导致食物中毒的事件实属少见,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2011年5月17日中午12时,弥渡县某山区初级中学学生有137人在本校第二食堂就餐。15:30首例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症状。到21:30先后有47名学生相继出现腹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症状,少数伴有低热;腹泻物多为糊状稀便,少数出现水样便,最多者8次/日。
接到报告后,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立即开展相关调查。同时,采集学生午餐中的可疑食物、大便、患者呕吐物进行检验,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验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认是一起由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2 临床表现
5月17日相继报告具有类似症状的人群,共有47名学生。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该中毒事件是由一起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者的潜伏期为4~8小时,发病高峰时间为6~7小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腹泻、腹痛、腹胀、恶心以及呕吐等胃肠炎方面的表现。经当地卫生院支持对症抗菌、补液治疗,患者症状得到控制,病情稳定。全部中毒者1~3天痊愈,没有死亡病例出现。
3 实验室检验
在现场采集典型中毒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各取5份,可疑食物等4份共14份,检验结果发现呕吐物、排泄物试样通过直接分离、增菌分离均属于纯的大肠埃希氏菌,可疑食物不但有大肠埃希氏菌,而且还存在其他肠杆菌。捡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试验,血清学检查鉴定进行诊断,结果发现全部大肠埃希氏菌株与我国已经存在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临床诊断的血清(包括EHEC、EIEC、ETEC以及EPEC)均未发生凝集 [1],源于呕吐物、排泄物、猪头肉及凉拌豆腐皮等可疑食物的7株大肠埃希氏菌同ESIEC诊断的血清相互凝集。其中,排泄物中发现2株菌irp-2呈阳性、ipaB呈阴性,可诊断为产志贺样毒素,同时具有侵袭力的大肠埃希氏菌。
4 讨论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中毒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本次食物中毒事件可以确诊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ESIEC污染午餐中的食物所造成的。ESIEC在国内90年代初期时也曾发现一类新的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 [2],通过人体志愿者试验研究证实可以导致中毒者出现腹泻症状,但是没有流行的报道,该次事件为国内比较少见的由食物中毒患者呕吐物、排泄物中检查出病原菌大肠埃希氏菌。
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现场卫生学调查、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结果综合分析,该起食物中毒事件存在共同进餐史(第一食堂209名就餐者未发病),潜伏期为4~8小时,发病时间相对集中,中毒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十分相似,由中毒者的呕吐物、排泄物和可疑食物等采集试样中检测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所以,能够判断确定是一起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污染午餐食物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天气温高达35℃,食堂周围的卫生环境很差;饮食从业人员卫生观念淡漠、加工熟食的过程中,生、熟食物交叉污染、前一天吃剩下的熟食没有迅速冷却保存,第二天的室内温度又非常适合这种大肠埃希氏菌繁殖生长,加工食用时没有经过加热处理,直接食用,致使食用人员出现中毒现象。
ESIEC会产生SLTS毒素,存在Inv基因,但是没有ipaB基因,最新研究发现大肠埃希氏菌还存在耶尔森氏菌毒力岛irp-2基因 [3],利用DNA探针,或是PCR检测irp-2、ipaB可以诊断为 ESIEC。本次试验研究发现与中毒有关的共7株ESIEC血清学诊断结果为阳性的菌株,通过PCR检测发现源于排泄物的2株菌均存在irp-2基因,但是呕吐物、可疑食物菌株没有检测得出irp-2基因,此结果是否与毒力岛不稳定性,或是不存在irp-2基因的ESIEC亚型菌株,在中毒者机体内得到的irp-2基因有所联系,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研究证实。
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应该引起学校、卫生监督和卫生防疫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日后工作中应加大以学校为主体的食堂管理力度,严格抓好每项工作细节,坚决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各餐饮食经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增强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制定卫生管理责任制度,严格遵守卫生规范、操作程序;同时加强防鼠、防蝇等预防措施,规范食物粗加工生产过程的卫生,必须做到荤素分开、生熟分开,避免发生交叉污染。
本次食物中毒发生的地点为山区乡初级中学,卫生设施、设备缺乏,剩余食物在自然条件下存放,给细菌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所以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广泛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培训,防疫部门应该积极加大食物卫生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卫生健康意识,提高从业人员对食品卫生和食物中毒知识的认识,保护住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