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邻近间隙髓核突出的临床分析

2015-01-31王树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椎间腰椎间盘间隙

王树林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邻近间隙髓核突出的临床分析

王树林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邻近间隙髓核突出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取的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对手术后患者邻近间隙髓核突出情况、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3例,患者年龄23岁~70岁。结果 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后邻近髓核突出间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狭窄情况。对患者继续对应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83.3%。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手术后,容易出现邻近间隙髓核突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手术后复发率,利于患者早日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邻近间隙髓核突出;临床治疗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是骨科门诊中常见的疾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容易引发患者腰腿疼痛的疾患。我国临床医学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和治疗上开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最近几年当中,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复发情况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增加也在相应的增多[1]。当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情况的研究多集中于手术间隙复发研究,对于邻近间隙髓核的研究较少[2]。为提高患者健康质量,帮助患者减轻病症复发痛苦,本文对我院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邻近间隙髓核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取的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邻近间隙髓核突出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3例,患者年龄在23岁~ 70岁之间。患者初次进行手术平均年龄为39.6岁,二次手术平均年龄为43.7岁,两次手术平均缓解期为3.1年,手术平均间隔时间为2.6年。12例患者手术后有5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有2例患者出现间隙性跛行症状,5例患者进行腰部活动时受限。

1.2治疗方法

手术进行前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处理,患者取俯卧位。通过X线透视,取后正中入路行手术,使得患者的椎板能够充分的暴露。手术中从患者椎板向头尾侧椎骨膜下剥离患者椎旁肌,使得患者的病变间隙能够充分显露。在手术中,使用椎间融合器进行腰椎椎间融合,切除的椎间盘组织应进行病理检查,留置引流管,在患者手术3天取出。患者术后12天可在腰部保障的情况下进行轻度活动。

1.3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对患者治疗分为痊愈、有效、无效。痊愈:患者术后疼痛消失,工作、活动正常。有效:患者术后偶尔出现疼痛,但主要症状消失,且患者可进行轻度体力活动。无效:患者症状未改善,需进行进一步手术治疗。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后邻近髓核突出间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狭窄情况。对患者继续对应治疗后,痊愈的患者为8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体有效率为83.3%。

3 讨论

我国的大多数学者认为,椎间腰盘突出复发的出现要及时采用手术进行治疗,从临床的角度来看,单纯的进行初次间盘切除手术同二次手术,患者情况改变并没有太大的差异[3]。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手术后其邻近头端椎间同尾端间隙更容易出现髓核突出,而且还会出现腰椎管狭窄的现象。在其治疗上,在没有椎管狭窄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并发症时进行单纯间盘摘除上手术是可行的,对于出现以上并发症的患者可通过腰椎间融合联合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在本组的研究中,患者出现邻近间隙髓核突出情况后通过间盘切除手术有8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治疗有效,手术治疗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83.3%。邻近椎间盘髓核突出患者在进行二次手术同进行间隙二次手术相比,可避免出现局部结构破坏、组织粘连和神经损伤等风险,因而,对此类患者进行再次椎间盘摘除手术是有效的。

总而言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手术后,容易出现邻近间隙髓核突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法,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手术后复发率,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

[1] 朱守荣,刘郑生,肖嵩华,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原间隙再突出的病因分析和策略[J]. 脊柱外科杂志,2007,5(2):77-79.

[2] 尹建石,芦健民,杨圣,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近期复发再手术临床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11):1012-1013.

[3] 钱列,贾连顺,陈雄生,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及再突出的临床分析[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5):337-339.

Clinical Analysis of Gap Prominent Nucleus Adjacent After Opera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ANG Shulin, Suile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Suihua 1542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ap pulp herniation of the nucleus of the neighboring after opera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12 case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in our hospital charge for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of adjacent clearance herniation of the nucleus pulposu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 space adjacent to the 1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fter operation appeared different degree of stenosis. The patient continued to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83.3%. Conclusion Lumbar disc herniation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is easy to appear the proximity gap herniation of the nucleuspulposu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operation method of treatment, can reduce the maximum rate of recurrence after operation, conducive to an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Prolapse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adjacent clearance, Nucleus pulposus, Clinical analysis

R332.7

B

1674-9308(2015)09-0061-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5.09.053

154200 绥化市绥棱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椎间腰椎间盘间隙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间隙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给你
苦难的间隙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腰椎间孔狭窄症致狭窄因素的研究进展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