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高职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2015-01-31何方正张钦德
沈 伟 何方正 张钦德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烟台264199)
中医药高职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沈 伟 何方正 张钦德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烟台264199)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和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医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校企共同修订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进行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与素质教育体系建设,共建实训实习基地、共培专业教学团队、共评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注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六融八共”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对全国中医药高职院校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中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六融八共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要求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专业,以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为契机,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培育专业文化,创新实施了“六融八共”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改革背景
国家《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山东省十二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要“优先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山东省中药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级生产管理和经营人才、实用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中药产业发展势头劲猛,已成为我国快速增长的产业之一。据统计,2014年全国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553.16亿元,其中中药饮片1495.63亿元,中成药5806.46亿元,我国医药工业尤其是中药产业发展正在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目前,山东省拥有医药企业761家,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两千亿元,位居全国首位。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快速的产业发展,催生了社会对高技能中药技术人才的旺盛市场需求。一直以来,因受传统办学模式影响,中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还未完全对接,致使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尚显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如何满足用人单位即行上岗的要求,创新构建并实施高端技能型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当前中医药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1]。在此背景下,需不断加强对中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为山东省乃至全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2 “六融八共”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中药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结合本专业特点,创新实施“六融八共”人才培养模式。“六融”即人才培养规格和行业企业需求融合、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融合、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融合、课堂教学内容和企业工作任务融合、专业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鉴定融合、中医药校园文化和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八共”,即通过紧密型校企合作,实现专业设置共“议”、课程体系共“商”、师资队伍共“培”、实训基地共“建”、教育资源共“享”、培养过程共“管”、教育质量共“评”、校企文化共“融”的“八共育人”。通过创新实施“六融八共”人才培养模式,将思想素质提高、专业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培养和生产性实训等有机结合,同时深化校企合作,使教学和生产过程相结合,使人才培养紧贴行业企业需要。
3 “六融八共”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途径
3.1 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下,建立了由校内专任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专家等共同组成的中药专业建设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调查研究中医药人才的行业企业需求情况,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制定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和专业教学质量标准;指导和推动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教学等方面,推动产学研协同育人;全程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优化与实施,指导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素质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2]。同时,不断加强专业层面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共育共管机制、学生就业共促机制、师资队伍及实习实训基地共建机制等;建立并完善由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专业对口率、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需求的对接,实现专业设置共“议”、课程体系共“商”、培养过程共“管”、教育质量共“评”。
3.2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调研常态化,从专业发展,人才需求、岗位设置、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调研分析,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与职业标准、岗位要求相符合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养成体系。
3.2.1 课程体系建设按照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与企业技术专家座谈、研讨,对主要岗位的典型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各岗位工作职责,得出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由此确定岗位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把岗位能力培养融于教学实践,设置对应的专业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形成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理念上,立足于岗位需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实际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紧紧围绕核心技能,将GAP、GMP、GSP等国家标准中的“质量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意识”融入教学过程,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了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
3.2.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构建了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评价等“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开展生产性实训教学,推进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3]。同时采用理实一体、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对有验证性实验的课程,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中药鉴定技术等,在一体化教室采用理实一体项目教学;对于中药栽培技术、中药药剂实用技术、中药炮制技术等课程采用真实生产环境化教学。建设了与企业设备技术含量同步、管理水平同步的校内实训车间,引入企业最先进的技术及生产管理方式,使校内实训车间实现功能系列化、设备先进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对于顶岗实训环节教学采用教学过程和生产合一的产教融合模式,由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对学生进行培训,真正实现工作与学习无缝对接,进一步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融合,促进了校企双方培养过程共“管”。
3.2.3 素质教育体系建设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用文写作、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课程,并适时开展军训、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专题教育,将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增设人文社会科学等选修课程,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形成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与行业企业一起建立了通用能力、专项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三级递进式学生职业素质竞赛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就业能力,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多途径、多渠道组织大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积极承办中药传统技能竞赛,吸引企业参与竞赛的设计、评价,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和创新就业能力。
3.3 共建实训实习基地为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强化职业基本技能培养,中药专业结合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等方面要求,与企业共同研讨实训基地的规划、设备配置、共同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共同实施建设和管理,并交流教学经验。建成了中药栽培实训室、中药营销实训室、中药真伪鉴别中心、药用植物园、中药制药实训室、中药调剂实训室,校外基地建设方面,学校与威海迪沙制药集团、潍坊沃华医药、济宁方健制药有限公司、山东建民制药有限公司、烟台中医世家、牟平中医院等60余家制药企业、医院、医药经营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中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中体验职业角色,感受职业氛围,提高岗位操作能力。
3.4 完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创建与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相适应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理论与知识考试重点在于检查学生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技能考核重点在于检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职业素质考核重点在于考查学生从事职业岗位的基本职业素养。主动融合国家中药行业特有职业工种(中药调剂员、中药购销员、中药炮制与配制工、中药液体制剂工、中药固体制剂工、中药检验工)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突出实践技能考核,由校内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实施“课程学习过程考核—实习前技能考核—顶岗实习各环节考核—毕业综合技能考核”,实现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过程跟踪考核,做到了教育教学质量共“评”。
3.5 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学校定期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学者、技术能手进校作专题报告或专项技能培训,从教学理念、科学研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等方面,不断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同时通过专任教师到现场指导学生实习、企业顶岗锻炼、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等途径,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专业教师参加执业药师、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等培训与考试,获得本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在加强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学校还聘请精通中药调剂、生产、检验、经营与管理工作的,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行业企业专家,承担课程开发建设、校内技能训练指导以及校外顶岗实习指导等工作。“内培外引”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有效的促进了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融合,实现了师资队伍共“培”、教育资源共“享”、培养过程共“管”。
3.6 培育校企文化融合的特色专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特色活动等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平台,将企业文化与职业技能训练有机融合,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对职业的认同。将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渗入到校内实验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内容,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教学环境和过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真正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与企业管理理念的结合,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实现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通过专业办学思想、理念、精神来提升专业文化理念;通过模式、制度、组织创新来丰富专业文化感知;通过课程、师资、实训等教学基本建设和环境塑造来强化文化的物质表征。目前,学校中药专业已形成特色鲜明的“传承国粹,尚德精技,振兴中药”的专业文化,引领专业发展,实现了专业文化全方位渗透育人,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4 结语
近年来,中药专业不断创新并实施“六融八共”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了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2008年,中药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中药实践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13年,本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验收工作。目前,本专业拥有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2个,省级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主持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在2012年和2013年两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赛项中,学校勇夺金牌4枚、银牌1枚、优秀指导教师3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工作者1人。在“全省卫生系统中医药传统技能大赛”“扁鹊杯山东省中医药知识技能大赛”等比赛中我校师生均获优异成绩。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发布的2014年和2015年《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报告》中显示,中药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5%,专业对口率87%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97%,对学校总体满意率96%以上,基本工作能力(核心知识、创新能力)满足度为89%,各项评价指标连续两届均明显高于全国高职院校平均水平。迄今为止,学校共为社会培养了近万余名“厚品德、精生产、擅服务”的高端技能型中药专门人才,毕业生以优秀的职业素养、精湛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享誉省内外,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1]黄顺东,沈力.中药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8(19): 5-6.
[2]王小平,陈建章,周铁文,等.中药专业“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9(28):72-74.
[3]战文翔,沈伟,申芳芳.中医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5):60-62.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CM Speci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ENWei,HE Fangzheng,ZHANGQinde
(Scientific Research Office,Shand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 Province,Yantai264199,China)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ing deman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modern TCM industry,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s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TCM,the innovation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was conducted in TCM teaching of Shand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ased on the competency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position,college 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included the revis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rse system,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quality education system,the building of training and practice bases,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ffs,and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system laid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fusion of campus culture and enterprise culture,forming a"Six Integration and Eight Cooperation"talent training model,which has improved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Hopefully,this model would be useful for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CM speci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CM speciality;talent training;innovation and practice;Six Integration and Eight Cooperation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4.077
1672-2779(2015)-14-0154-03
:杨杰本文校对:杨杰
2015-06-11)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课题(No:15SB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