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要注重思考能力的培养

2015-01-31周利芳

中国地市报人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思考力晋商新闻线索

□周利芳

(山西商报,山西 太原 030002)

记者要注重思考能力的培养

□周利芳

(山西商报,山西 太原 030002)

没有敏锐的目光和深刻、独到的思考,不可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一些知名记者之所以能写出影响深远的新闻佳作,原因之一是他们具有不同常人的观察能力和思考力。在工作中不断培养思考力,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能力,是优秀新闻采编人员必备的素质。

新闻工作者的肩上承担着历史重任,想成为一名有思考力、会思考的新闻工作者,需要自身长期努力学习和有意识地培养,这样写出的文章才具有灵魂和影响力。

主动培养自己的思考力

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笔者体会到,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光凭一双“新闻眼”还不够,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不断扩大知识面和人际关系,采写出的新闻作品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业内掷地有声,才能具有震撼力、传播力、影响力。而成为一名具有思考力的新闻记者,则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网络等新媒体给传统纸媒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面对满铺天盖地的新闻和信息的轰炸,读者的求知、求新的欲望也在随之不断扩大,并没有因此而缩小范围。从这一点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大媒体、小媒体的概念和界线划分也越来越模糊,只要新闻媒体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可以与多家国内知名网站成功链接,读者便能在第一时间,从不同的媒介渠道获得感兴趣的新闻线索和信息资源,传统媒体只有不断更新换代自身的新闻传播工具,不断掌握新的传播技能,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面对独家新闻线索越来越难寻觅的当前环境,在处理同一个新闻线索和新闻资源时,采编人员的思考力就会决定着新闻作品的影响力。

采写新闻时,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抓新情况、新问题,把同一主题的报道引向深入。采写过程中,记者要带着思考去发现新情况。以2013年6月14日《山西商报》刊发的由笔者采写的《一场微博引爆投资建设山西热潮》一稿为例,微博这一网络新生事物,在世人对其批评大于赞扬的现实中,天津山西商会却通过“微力量”,激发起了全国各地异地晋商回山西投资、建设山西的热情。近百亿元人民币的21个项目投资,这一切全部在微博上产生,此举被人们称之是全国招商引资的一大奇迹和创举。笔者敏锐地意识到这其中的新闻性,深入到活动现场,对全国各地异地晋商进行连续多天的现场专题调查,一边掌握了充分的第一手材料,一边及时刊发文章,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这篇报道被国务院国情调研中心、中央党校主办的《中华人物风采》期刊全文转载。文章刊发几天后,“建设山西、晋商起飞”献计活动小组又陆续接收到省外晋商6个投资意向,项目投资金额近20亿元。

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观察与思考是一对孪生兄弟,先观察后思考,这样才不会让好的新闻素材从眼皮底下溜走。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它一视同仁,谁对它有心,它就会被谁发现和认识。如果无心,再好的新闻题材,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记者要养成热爱生活,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让思考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

2012年,山西省职工“十个一”节能宣传大赛获奖作品名单出炉,由笔者采写的《呼吁增强资源意识、节能意识和环境意识,本报与省经信委向市民发出联合倡议:六层楼及以下请徒步上下楼》一篇报道荣获节能报道二等奖。同年,笔者本人在省经信委、省劳动竞赛委举办的“‘十一五’期间节能降耗立功竞赛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中,荣记个人二等功,这也是截至目前,笔者从业以来第一次被省政府记功。这或许与笔者多年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思考习惯密不可分。

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思考习惯呢?当获悉一条新闻线索后,先要对此现象所包含的重要意义作出深入的阐释和挖掘,这样才能写出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报道。假如笔者最初看到这个新闻线索的一刹那间,没有新闻敏感,对其背后隐藏的价值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习惯性地而且毫不犹豫地一走了之,显然不可能有新闻精品的诞生。

采访前,尤其是面对重大题材、重点问题、热点问题进行采写时,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要提前考虑好每一个环节。一旦嗅到了“新闻味”后,就要跟踪采访,将新闻事实弄个水落实出。

会思考让作品插上双翅

作为一线采编人员,笔者时常提醒自己,不管是在何时何地,自己代表着报社的形象,代表着新闻从业者的形象,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都会影响到许多人。要培养自己的思考力,前提条件是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一种能动地发现客观事物及其特点和变化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注意练眼功和积累知识。观察,并不是单纯地“看”,它从来都是与“想”——思考联系在一起的。只交谈,只想不看,等于白看,想而不看,便是空想。记者要善于对所观察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判断,要思索自己看到的现象是真?是假?是不是看到了本质?有多大的新闻价值?现象与背景情况如何?要不要追踪观察?这种情况如何报道?文字上如何表述?文章架构怎样安排?实践证明,记者的头脑在观察、思考中越活跃,思维越敏捷,观察、思考后的成效就越大。

通过观察、思考,可以打开思路,发现题材。许多新闻精品和名作都是记者主动出击,深入到事发现场,采访获得各类一手信息,用耳闻眼见的事实说话,综合思考后才写出了现场感强、影响深远的好新闻。如果当时记者不深入到第一线进行细致的观察,而是待在办公室或招待所里,看材料,听介绍,不可能收获精彩的内容,采访对象也讲不出很精彩的新闻事实。只有脚踏实地,深入基层,用脚、用脑、用心写出的文章,才会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影响力。■

1.梁衡.《跟梁衡学新闻书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

2.欧阳霞.《新闻采访与写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3.许正林.《新闻编辑——明天新闻学丛书》,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

(本栏编辑:古缘)

猜你喜欢

思考力晋商新闻线索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Logic Dots
提升思考力
新闻线索
未来在等待的人才:哈佛、牛津的5堂思考力训练课
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思考力探究
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