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撒雨露育红花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特殊”群体教育

2015-01-31韦余娟

中小学电教 2015年5期
关键词:特殊自学计算机

☆ 韦余娟

(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江苏连云港 222000)

善撒雨露育红花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特殊”群体教育

☆ 韦余娟

(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江苏连云港 222000)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陷入两难的境地,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教学内容,而有的学生则一窍不通,学生的基础不同,观念不同,态度不同,对于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特殊群体,教师应该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他们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的学生到达不同的高度,这是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的希望,也是目前部分学校正在实施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特殊群体;教学方法;教学体制

随着全民达小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信息化的加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计算机和网络。笔者所指导班级的学生有不少是“电脑通”,父母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学习,给他们配了计算机,因此,学生中有的对打字、画画、发邮件等基本电脑操作了如指掌,触类旁通,成了电脑小能手;有的除了开关机,打游戏,其它一窍不通。上述两种典型也正是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所体现出的常见情况,他们成了信息技术课堂中的“特殊”群体。

为了使教学可以更好地面向每一个学生,笔者搜集了很多资料,认真探讨了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了几种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

一、分层教学,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所谓分层教学,是将相同层次、水平相当的学生分成一组,教师在教学过程“因材施教”。笔者根据前期分析的结果,对“高水平”、“较高水平”、“一般水平”、“较低水平”四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目标、教学辅导和教学评价的分层。在分层教学中可以辅以下列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小学生大多打字不熟练,在教学时如果单纯地讲解键盘,练习指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笔者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即学即用,燃起持久的探究热情

即学即用是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笔者在教学“电子邮件E-mail”一课时,演示讲解建立一个班级邮箱后,让一名毛遂自荐的学生为大家演示建立他自己的电子邮箱,并指导他为班级发一封“我为班级出谋划策”的电子邮件,刷新打开的班级邮箱后,看到新增的电子邮件以及简单的内容,很多学生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在感到神奇无比的情绪享受中,学生急不可耐地投入到个人邮箱的建立和使用中来。

(三)学以致用,创造持久的体验感悟

在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学习内容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在应用中加深理解,把计算机变成自己得心应手的工具。比如:在学习“用电脑写作文”时,笔者让每位学生设计并打印出自己最满意的一篇文章进行张贴,挑选优秀作品发到网上,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比赛写作的气氛空前高涨。也可以结合元旦、春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组织学生为教师、亲人、朋友、同学做贺卡,为自己设计名片等活动,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品尝着诸多的惊喜,深深体味着计算机的神奇,徜徉在幸福的海洋里,这也正体现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情感目标。

二、创新创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范式

(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生质疑的天地。教师应善于通过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应重点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鼓励和保护质疑的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由不敢质疑到大胆质疑、善于质疑、经常质疑;第二,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在质疑的同时也给了优等生一些发挥的空间。

(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俗话说“笨鸟先飞”,基础差的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别的学生,离不开自学。哪些知识是自己已经懂的,哪些知识是自己的弱项,只有自己最了解。所以,在上课时预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常预留10~15分钟时间最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自学目标,并且及时对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点拨与指导。

1.设计自学目标,提出自学要求

由于学生存在着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所以在设置目标时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做到题量、难度、深度适当;(2)要紧扣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和教材的特点,有利于新旧学法的联系;(3)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自学提纲既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便于学生依据提示的学法进行自学。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学生在依纲自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抓紧巡视,及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个别的、一般性的问题就地解决;面上的、疑难的、重点的问题留在“以教导学”阶段解决。自学后,教师还要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检查,或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要普及计算机,就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能让他们受到网络的毒害,也不能把他们的兴趣扼杀在学习之初。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更全心全意地为“特殊群体”服务,因材施教,用不同的学习策略鼓励不同的学生,使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减缩,让学生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并使之成为他们将来的基本技能。

[1]刘付强.影响农村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若干因素及对策[EB/ OL].http://itedu.dgzx.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455.

[2]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姜玉宪.信息技术导论[M].北京: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1.

[4]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编辑:昌曙平]

G434

A

1671-7503(2015)09-0022-02

猜你喜欢

特殊自学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立足特殊化,巧解数学题
档案见证基层民主在“特殊”选区的首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