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极化效应研究
2015-01-31于皓乾
于皓乾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极化效应研究
于皓乾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临空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目前,世界各地的大型机场先后进行了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和建设。文章以临空经济区的极化效应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极化效应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重点对临空经济区极化效应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最后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例,对该区的极化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这对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以及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临空经济;极化效应;评价指标;郑州航空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际产业转移的深化,航空运输作为一种高速便捷的运输方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机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场,它与周边区域正日益成为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区域。目前,世界各地的大型机场先后进行了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的建设也逐渐成为我国工业化加速时期客观的经济发展需要。
国内外临空经济区的发展表明:临空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借鉴国内外临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振兴之路。
一、临空经济区极化效应的形成与评价
临空经济区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对机场周边地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促进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集聚。以机场为中心的经济空间形成了航空关联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形成了具备多功能的经济区域。增长极理论最早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在1950年提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要实现平衡发展是不可能的,经济增长通常是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地区传导。因此,应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以带动经济发展。临空经济的发展模式跟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相似,是以临空产业为核心,带动临空经济发展,通过“极点”的增长效应逐步向周围区域扩散,最终实现临空经济区及周边区域的崛起。在区域增长极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步实现两种效应: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本文将对临空经济区的极化效应进行研究,所谓极化效应,是指迅速增长的推动型产业吸引和拉动其他经济活动的效应。在极化的过程中,会吸引周围地区包括原材料、资金、劳动力、信息等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集聚,迅速扩大增长极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增长极的迅速发展,势必会带动周边区域的发展,带动作用越大说明极化效应越大。
(一)临空经济区极化效应的形成
1.形成过程
临空经济区极化效应的形成过程就是中心区域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不断吸引周边产业向中心转移的过程。这种过程表现出来的突出特征就是中心和外围之间生产要素的非对称流动。临空经济区凭借其优越的产业优势、完备的基础设施、优越的地理位置、规模经济优势、区域创新能力优势等先天或后天优势条件,能够不断吸引生产要素或周边产业向区域内转移,从而使区域内能以较低的成本进行生产或拥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 吸引外围地区企业不断加入。这种要素或企业不均衡流动,就为临空经济区的极化效应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临空经济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实现集聚效应。而这种集聚效应带来的后果就是提高了经济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自我发展,同时也拉大了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实力差距。这一过程就表现为极化效应的形成。
临空经济区极化效应的目的是增强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周围区域的带动作用,形成一个引擎式的核心增长区域。具体来讲,就是临空经济区通过促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加速集聚,扩大就业规模,吸引人口加速转移,实现航空运输与产业、人口集聚、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衔接,增大核心区域的竞争力,最终实现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2.形成条件
临空经济区极化效应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要素,只有当这些条件具备之后,临空经济才会很好地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临空产业优势
临空经济区本身必须拥有先进的推进型临空产业作为核心。推进型临空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更容易产生创新活动,并且增长速度快,与其他部门的相互关联效应较强,通过技术创新和乘数效应活动,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增长,不断吸引周围地区的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向增长极集中,产生“产业联合体”,加速区域自身的经济发展。推进型产业之所以会出现极化效应,首先是因为:规模经济效应。具体指适度的规模所产生的最佳经济效益。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成本和经营费用都得以降低,进而能够取得一种成本优势,加快相关产业进一步得到扩张,增强核心地区的竞争力。其次是集聚经济效应。指劳动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集中并作用于产业和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从外部吸收资金和人才,并不断向外部区域进行扩散,使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就业机会不断增多,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生产的集聚会增加区域内人口的增加,人口增加会带动一系列服务居民行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生产的集聚会吸引资金和人才的聚集,有利于区域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高区域竞争能力;生产的集聚还能带动一系列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行业发展,例如金融业、保险业、运输业、教育业、文化事业等。
(2)外部基础条件
临空经济区极化效应的形成离不开强大的科技力量、便捷的交通通信系统、完备的基础设施、优越的生产协作条件、雄厚的资本、劳动力和集中的消费市场等外部基础条件。首先,人口是经济区域内最活跃和最积极的要素,也是极化效应的决定性力量。人口的流动相应也促使资金、文化、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一同流向核心增长极,周围边缘区域人口相对减少,加剧了增长极极化效应的发挥,这种推动必然提升临空经济区的统治和支配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其次,外来资本也是增长极经济发展巨大的驱动力。资金是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资金总是流向报酬高的区域,临空经济区的资本收益高于周边其他地方的话,就必然促使资金流向区域内,增强极化趋势。最后,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对临空经济区的极化效应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医疗、交通、电信、商务楼、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建设。
总之,所有经济活动和经济因素的融合都大大降低了各种费用,从而提高了生产要素的利用率,使临空经济区不断产生规模效益,而规模效应的存在大大促进了极化效应的形成。
(3)临空经济区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腹地的宽广度
航空港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极化效应的发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与航空运输需求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国际研究认为人均GDP每增长1%,航空运输需求一般会增加2%。贸易的频繁能带动航空运输相关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吸引各种有利因素的能力才越强,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此外,该地区经济景气度越高,企业的成长预期就会越好,这就会促进货币资金等资源的流入;其次,对临空经济区而言,腹地越宽广,货源就越充足,生产要素的集聚效应就越大,就越能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
(二)评价体系
临空经济区能多方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展临空经济能够促进产业集聚、扩大就业、技术创新、人才汇集,并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区域能否真正实现临空经济区极化效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
1.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促使国民经济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技术结构、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相适应的状态。临空经济区对腹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规模和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在质量和结构上。通过临空产业带动腹地产业的发展、调整与升级。临空产业作为优势产业,是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指标。
2.产业规模
产业规模是反映临空经济区极化效应大小最直接的经济指标。临空经济产业规模主要表现为临空产业货物进出口总量及增长情况、临空经济区GDP 产值、临空产业企业数量和规模大小等。
3.临空经济产业区位商
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在区域经济学中,通常用来表示该地区某一行业的规模水平和专业化程度。通过计算临空经济区主要产业的区位商的大小来衡量其专业化率,可以找出该地区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区位商越大,则表明产业的专业化水平越高。一般来讲,如果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可认为该产业是地区的专业化部门,如果区位商大于1.5,那么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极化效应研究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改革先行区,能否顺利发展对于带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促进中西部地区进一步开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航空港实验区进行极化效应的研究,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郑州航空港极化效应的形成条件及相关问题分析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建设离不开产业的正确选择和良性发展,如何进行产业定位与选择至关重要。目前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内虽然已经确立了航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但是产业引进和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布局不合理现象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其中主要以食品加工、钢铁加工、医药制造等为主,传统产业仍然偏多,高端服务业、航空偏好性的高端技术产业较少,产业结构尚不尽合理,未充分利用新郑机场这一特殊资源,影响航空港经济的发展。
在交通方面,郑州航空港重点抓好客货运吞吐量、机场二期工程、改革创新、重大项目等重大事项,全方位推动航空物流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截至2015年10月,新郑机场至郑州南站城际铁路工程开工建设,郑州机场二期工程T2航站楼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随后将对T2航站楼进行验收。届时,郑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作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中的核心工程也开始紧张建设。该工程是一个汇集航空、城铁、地铁、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交通枢纽,旅客在此可以实现各种交通方式的零换乘。供电、供气、供水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和基础设施也相继开工。
除此之外,郑州航空港区充分发挥国家给予的方针和政策支持,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把其作为航空港区发展最有效的关键性战略举措,持续深入开展大型招商活动,成功签约了一大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今年以来,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为港区发展提供了强力动能。2015年1~9月份,航空港实验区117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3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28.7%。目前,正威集团智能手机产业园首期600亩工业用地已完成摘牌;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土地放线、围墙修建等工作;酷派手机产业园项目一期9月28日正式启动建设。中移动大数据中心与河南总部项目施工道路已修建完毕;绿地会展城项目临时水电路建设、文探、物探与林业勘察已完成。但必须看到,港区建设仍面临金融支持方式单一、资金不足等制约性问题。当前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中,河南省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数额资金,政府资金渠道作为直接财政支持。与此同时,航空港的收入无须上缴地方财政,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分配也在一定时期内向航空港区适当倾斜,这些收入均由郑州航空港区按规定统筹分配使用,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促进了郑州航空港区经济发展,但是长期必然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此外,郑州航空港离岸金融平台尚未完全建立,适合航空港产业发展特色的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金融创新模式还未完全推广开来,各种吸引货源的期货支付系统、交割系统尚不完善。
从区域经济的一般发展规律来看,中心城市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郑州作为中部地区的核心城市, 2014年郑州市区人口为937.8万,GDP实现678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辐射周边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河南省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得综合实验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优势非常显著,市场潜力巨大,已逐渐成为中原经济区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也已具备核心增长极的一定条件和基础。但与武汉等周边省会城市经济实力相比,其对周边地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不明显,致使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推动力不足。
(二)郑州航空港极化效应的评价指标
1.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如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通过规划建设,已聚集了50多万人,建立了庞大的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园、航空物流产业园、精密机械产业园等产业基地。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港区三次产业结构为4∶85∶11,其中第二产业发展尤为突出,所占比例较高。根据规划,未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经济是“以发达的陆路交通运输和航空枢纽运输体系为支撑,以提供高时效、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核心,积极吸引航空物流、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当前,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将按照产城融合、集约紧凑发展理念,建设包括航空港区、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各地区合理布局产业发展,航空港区,主要包括机场及其周边核心区域,以发展航空物流、航材加工维修、会展交易等产业为主;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位于空港北侧,该区围绕建设科技研发区、高端居住功能区、高端商务商贸区,环绕绿色廊道和生态体系,重点发展航空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健康休闲等产业,建设智慧、宜居、生态新城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主要围绕建设航空关联产业发展区和航空科技转化基地,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技术、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产业。
2.区域产业规模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家批准的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国家级新区与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近些年发展速度迅猛。2014年航空港实验区生产总值411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达到340亿元,较去年增长22.3%;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79亿美元,约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5%;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同比增长91.8%,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主要机场经济发展中继续保持第一。
近年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认真汲取成功地区的发展经验,积极培育优势产业,一批电子信息、航空运输、生物医药等具有发展优势的临空产业迅速在新郑机场周边地区布局,随着富士康等知名企业进驻发展,郑州目前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2013年航空港实验区相继举办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普洛斯三菱商事物流产业园、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朝虹电子等一批具有国内辐射力、国际影响力的项目陆续签约实验区,总投资达到1516亿元,临空关联产业和航空枢纽建设共同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在航空物流方面,郑州航空港区的发展速度也较为迅猛。其中,已有26家客运航空公司落户新郑机场,客运航线达到133条,其中国际地区客运航线15条;货运航空公司达到17家,货运航线32条,国际货运航线目前也已达到28条,规模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
3.临空经济产业区位商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规划的三大主导产业分别是高端制造业、航空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目前,由于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尚处于起步阶段,规划中的三大主导产业仅有以手机通讯终端制造业为主体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形成一定的规模。而港区也始终将智能终端(手机)项目作为产业培育的重中之重,相比之下,物流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薄弱,各方面数据偏低。本文侧重研究郑州航空港智能终端(手机)产业以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区位商,采用2013年河南各地市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公式为:
智能终端(手机)产业区位商=(郑州航空港智能终端产业收入/郑州市GDP)/(河南省智能终端产业收入/河南省GDP)=(9645×5000/6202)/(9720.7×5000/32155.9)=5.2>1
电子信息产业区位商=(郑州市航空港电子信息产业收入/郑州市GDP)/ (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河南省GDP)=(1912/6202)/(2724/32155.9)=3.75>1
由此说明,智能终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在当地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三、提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极化效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以临空经济区为背景, 重点研究了临空经济区极化效应的形成及其评价指标,并以郑州航空港为例,对极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根据本文研究,临空经济区的极化能力在较大程度上与该地区产业结构、外部基础条件以及该地区经济实力有密切关系。在相关产业的选择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应积极促进临空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拓展临空产业链。根据上述分析,智能终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在郑州航空港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与富士康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因此要继续依托富士康在该地区的领头羊作用,推动相关企业的陆续发展,重点发展智能手机、现代通信设备等信息技术产业,致力于将郑州航空港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其次,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郑州航空港经济区应根据土地规划、城市布局原则及发展方向、优势产业的特征有效布局各功能区,不断扶持该地区临空产业发展壮大。继续修建完善交通、水电等方面的设施设备;在完善融资渠道方面,政府不仅应充分利用郑州航空港经济区所给予的先行先试优惠政策,综合运用国有资产变现、财政预算拨款等方式,通过税收减免、技术改革和税率调整等措施,实施适合本地区临空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方针,在涉及资金问题上,主要面临建设资金不足、金融支持方式单一、融资渠道太窄等现象。政府应不断促进企业债券发行、融资租赁、股权转让、股票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不断加强与国内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积极利用各类票据市场最大限度降低融资成本。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对社会资本开放的契机,不断扩大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开放,放宽经营范围、投资资质要求限制等限制准入原则,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不断吸引社会资本,以此为航空港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减少政府压力。
再次,积极促进郑州航空港航空产业集群发展。围绕航空物流、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等三大主导产业建设相关研发机构,建立建成大学科技园、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及具有特色的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促进航空运输产业链的发展,积极吸引提供各种物流服务的供应商入驻航空港区;依托郑州航空港周边地区第一产业农产品的本地优势,与港区各航空公司建立广泛的合作,如提供配餐、饮料、食品等。
最后,优秀的人才体系是建造一流水平的航空大都市的根本保证。目前,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当前尚存在高端人才吸引力和承载力不强、中低端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无法适应航空港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制约航空港区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必须全方位打造相关优秀人才引进的政策体系,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成长壮大提供有力保障。在具体做法上,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规划多层次人才建设战略工程,搭建多方位人才信息互通平台,及时发布企业职位空缺信息,方便区内外各级人才的交流、选拔;对在全球著名跨国公司、金融机构担任高级职务的管理精英及优秀企业家不惜重金,全力引进。
[1]王淑湘,叶长兵.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产业发展研究[J].决策观察,2014,(5):23-24.
[2]吴江洲.区域旅游极化效应的评价研究[J].中国商贸,2011,(6):161-162.
[3]吴秋红.郑州对外围城市的辐射效应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5):72-75.
[4]吕拉昌.极化效应、新极化效应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2000,(8):355-361.
[5]黄建伟,李 程,孙占芳.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9):46-49.
[6]任秀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4,(6):494-492.
[7]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若干问题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5,(3):98-111.
[8]郝爱民.河南发展航空经济的效应、目标和政策措施[J].区域经济评论,2014,(11):75-81.
[9]步献菲.郑州航空港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15,(6):41-43.
责任编校:陈 强,王彩红
2015-09-28
于皓乾,男,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临空经济区的经济发展。
F562.8
A
1007-9734(2015)06-0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