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本科发展途径研究
2015-01-31李娅婷
创新高职本科发展途径研究
李娅婷
摘要: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于复合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重中之重。而且,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和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学历。但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还局限在专科层次,因此,开办高职本科教育是发展之所趋。高职本科教育主要有三种途径:新建高职本科教育、高职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教育及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型为高职本科教育。其中,以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为最佳选择。
关键词:高职专本科衔接;高职型本科;应用型本科;转型
作者简介:李娅婷,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
“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逐渐促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集约型、技术密集型转变,因而,对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需求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也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但目前,在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衔接中,仍然存在较多障碍。对如何发展高职本科教育,架构高职与本科之间的立交桥,实现一体化式的贯通发展,学者们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其中,关于应用型本科转型为高职本科的途径被普遍认为是时下最佳选择。
一、应用型本科向高职本科转型的必要性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目前,我国GDP总值位居全球第二。然而,在这一巨大成功的背后,我们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第二产业来带动我国庞大的市场体系,其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以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过渡的资源消耗,创新技术的短缺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主要任务。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定带来人才市场结构需求的转变,届时,能够服务市场和行业,用理论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将成为人才市场的宠儿。这对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实用技术型人才的高职专科提出了更新人才层级的新要求:普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级工程师、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转型高职本科的教育势在必行。
(二)是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需求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引导部分的本科学校定位于服务行业和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为主,从本校的专业优势出发,重新确认自身的培养目标。高职本科教育是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关键环节,高职本科教育的建立有利于我国在纵向上建立中职、高职专科教育的层级衔接,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结构,达到生态平衡;在横向上能和综合研究性大学、单科性或多科性大学等沟通融合,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两条路线共同协调发展,形成以服务为导向,以就业为需求,深化产教研融合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三)是终身教育思想下追求更高层次学历的需求
1970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并在同年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朗格朗认为,人一生都应由教育贯穿始终,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发展。[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其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含其中》中,则进一步阐释了终身教育的概念:除了人的工作和职业需要之外,终身教育更应该重视铸造人格、发展个性,使个人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毋庸违言,终身教育关注的不仅仅是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应,更注重人的全面协调发展。随着该思想的不断普及,高职专科学生在面向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者中,逐渐明白除了拥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外,提高自我的学历层次才是加大竞争筹码的关键,较高的学历便于学生在就业中占据更多的优势。而且,根据高等教育的公认标准,适龄人口入学率在15%以上至50%以下者称为大众化教育,我国早在前几年就已经完成了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职本科的转型正好适应了高职专科人才发展向上延伸的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加快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人们追求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措施。
(四)是实现高职与本科贯通式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大部分局限于专科层次,本科及其研究生以上的教育较少,这对于想升学的高职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诸多的障碍因素,我们可以发现两种现象:(1)部分本科学校受到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在培养目标方面更加偏向于“研究性”学校,不愿意转型为高职类型的学校,当然,这也和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即重普教轻职教、重理论轻实践以及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有关系。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资源的获取方面却远低于普通高校,并且,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更加重了职业教育的缓慢发展。(2)一些高职专科学校盲目追求升本,没有很好定位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培养具有职业胜任力和岗位需求的一线基层实用型人才。而转型后的高职本科与现有的高职本科可以形成类型内的层次差异,既能消除“高职即专科、专科即高职”的谬论,使高职教育走出“国家重视、社会歧视”的怪圈,又能有效破解我国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悖论”。[2]
二、新办和升本的利弊权衡
纵观目前的高职本科教育的发展,主要有三条途径:新建高职本科教育、高职专科学校升级为本科教育和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转型为高职本科教育。无论是从教育与投入,教学资源的最大化使用,还是在成本收益上,能够在产业转型需求的最短时间里完成高职本科教育的蜕变,应用本科转型高职本科无疑是最合理,最理想的选择。原因为:(1)新办高职本科必定加剧更激励的竞争,然而学生的生源数量有限,部分学校可能出现招生危机。新办本科学校在成本和时间上的投入较高,办学周期较长,短时间很难形成较高的教育质量,势必会影响整体的本科教育质量的提升。并且高职本科学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中和中高职学校,据统计,2011年,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规模9 446人,其中,本科学校13 564人,高职(专科)学校5 813人。①显而易见,本科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已远超过高职专科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此时,如果继续扩大高职本科学校的数量规模,会导致更多的本科学校加入抢生源的激烈之战中,新办的部分高职本科学校因为刚起步而不高的教学质量被学生和家长拒之门外,造成招生危机。从教学资源的优化使用的角度,新办高职本科学校也是不明智之举。2008年,我国在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总投入为43 468 780万元,2011年,投入70 208 740万元,3年内增长了61.5%,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②2012年,本科院校的师生比已达到1∶18.0,本科院校的学生数量的增加也加重教师教学负担,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为了使每一笔经费的使用能够更好地改善高等教育的质量,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新办高职本科消耗较高的经费支出,不利于教育资源的高效率使用。(2)升本的高职专科学校自身的教育质量有限,“拔苗助长”可能导致整体高职教育质量滑坡。根据高职教育发展历史和目前总体水平,部分高职专科学校在办学条件,综合师资,学科专业,学术文化等方面条件和软实力都不够成熟,至少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内涵提升。若短期内将高职专科学校升为本科学校,增加本科学校的数量,减少专科学校的数量,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特别是纵向层次划分上,必定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破坏整个高等教育的生态平衡。而且,我国的高等教育由于受到传统的重普教轻职教的影响,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上明显低于普通教育,呈现“跛脚”的发展态势,如果冒然将高职专科类学校升为本科类学校,无疑是雪上加霜。高职专科学校和本科学校的办学数量一定要建立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和市场对劳动力学历层次需求的基础上,只有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纵横向协调发展,层次的有序性。(3)可能带来新一轮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就业困难加深。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就业结构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劳动力的利用状况及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与水平。[3]新办本科学校或将专科升为本科,无疑是向市场提供过量的本科性人才,劳动力资源的层次过高,而职业岗位数量的有限,会导致市场的职业岗位达到供不应求的局面,人才层级的提升不仅没有缓和社会的就业压力,反而加剧了就业的困难。2013年,我国普通本科毕业生数已达到3 199 716万人,而我国实际就业人数为769 770万人。②庞大的劳动力数量的输出,结构比例的严重失调,片面追求层次的提升,忽视人才阶梯划分,进一步影响到我国整体劳动力素质质量。
三、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成为理想选择
综上所述,新办和升本两种途径不仅消耗的教育资源多,投入的成本较高且易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相比之下,将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成高职本科成为最佳选择。而且,应用型本科与高职本科间,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将有利于应用型本科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转型。
(一)可促使更多的应用型本科学校重新定位自身的培养目标,找准自己的位置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将高等教育第5级分为5A和5B型,其中5A细化为5A1和5A2,5A1主要指学术性本科人才,5A2为理论应用型本科人才,5B则指的是高职高专类型的人才。很显然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5A2型,高职本科教育属于5B型。在培养目标规格方面,应用型本科以培养某一专门技术领域的专门技术人才为主,是以应用为目的的专业性通才教育;高职本科的教育以培养能够服务市场和岗位需求,具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熟练技能的一线基层人才,两者都强调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的复合型,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因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规格、层次划分、教育类型方面都是最接近高职本科教育的。纵观目前我国的地方应用性本科教育,许多学校为了追求升入重本等高层次学校,盲目地将自己定位于“研究型”综合类大学,没有确实从自身的情况出发,结合专业特色、学校办学的实际基础,在追求升入高层次的大浪里迷失了自己。
应用型本科转型为高职本科,不仅能让部分院校能够重新认识自己,确定符合自己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特色专业,还能够帮助部分学校走出发展困境,加强校企合作,与行业的沟通协调,培养更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和企业满意的高技术型人才。
(二)有利于应用型本科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专业
对同一区域的高等院校而言,教育资源总需求与教育资源总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特色可以形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资源竞争中实现生存与发展。[4]在区域教育结构系统中,无论是纵向上不同阶段、层次的教育,还是横向上同一阶段的不同类型的教育,它们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专业特色,办学条件都存在这一定的差异,有着属于自身特色的烙印,然而,正因为这种差异化的存在,才能使部分学校在日趋相同的学校发展目标上,凭借自身的特色脱颖而出,不至于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何况,有些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某些专业在该行业领域内就是翘楚,有着一套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模式,自我研发出校本教材,与企业加强合作力度,深入产教研的融合。这些学校在转型后,能重点凸出该专业的特色教育,可加快与高职高专学校在该专业的衔接教育,打造特色专业人才,较快地应对产业调整升级和区域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能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类型结构,服务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
早在1999年,我国便开始要尝试举办高职本科,尽管探索从没间断,但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以及社会认识偏差上的多重限制,使得国家发展高职本科教育(专升本)的政策几度徘徊[5],导致高职本科的发展长时间处在空窗期。而我国香港、台湾却早已存在高职本科的办学类型。现在,随着“十二五”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层度加深,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创办高职本科的教育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上还没有正式将其纳入其中。
目前,从办学水平上讲,我国的高校分为三种基本类型:(1)学术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学术性人才;(2)专业性应用型、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3)职业性技能型院校(高职高专),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职业技术人才。应用型本科学校属于第二种,高职本科学校应属于第三种类型,两种学校除了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教学存在类型差异外,层次等级上应该是处于相同地位的。
从层次结构来看,我国划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三层次教育体系。截至2011年,我国地方性职业技术学院840所,地方性专科学校969所,大量高职专科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学业后想进一步升学,但无奈通往高职本科教育的渠道始终无法畅通,更谈不上达到研究生水平的教育,大部分高职学生仅限于专科的学历层次,这对于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带来了困难。因此,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不但能打通高职专本科的障碍,衔接专升本的教育,也可填补我国高职本科教育的空窗,完善我国的高等教育层次类型结构,更好地推进区域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可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建成
众所周知,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调整发展方向来迎合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正是因为它的时新性、多样性,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市场持续繁荣,提供更多市场所需的高级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现在我国正处于产业重新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健全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能优化市场人才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更好更快地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时间较短,基础比较薄弱,资源条件有限,还存在较多问题。如中高职的衔接教育,高职高专的本科研究生层次教育,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的融合沟通,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的合作交流,各阶段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等等,严重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发展进程。而应用型本科教育转型高职本科不仅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对人才需求层级的提升,也是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非常之举。当然,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与高职专科协同推进培养规格目标的层次承接,包括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上体现专科与本科的连贯性,培养模式与过程体现专科与本科的职业同向性,专业人才输出上对接区域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动态变化需要。[5]
注释:
①数据来源:http://www.stats.edu.cn/tjgb/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②数据来源: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and
参考文献:
[1]张颖.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J].教育与职业,2014(28):110-111.
[2]鲁武霞.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观念桎梏及其突破[J].高等教育研究,2012(8):59-64.
[3]袁霓.中国就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J].改革与战略,2011(12):180-183.
[4]鲁武霞,李晓明.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内涵特性及内蕴价值[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46-52.
[5]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以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为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2(3):18-23.
[责任编辑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