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精准定位
2015-01-31王珂赵荣军
王珂,赵荣军
(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试论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精准定位
王珂,赵荣军
(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在维护校园稳定、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下辅导员队伍学历、教育背景和个人能力有较大差异,学校层面的制度建设各不相同,这些都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文章将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和科学化三个方面入手,探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科学化①
辅导员队伍,作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是高校学生日常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思想道德的层次和学校的和谐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1](P100)
一、创建精准定位的辅导员队伍的必要性
辅导员工作的定位较为模糊,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中,辅导员是班主任和学业指导的统一体,也是学校团委、学工处与学院学生工作对接的桥梁,同时,还是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灭火器。由于工作范围的不确定性,工作时间的、地点的随机性,工作效果展现的延时性,使得辅导员的定位既区别于专任教师,又不等同于行政管理岗位。
这种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并没有换来对等的回报。很多本科院校对辅导员培养不甚重视,认为辅导员工作任何人都可以胜任,人事变动较频繁,使其缺乏职业归属感;因为思政工作产生效果较慢,甚至会在几届学生之后才会看到明显的工作成绩,使辅导员缺乏职业成就感;工作的繁杂和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辅导员无暇顾及个人生活和家庭,使辅导员个人的幸福感降低;每天忙于应付程序化的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创造性思考、补充新理论,久而久之就会思想僵化,工作方式单一,与新时代学生的思想脱节。
对辅导员事业来说,工作得不到重视,成绩得不到认可,发展前景不甚光明;对自身来说,个人幸福感降低,工作成效缓慢,也很难实现自我的内在要求。辅导员既不能得到社会认同,也不能实现自身的幸福,长此以往就会产生职业倦怠。
二、搭建制度平台,提升职业认同,创建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
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应从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完善高校个人评价体系和晋升机制、加强入职后专业培训和提高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2](P63)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以促进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1.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素养、打造稳定的辅导员队伍
新建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学历基本都是硕士研究生,但大多数辅导员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也不具备心理学或教育学的学习经历;而且大多是刚毕业便进入高校担任辅导员一职,缺乏身体力行的经验,多的是书本上的说教;有些高校的辅导员就职前甚至没有参加过岗前培训,上任后更是湮没在一堆繁杂事项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专业技能的培训。
加强岗前培训,丰富培训形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引进辅导员后,要加强岗前培训,包括学校、院系的介绍,学校规章制度的宣讲,学校领导层面、政策层面和人文环境对辅导员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同时开展“以老带新”,让老辅导员亲身交流讲解辅导员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工作乐趣所在,使新任辅导员全方位了解学校政策、岗位性质、工作范围和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加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提高职业化水平。首先,提高辅导员岗位的准入门槛,优先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或者心理学、教育学专业的,能切实的给予学生学习上、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帮助;其次,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到学校建设的规划中,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得到尊重和关怀,了解学校的发展、定位,使辅导员依托学校的政策规划职业生涯;再次,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纯洁性,杜绝出现为职位晋升镀金的现象出现,同时根据辅导员的专业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流,明确辅导员岗位的特有的晋升规则和定岗定级。只有把辅导员当作一个稳定的职业,才会产生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2.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树立特色品牌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力量和招生规模日渐提升,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的思想观念、成长环境、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差异性,面对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辅导员若采取单一的工作模式、固定的思维方式和一元化的价值观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是事倍功半。破解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分流辅导员队伍,根据其专业特点、兴趣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把辅导员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生活管理等几个类型。
根据辅导员自身专业特点,性格爱好分流发展,通过不同专业技术培训,树立自身的技术特色。即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不同专业知识培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可控的培训过程和显性的培训效果;讲求时效性、创新性、原则性和系统性相结合,并建立培训激励机制,鼓励辅导员考取相关资格证,持证上岗。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依托网络发展的微博、微信平台开展大学生党建和共青团工作,了解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的动态发展趋势。第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以提高大学生自我认知为引导,开展舒缓学业压力、树立正确恋爱观、以及突发事件的心理疏导等方面的活动,能正确辨识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第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专题培训。职业生涯规划有突破障碍、开发潜能和自我实现三个积极目的,辅导员要做的是由内而外的引导学生先认识自己包括:兴趣、性格、技能、目的和方式,然后探索职业的分类和内容,职业素养和获取信息的方法。同时,辅导员还要掌握最新的就业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信息。第四,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专题培训。坚持以生为本,坚持调查和研究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处理好班级事务、团委工作和奖助贷与困难学生资助等问题,处理好学生突发事件,做好学生安全和稳定工作。
不断拓宽辅导员继续教育的渠道,为辅导员进修、培训、专业资格考试、交流研讨和科研提供专项资金,增加财政支持的倾斜度。加强高校间的对口工作的经验交流,尤其是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交流总结;邀请全国杰出辅导员代表、辅导员专业领域的专家到校开展培训等活动,开阔辅导员的思路,为以后的工作找到一个新的角度和研究点。辅导员是工作在一线的教职工,实践能力强,但也不能放松理论的研究,高校应鼓励辅导员进行科研工作,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上升为理论,形成科研成果,从而更好的指导开展工作。
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要坚持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定期培训和业务交流相结合的方法,既创造外部条件,给辅导员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也要提供激励机制,引导辅导员内心学习的动力,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胜任力和科研能力。
3.搭建制度平台,实现辅导员队伍科学化发展
破解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的关键点在于科学的制度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发展机制、政策机制和奖评机制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专业化程度。
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较为局限,有两条路可以走:(1)行政管理路线,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副书记—书记或者团委、学工处领导;(2)专业技术岗位,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般来说,辅导员人数较多,但各个院系领导人数是固定的,而且还有其他行政部门人员也有意于此位置,可见这条行政管理道路较为艰难。再说专业技术岗位,辅导员每天大量的时间用来处理学生的各项事务,用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相对偏少,与专业教师相比在教学效果、课堂经验、科研成果上不占优势,于是在职称评审中很难突围,这条路的发展空间也不甚光明。破解这道难题的关键点在于建立专属于辅导员队伍评审的职称序列。细化高校辅导员双重晋升的阶梯,改革高校管理体制,设置专门的职称序列和岗位津贴系列。根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制定职称评审的标准和实施细则。对于隶属于专业技术岗位的辅导员在职称评审时应结合其辅导员工作成绩和教学成绩综合考量。
明晰辅导员工作性质,厘清工作范围。明确辅导员工作的六个重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和学业规划;学生党建、奖助贷、贫困学生扶持,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大学生安全教育和校园稳定。准确定位辅导员工作性质和范围,有的放矢的进行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抓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行为,量化工作成绩。
建立完善的辅考核和激励制度。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多是隐形的,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成绩很难评定。现有的评价机制是工作形式越多样就越能得到认可的奖励机制和一旦出事就全盘否定的惩罚机制,导致青年辅导员被动的无时不忙、无事也忙,身心疲惫,丧失成就感影响工作情绪。[3](P84)而这又间接的打破了辅导员工作的精准定位,所以,辅导员工作成绩的考核应采取显性效果和隐形效果相结合的考评办法,采用定量分析和定型分析的方法,建立有制可依,奖罚分明的考核评定体系。采取多种形式的奖励,既有职位晋升,奖金发放,又重视精神层面的奖励,如评选校园十大优秀辅导员、先进个人等,树立标兵榜样,在辅导员队伍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总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专业层面,认识层面和政策层面给予辅导员一定的倾斜,使辅导员真正成为一个值得热爱和付出一切的职业。
[1]陈奎庆.高校青年辅导员职业倦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10).
[2]熊英,赵珊,刘淑云.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认同感的路径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4).
[3]王永志,陈中奇.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调查和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责任编辑:吕艳]
G641
A
1004-7077(2015)01-0084-03
2014-12-05
2013年度枣庄学院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研究重点项目《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王珂(1985-),女,山东聊城人,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赵荣军(1963-),男,山东寿光人,枣庄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