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教师TPACK发展的研究
2015-01-31李冉
☆李冉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网络环境下教师TPACK发展的研究
☆李冉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
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关于TPACK的研究越来越多,可以将TPACK理解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本研究是通过大量的相关文献研究并结合TPACK的概念得来的,旨在研究基于网络环境TPACK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本文探讨了TPACK对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师TPACK的结构,进而在网络环境下构建了多元化的教师TPACK。
TPACK;网络环境;教师专业发展
引言
目前,网络环境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学习成为学习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这种新的教学环境中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TPACK基于整合技术来分析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对于TPACK的合理分析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综上所述,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师TPACK发展的研究对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TPACK的概念
目前,我国有很多学者展开了对TPACK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对TPACK概念的解释有不同的观点,例如技术性教学内容知识等。TPACK从PCK演化而来,PCK是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中的概念。
有研究者提出,PCK主要是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习者能够明白的教学内容,PCK是学科教师与学科专家、一般教育学(或教学论)者特定且不同的知识类型[1]。与这种观点类似的还有将PCK理解为,教师用学习者能够明白的方式把自己已学会的学科知识展示出来,即教师使用比较、比喻、演示、举例等方式讲授教学内容[2],将具体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结合,按照学习者的爱好和水平设计教学活动。后者对PCK的理解让更多的研究者对学科教学知识展开了研究,更加完善了对PCK的定义。也有研究者基于建构主义重新阐述了PCK,认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变化的过程,PCK中有评价学习者学习的方法以及测量学习者学习的策略,教师应该明确学科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够选择出适合学习者学习的方式[3]。还有研究者认为TPACK是技术与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共同作用产生的,TPACK中保持技术、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的平衡极为重要,但用技术来解决某一教学问题的方法会使三者中的一种要素产生变化,使得三者之间的平衡改变[4]。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研究者对PCK的研究也大不相同,这使得研究者们意识到了TPACK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类型。
二、TPACK的结构
TPACK中的C代表学科内容,P代表教学方法,T代表技术,这三者之间并不是独立的个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产生不同的知识类型,即TCK、TPK、TPACK。在TPACK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框架中,本文对每个组成部分做出了以下阐述:CK即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翻译成学科性知识,学科知识既涵盖相关学科的概念、理论、观点、结构、案例,还涵盖相关学科的发展与实践。PK即Pedagogical Knowledge的缩写,翻译成教学法知识,教学法知识涵盖相关学科的一般教学法,即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的认识。TK即Technological Knowledge的缩写,翻译成技术性知识,技术性知识涵盖技术所有能够应用于教学的技术,比如黑板、粉笔、教材、投影器、电视、广播、计算机、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网络等技术,技术性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
TPACK知识类型包括学科性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技术性知识,三者都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对其形成充分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下面的综合性知识。PCK即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翻译成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由舒尔曼提出,后来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PCK包括的学科知识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结合教学法知识整合而来。TCK即Technol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翻译成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就是将技术作用于具体的学科知识。技术作用于具体学习内容主要体现在学习内容的设计和技术为学习内容提供的资源上。TPK即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Knowledge的缩写,翻译成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是将技术作用于教学法知识。技术能够使教学法知识的作用体现得更加充分,也能够促使新的教学法知识形成。TPACK即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缩写,翻译成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要求教师按照某一教学情境的需求,把技术、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结合起来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TPACK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在自己的教学理念上把技术、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结合起来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
三、TPACK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近些年,我国教师的教学培训和教学实践差距较大,有关技术和学科知识的结合的研究也不够成熟,教师把教学技术视为教学工具,并没有意识到利用合适的技术能够加强教学效果,这种情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恶劣的影响。TPACK视角下教师知识结构变化的益处已经非常明显,但不能把这种理念研究停留在策划阶段,应该在实践教学中给予发挥的空间,并对教师课程整合的具体情况作出指导。在实践中TPACK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在面对社会的进步以及网络媒体的发展时,TPACK才体现了最大的价值。
TPACK为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TPACK视角下教师形成的知识结构是由技术、学科知识和教学法三者构成的。其中,技术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按照其具体教学情境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教师顺应技术而应该是教师设计技术,教师具有主动权。这就体现了TPACK视角下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够充分的发挥其在教学实际中的作用。
TPACK视角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可靠的支持。目前在国内,TPACK视角下深化一线教师将技术和学科知识整合的研究,促进、执行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自己的TPACK知识结构,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继续学习TPACK,一方面巩固自己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深化自己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所学。
四、网络环境下教师TPACK的多元化构建
网络环境下教师建构的TPACK可以通过教师的主动建构和学习合作体共同来完成并不断得到提高。
1.教师自己主动构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网络环境下的教育也发生了改变,新环境下的教师应该积极形成构建TPACK的思维形式。在每一个具体教学活动中一定存在许多教学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思考自己的教学形式,形成自己独有的多元化教学思维形式,以此促进自己构建的TPACK的发展。教师构建的TPACK应该能够适应当代网络环境下教育的变化。教师可以从语言、学生、教材、评价等方面入手,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自己的TPACK,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2.学习合作体合作建构
学习合作体包括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的合作,还包括教研小组的合作。学习合作体中教师能够和其他老师讨论,请教优秀教师以此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收获相应的教学经验。通过学习合作体在网络环境下构建的教师TPACK结构使得小组成员聚集在TPACK的教学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往往达成大概一致的观点,其中差异的部分促使了彼此观点的深入探析。学习合作体建构的知识结构可以成为一个TPACK知识结构库,供小组教师们分享并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利用,这样就可以促进教师的学科知识变成有用的教学能力。
五、结束语
在我国教师TPACK的研究中,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研究时间并不算久,但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而且网络学习环境不同于传统的学习环境,因此,网络环境下教师的TPACK发展相关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对网络学习这种新形式环境下教师的TPACK研究需要更多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师TPACK的建构。本研究仅仅是对这些问题其中一个的前期探究,TPACK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需要不断地开发和探索,期待后续的相关研究进行更新和补充。
[1]Marks,R.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Froma mathematical case to a modified conception[J].Journal of TeacherEducation,1990,41(03),3-11.
[2]Shulman.L.S.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7(01).
[3]Vanessa.Kind.2009.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in science education:perspectives and potential for progress[J].Studies in Science Education,45(02).
[4]谢书,马云鹏,李秀玲.国外学科教学知识内涵研究的分析与思考[J].外国教育研究,2013,(06).
[编辑:闫长松;实习编辑:庞洁]
G434
A
1671-7503(2015)21-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